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圖 伍 江
黨史學習教育開展以來,東莞市人大常委會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各級人大、人大代表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從立法、監督、重大事項決定、代表工作等各方面精準發力,努力在服務中心大局、依法履職盡責中維護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愿、增進人民福祉。

東莞市人大機關辦公室第一黨支部黨員在厚街鎮黨史教育基地重溫革命歷史、感悟革命精神。(林順景/攝)
黃江鎮梅塘社區大冚村群眾留意到,該村靠近羅坑水庫的橋梁處,兩側的護欄已經翻新加固。此前,橋梁兩側護欄年久失修是當地群眾的一件“揪心事”。這件“揪心事”的順利解決,得益于黃江鎮人大代表翟容昌的推動。
原來,翟容昌近日在梅塘社區人大代表聯絡站駐室接訪時,村民翟見明到聯絡站反映了情況:大冚村內的羅坑水庫邊上的橋梁兩側護欄損壞嚴重,存在安全隱患。
翟容昌得知情況后,馬上到現場調研。他發現橋梁的護欄確如群眾所說的那樣存在松動、變形的情況,于是將調研的情況以及意見建議反饋到黃江鎮人大。黃江鎮人大隨后協調鎮城管部門跟進。僅用一個星期,護欄的修復加固工作就順利完成。
市人大常委會、各鎮人大和各級人大代表將黨史學習教育與人大工作職能、與代表履職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優勢,深入聯系群眾。
常委會領導結合落實“雙聯系”制度以及到基層聯系點開展鄉村振興調研等工作安排,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協調解決基層群眾實際困難;常委會組成人員也認真落實“雙聯系”制度,定期走訪人大代表,進一步暢通社情民意反映和表達渠道。
同時,常委會還立足于遍布城鄉的370個代表聯絡站,協調全市2 000余名各級人大代表采取“在站坐診”、上門走訪、“外出巡診”、聯系卡溝通、“電話急診”等方式,及時了解社情民意,以實際行動為群眾辦實事、解難題。
除了為群眾解決“燃眉之急”,東莞各級人大和市、鎮人大代表聚焦中心工作和民生福祉,努力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成依法履職的強大動力,推動今年市、鎮各項重點工作開展。
5月26日,《東莞市戶外廣告設施和招牌設置管理條例》獲省人大常委會批準通過。條例獲得通過,充分體現了東莞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以民為本、為民立法。
規范管理城市戶外廣告招牌設施,是關乎公共安全、城市品質提升的民生事項。正因如此,今年以來,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和市政規劃發展實際,常委會廣泛聽取各方意見,深入調查研究,及時修改完善條例,使條例得以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相關立法程序。
常委會根據今年的立法計劃,加快推進《東莞市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東莞市氣象災害防御條例》的立法工作,通過用好地方立法權,科學立法,及時回應民生關切,服務東莞各項事業發展。
除了加強立法工作,結合黨史學習教育以及“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東莞各級人大持續增強監督實效。
今年以來,常委會在今年32項重點監督工作中,安排11項民生項目,綜合運用聽取專項報告、視察、調研、專題詢問等方式,推動解決教育擴容提質、品質交通千日攻堅、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污染防治等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
常委會還加強對鎮街人大工作的指導,推動各鎮街將今年初票決確定的總金額344.26億元的295個民生實事項目落地見效;動員各鎮人大和人大街道工委依托市十六屆人大七次會議收到的189件代表建議和2020年以來全市各級人大代表收集的近4 000件群眾意見建議,按照“小切口、大變化”民生實事辦理制度要求,從中篩選出涉及交通、教育、醫療等方面的30個民生實事項目,作為全市黨史學習教育的工作重點逐項加以解決。
另外,常委會組織動員各鎮人大和人大街道工委立足群眾之所急、鎮街之所需、人大之所能,精心安排“為群眾辦實事”項目164件,努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難點堵點痛點問題。目前,這些事項中有85件已經完成,79件正在穩步推進。
在常委會的指導下,各鎮街也積極發揮代表作用,提升代表依法監督實效,推動黨史學習教育走實走深。
大朗鎮人大圍繞群眾反映強烈、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認真收集和梳理“我為群眾辦實事”事項。截至目前,該鎮人大已收集了建設汽車充電樁、更換破舊水管、修復破損路面、建設籃球場等22個辦理事項。下來,大朗鎮人大將按照人大代表認領包案原則,進一步發揮代表的監督作用,全程跟蹤辦理有關事項,切實解決群眾身邊的小急難事。
謝崗鎮人大結合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4月20日組織人大代表視察交通安全整治情況,助力市、鎮打好系統防范化解道路交通安全風險攻堅戰。代表們視察了該鎮4個交通復雜點位,圍繞道路建設、安全設施設置、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日常維護等方面積極建言,提出了10多條意見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