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輝,李志勇,李小姣
(中南大學 自動化學院,湖南 長沙410083)
我國“新工科”建設打破了以學校課堂教學為主陣地的傳統模式,明確了實踐教學在高校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指出了要按照培養創新人才的需要和創新活動過程的規律,匯聚社會資源納入高校實踐教學改革的總體方案,落實到實踐基地建設模式改革等具體工作中[1-3]。
“三全育人”即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求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關鍵,把思想價值引領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形成教書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文化育人、組織育人的長效機制[4-5]。
實踐教學作為高等院校“三全育人”的主陣地之一,亟須解決實踐基地建設不足,后期成果轉化不夠,解決重專業輕思政、思政內容和形式缺乏創新性等問題,通過對實踐基地建設育人主體、時間、空間的多維度協同,培養學生精益求精的創新精神與愛崗敬業的職業素養。對于自動化與電氣類專業,如何結合專業特色切實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既是社會對人才素質的需求,也是擺在高校教學改革面前的一大挑戰。
高校既要做到每個大學生都能進入實踐教學基地,還要為他們創新創業和特色發展提供充足的選擇余地。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渠道應靈活多樣,例如與國家電網、高新企業等部門單位合作,通過基地共建、產學研項目、產教融合等形式,打破校企藩籬,通過多元主體協同,完成對實踐教學基地的快速擴充。
一方面自動化與電氣類的人才培養周期長,從知識到實踐、從掌握到創新是一個循序漸進、不間斷的過程,實踐教學基地要能夠覆蓋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教學環節,保證教學環節不斷檔;另一方面畢業生需要快速融入未來工作崗位,發揮本專業在行業中的特色優勢,通過多元主體協同全面建設實踐教學基地,使科研定位、產品設計、技術攻關、研發生產、運行維護、監測控制、智能優化等專業特色人才培養不斷鏈。
全員全程育人實踐基地建設的重心是對當下育人項目、載體、資源的整合,全方位育人實踐基地建設的重心則是對長遠育人格局、體系、標準的重新建構。實踐教學不能陷入“復雜的對象、簡單的教育”怪圈,要及時掌握大學生成長的新環境、思想狀況等新特點,緊密結合社會發展的新需求,破立并舉、善于創新,通過“三全育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解決實踐與育人脫節、專業實踐與國家發展結合不緊密等問題。
從“三全育人”的視域出發,高校實踐教學基地建設要多主體參與、在空間上全面發展、在時間上全程引導,將單純的專業人才升華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自動化與電氣類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的探索,依照“三全育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頂層設計目標,遵循育人規律,有步驟地開展問題調研、試點考察、聯合建設、方式方法理論研究、效果評估和優化改革等實踐工作,如圖1所示。

圖1 自動化與電氣類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
“三全育人”實踐基地不同于單純的實踐教學基地,單純的專業人才培養只是完成了從懂得知識到運用知識的過程。立德樹人必須遵循育人規律,多維度協同整體規劃,包括建設內容規劃、多主體協同和全方位育人等方面。校企單位和指導老師要從知識體系中挖掘思政元素,將其有機地融入實踐教學的培養方案、教學大綱和課程教案之中,大學生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遵循,在全面提高專業能力的基礎上,成長為社會需要的人才。
“質”“量”并舉配置資源。首先是“質”,國家強調創新引領發展,調整國家產業結構,“質”就是抓住符合我國科技發展戰略需求的高新技術產業,實踐基地相關技術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對自動化與電氣專業學生而言,過去的勞動密集型、高能耗低效率等實踐基地,在“三全育人”實踐教學中,主要作為發現問題的考察對象看待,并將逐步實現轉變和淘汰。“量”應考慮如何打破藩籬,從校內外統籌挖掘教學、實踐和創新資源。目前我校在校外與國家電網、高新企業等部門和單位開展了較為緊密的產學研合作,下一步將充分利用國家政策,通過基地共建、產教融合等形式,調動校內外多主體的積極性,全面挖掘校內、外的實踐基地資源。“質”“量”并舉不僅體現在實踐基地的硬件平臺條件上,還體現在具有立德樹人使命感的學校企業導師的質量和數量上。
用理論創新引導實踐創新,實現“三全育人”多模式同心化,首先應從教學載體媒介平臺、教學形式改革新方法、教學資源挖掘等方面出發,開展以學生為中心的、以立德樹人為目標、能夠應對多場景和緊急形勢的實踐教學理論創新研究,進而在實踐教學資源和環境建設中,打造多維教學資源庫,探索實踐豐富的教學方法。
中南大學自動化專業和電氣專業均已納入國家一流專業建設點,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需要面向全院約1200名本科生,覆蓋課程設計、工程實訓、創新創業和實習實踐等全過程約10余個實踐教學環節。
“三全育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中,學校出臺了《本科教育行動計劃(2019—2023年)》(簡稱“1326”行動計劃),作為學校打造“世界一流本科教育”的重要行動藍本。中南大學在冶金、電氣化鐵道、新能源、電力系統、人工智能等行業領域,具有良好的產學研合作、產教融合和聯合人才培養等實踐教學基礎,目前已聯合國家電網、湘江新區等十余家企事業單位,全面開展“三全育人”院系規程、培養方案、教學計劃、實踐教程等理論研究工作,全面開展認識實習、生產實習、創新創業等實踐探索工作,現已初步完成了“三全育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頂層規劃,做到邊設計、邊實踐、邊總結、邊探索,逐步積累形成了一系列實踐教學課程思政案例庫。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該校依托電力行業員工培訓企業“新成思達”為聯合發起單位,進一步擴充了國家電投、粵電集團、廣東電網、廣西電網等單位的教學資源;通過線上講座、實操直播、實操視頻展示、視頻參觀、實操演示、線上遠程仿真、線上VR(虛擬現實)仿真等線上多種形式,保障了實踐教學效果。
面向“三全育人”的實踐教學改革勢在必行。在“三全育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的模式探索上,遵循育人規律,多維度協同,將“三全育人”頂層設計與階段性工作總結聯動,既能鞏固專業技術人員培養的現有成果,又能夠拓展到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更高境界。“三全育人”實踐基地建設模式改革,對于提高中南大學自動化與電氣類的人才培養質量和提升社會影響力均有積極意義和預期成效。大力開展“三全育人”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探索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