葉淑惠 沙布爾·侯賽因·穆斯塔法 Selene Yap Shabbir Hussain Mustafa

1蔡財德 (Chua Chye Teck)《凈土》和《無用》“Wikicliki: 在智能手機時代下的儲存習慣”新加坡國家美術館展覽現場圖片經新加坡美術館惠允

2巴尼·海卡爾(Bani Haykal)momok elektrik2021“Wikicliki: 在智能手機時代下的儲存習慣”展出作品圖片經新加坡美術館惠允
Wikicliki: 在智能手機時代下的儲存習慣
2021 年 4 月 22 日— 7 月 11 日
主辦:新加坡美術館(SAM)
展覽地點:新加坡國家美術館
《當代美術家》(以下簡稱“當”):展覽名稱“Wikicliki”的概念來源于http://dbbd.sg/wiki ,這是參展藝術家陳美美的持續發展作品,請問其他參展藝術家作品與本次展覽主題的關聯性體現在哪些方面?
葉淑惠&沙布爾·侯賽因·穆斯塔法(以下簡稱“葉&沙”):最近購置的張奕滿、林育榮的作品,以及陳美美、蔡財德、王良吟和巴尼·海卡爾的作品,營造了一種氛圍讓人去思考藝術家如何從根本上去重新構建格式,以及當代藝術機構如何根據這些新興問題去采取行動。例如,許多作品都是“非物質化”的,它們沒有固定的形式,甚至沒有實體的存在,但隨著每次的展出都在不斷擴展和發展。機構該如何收集、保存和重新呈現這類作品?它如何充當觀眾和藝術家之間的橋梁?美術館畫廊的傳統空間會發生什么?
當:作為一個群展,如何在一個展覽里調和6位藝術家的作品,展出作品的內在聯系是什么?展覽的策展思路是怎樣的?
葉&沙:“Wikicliki”致力于為對話和探索性碰撞開辟空間,讓當代藝術機構能夠反思性地參與到當代藝術家們對收藏作品意義的討論之中。此次展覽旨在回應挑戰美術館收藏管理、當代藝術品保護與策展構架的藝術作品和藝術實踐。此次展覽是一個動態的場域,以6位藝術家和他們的工作模式為獨特又相互關聯的切入點,從而引出當代藝術從業者面臨的一系列新興問題。
當:本次展覽的6位參展藝術家體現了當代藝術中“集合”形式的定性方法。請您具體談談這種方法在整個展覽中的體現以及您是如何看待它的。
葉&沙:展覽是按照6個藝術家和策展人配對的策展理念來執行的。在與藝術家們的密切合作中,展覽策展人采用新的方法展示和組織這些藝術品,以呼應展覽主題“Wikicliki”。雖然大多數作品并非新作,也曾展出過,而藝術家不斷變化的創作和呈現方式帶來了作品的迭代。由于這些變化產生于對話、研究,以及個人和集體決策中,那么這些決定能否被理解為藝術品、藝術家和博物館之間的對話呢?

3張奕滿 (Heman Chong)一切(維基百科)2019“Wikicliki: 在智能手機時代下的儲存習慣”展出作品圖片經藝術家和上海外灘美術館惠允
當:數字時代的到來對人們生產生活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對藝術創作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例如本次展覽形式包括了混合媒體和聲音裝置、表演、攝影作品及視頻影像,您覺得這些創作形式的轉變對藝術收藏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葉&沙:隨著藝術品媒介和形式的日益多樣化和非物質化,思考美術館在收集、創作和呈現藝術的新模式中所扮演的角色是很有必要的。今天,有些藝術家已不一定需要美術館的設施或聲音環境來展示作品了。藝術家們已經提出了挑戰,對此,策展人和機構就得想辦法以具有反思性和富有成效的方式參與進來。
當:因為網絡技術的發展以及現在的防疫要求,線上展覽、線上拍賣等藝術活動愈發盛行,您認為在當前的藝術市場環境下,藝術家創作最需要注意的是什么?
葉&沙:當今的藝術實踐體現了當代藝術的新發展,稱為“集合”,這是一種收集、組織和解釋日益支配我們日常生活的圖像和數據陣列的定性方法。從混合媒體、聲音裝置、行為藝術、攝影,到視頻影像,藝術家們不斷重新構思藝術作品,并通過不同價值觀或認識論的對象來創作作品。

4陳美美(Debbie Ding)河流在此(細節)2010-2015“Wikicliki: 在智能手機時代下的儲存習慣”展出作品圖片經新加坡美術館惠允
當:根據您之前的策展經歷和對各國藝術發展的了解,您覺得新加坡當代藝術的氛圍如何?
葉&沙:新加坡美術館成立于1996年,致力于呈現來自東南亞的藝術實踐。此后,美術館的收藏和展覽項目一直與該地區不斷變化的關注點相結合。因此,任何對新加坡藝術的研究都涉及到區域和全球發展的意識。盡管新加坡藝術家的工作方法和模式的內容、背景都不相同,但是從藝術機構中不同視角的表現,到賦予邊緣化社區權力,以及涉及先進技術的新話題,新加坡藝術家們與國際同行有著共同的關注。展覽“Wikicliki”試圖描繪出這一點,即新加坡的藝術家們是如何在視覺領域的重要對話前沿進行藝術實踐的。
當:作為經驗豐富的策展人,您認為策劃一場展覽的關鍵在于什么?
葉&沙:應該多傾聽藝術家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