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吳炯臻
百年崢嶸,知史篤行,初心不改,履職為民。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之際,汕尾市各級人大通過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學習海陸豐蘇維埃政權的光榮歷史,傳承海陸豐人民光榮的革命傳統,汲取奮勇前行的磅礴力量,進一步堅定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自信。3月2日,汕尾市人大常委會及機關黨史學習教育動員會召開。會上,常委會黨組書記、副主任楊揚強調,要把黨史學習教育同學習回顧黨創建發展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歷史結合起來,同繼承發揚海陸豐優良革命傳統和改革開放精神結合起來,同人大履職盡責結合起來,把“我為群眾辦實事”“一親三心”等為民服務活動融入履職工作的各方面。

陸豐“代表書屋”贈書活動
陸豐市人大常委會在貫徹落實縣鎮人大“鞏固基礎、強化履職”兩年行動中,推動黨史學習教育進基層,設立“代表書屋”,建設“理論性課堂”“實用性課堂”“流動式課堂”,充分發揮人大代表在學黨史、悟思想、辦實事、開新局中的表率作用。
開辟“新陣地”,紅色書籍進書屋。敞亮的空間、簡潔有序的書架區,在陸豐市130個人大代表聯絡站內設置了紅色文化專區──“代表書屋”。“代表書屋”里黨史學習教育的指定學習書目、重要參考書目、輔助學習書目一應俱全,不僅吸引不少基層人大代表前來閱讀,而且成為當地黨員群眾黨史學習熱門打卡地,打通了黨史學習教育的“最后一公里”。
“代表書屋”種類豐富的書籍、整潔舒適的環境,與陸豐市人大常委會精心打造息息相關。今年4月,陸豐市人大常委會聯合陸豐市新華書店開展贈書活動,其中,市人大常委會統一購置圖書29 700冊、書架110個贈送給全市110個村(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代表書屋”,市新華書店向全市20個鎮人大代表中心聯絡站“代表書屋”贈送圖書11 610冊、書架43個。“代表書屋”設立以來,陸豐市人大常委會從書籍管理、制度完善、學習活動等方面進行指導,堅持有效、規范、深入地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營造濃厚的黨史學習氛圍。
書屋搭平臺,人大代表講故事。一場氣氛熱烈的“人大代表宣講紅色故事”宣講活動在陸豐市金廂鎮洲渚村人大代表聯絡站“代表書屋”舉行,吸引了當地眾多黨員群眾前來聆聽。“你們知道當年南昌起義部隊挺進潮汕時,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革命先輩搶渡碣石灣赴香港和開展革命活動的史跡嗎?”宣講中,金廂鎮洲渚村人大代表聯絡站駐站人大代表黃哲泓圍繞周恩來等革命領導人轉戰海陸豐的史跡,追憶周恩來在金廂的日子,講述革命前輩在陸豐革命老區不屈不撓、艱苦卓絕的革命故事。在場的黨員群眾紛紛表示,可歌可泣的黨史帶來了心靈的震撼,思想上受到深刻洗禮,今后要從黨的百年偉大奮斗歷程中汲取奮進力量,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
依托“微課堂”,智慧升級學黨史。適應互聯網滲透群眾生活的新要求,今年3月1日,陸豐市開通130個鎮、村人大代表網上聯絡站,落實在陸豐工作或生活的汕尾市、陸豐市和鎮三級人大代表進站,實時在線。人大代表網上聯絡站可點擊跳轉陸豐人大網的“微課堂”,“微課堂”每天及時上傳“黨史百年天天讀”“黨史中的人大歷程”“習近平講過的故事——昨天·今天·明天”等學習視頻,充分滿足人大代表隨時隨地線上學習黨史的使用需求,以“行走的”黨史學習教育“書袋”,讓代表們重溫百年史,鑄就忠誠魂,營造黨史學習教育的濃厚氛圍。

海豐紅場(施燕鋒/攝)
今年以來,汕尾市平均降雨量僅177毫米,較常年減少6成,抗旱形勢十分嚴峻。汕尾市各級人大把做好防旱抗旱工作作為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的具體舉措,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堅決打好打贏防旱抗旱攻堅戰。
4月8日,汕尾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楊揚率調研組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專題調研,重點調研“開展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完成13宗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建設任務”項目實施情況,先后實地察看陸河縣新田鎮磜頭水庫、官田水庫,聽取相關情況匯報,詳細了解水庫除險加固主體工程落實進度,水庫庫容存量以及對周邊農業灌溉、抗旱保收等情況,督促加快完成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建設任務,真正發揮水利工程防災利民的作用。
各縣區人大常委會同步行動起來。海豐縣推進公平水庫“引水入城”項目。近年來,隨著海豐縣城地區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已達到50萬人,縣城地區的用水量急劇增加,日最高用水量已超9萬噸。特別是今年以來,天氣干旱少雨,供水壓力日益嚴峻。海豐縣人大常委會對縣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代表提出的關于公平水庫“引水入城”的議案辦理情況開展調研,推動“引水入城”項目落實落地,項目預計于今年底前建成,將為縣城增加日均供水量10萬噸,不僅能滿足縣城地區用水量的需求,還能優化供水布局,實現雙水源供水,提高供水應急能力。
陸河縣各級人大代表帶頭抗旱情、解民憂。南萬鎮人大代表劉錫順帶領萬全村人大代表、村“兩委”干部深入田間地頭摸清農作物受旱和水利設施情況,指導當地群眾使用抽水機從河流、山塘水庫中進行抽水作業,并協調解決抽水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螺溪鎮人大代表張繼光在收到廣洋村村民反映200多畝水稻缺水受旱的情況后,第一時間找到螺溪鎮政府有關部門反映情況,力促鎮政府及時調撥3臺農用抽水機,解村民抗旱之急。
汕尾市城區人大常委會把開展黨史學習教育與推動鄉村振興工作有機結合,用黨史學習教育為鄉村振興“加把勁”。4月17日,組織常委會機關黨員干部職工開展“低碳環保踐于行”撿垃圾志愿活動。4月23日,組織常委會機關干部職工前往品清村開展了以“治三亂”“清三面”“整三邊”為主題的環境衛生整治行動。
陸豐市各鎮、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的駐站人大代表以推動陸豐鄉村振興美麗景觀示范帶建設為契機,聚焦農村人居環境“三線整治”工作,細化監督措施并推動項目施工進度加快,實現民生福祉最大提升。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資金569.66萬元,完成鎮、村613.19公里的“三線整治”。同時,各鎮、村人大代表聯絡站的駐站代表們積極投身鄉村振興“主戰場”,以履職擔當向“臟亂差”宣戰,每月開展“最美麗鄉鎮”和“最臟亂差鎮”、“最美麗村(社區)”和“最臟亂差村(社區)”評比,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
陸河縣東坑鎮人大代表莊纂花緊緊圍繞群眾關切的鄉村振興工作,穿紅馬褂奮戰在人居環境整治一線。莊纂花帶領村“兩委”干部和志愿者進一步推動“三清三拆三整治”,拆除危舊房1 300多平方米,清理雜草雜物80多處,清理溝渠水圳3公里,整治臟亂雞窩10多個,安裝竹籬笆300多個,完成村內小道硬底化面積3 800多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