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亦江

講故事
史稱“戰國七雄”,其實真正“雄”的只有秦、齊、楚。齊國最富,楚國最大,秦國則是變法最徹底。三家的爭斗最后落實在軍事上。最初,秦國少年將軍李信率二十萬軍隊攻打楚國,開始時銳不可當。不久,李信中了楚將項燕伏兵之計,丟盔棄甲,慘敗而逃。
秦王起用已告老還鄉的王翦,率領六十萬軍隊,陳兵邊境。楚軍急于擊退秦軍,立即發重兵作戰,成天疲于奔命。老將王翦卻擺出一派守勢,鼓勵將士吃飽喝足,養精蓄銳,進行操練,提高技藝。相持一年后,楚軍繃緊的弦早已松懈,進攻不順,只好東撤。王翦見時機已到,下令追擊。秦軍將士人人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公元前223年,秦滅楚。
說成語
這個成語出自《孫子兵法·軍爭篇》。逸:安閑;勞:疲勞。以逸待勞指在戰爭中避讓對手的進攻,看起來好像很軟弱,其實是用固守陣地的軍隊迎擊遠道而來的敵人,用休整好的部隊攻擊疲憊不堪的敵人,用飽食的士兵來對付饑餓的敵人。這就好比把手臂收回來,積蓄好充足的力量,再突然打出去的辦法。
談感悟
在戰爭中,尤其是敵強我弱時,以逸待勞是常用的謀略。這樣能避開敵人的銳氣,消耗對手的力量,創造取勝的條件,瞄準出擊的時機。生活中,任何人不可能永遠勝利,這時就要學會攻守兼備,適時轉移或者讓步,保持良好的自我狀態,尋求發展的時機。
我們在學習中免不了遇到難題。難題是“死”的,但我們是活的。我們不能一味地猛攻蠻干,而要學會運用智慧,靜下來想想難題是何方神圣,自己該從哪個方面備戰。養好精神,做好充分準備后,一鼓作氣,往往就能攻克難題堡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