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琬清
【摘要】舞蹈作為一種凸顯美的藝術形式,自古以來就在人們的精神文化領域中占據重要地位,它將人們對生活、自然以及世界的愛與期許融入肢體動作中,成為當下培養學生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文章從舞蹈學習的意義入手,探討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身體素質、想象力和創造力以及身體心理健康的培養路徑和積極作用。
【關鍵字】舞蹈教學、素質教育、能力培養
在人類發展歷程中,不論是哪個國家或地區,舞蹈都在其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它借由美妙的身體韻律,做出各種或優雅、或高難度的動作,將美用這些獨特的方式表達出來,從而成為其他藝術形式無法替代的存在。當今社會,舞蹈已經成為培養學生能力與素質的一種有效手段,不論是想象力、創造力還是審美能力,都可以在舞蹈學習中得到鍛煉和提升,舞蹈不僅促進了學生身體、心理健康發展,而且為社會培養了更多優秀人才。故而,如何通過舞蹈教學培養學生的多方面能力,是本文探討的重點所在。
一、舞蹈學習的意義
舞蹈作為八大藝術之一,人們熱愛舞蹈,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可以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使我們超越刻板的日常生活,帶來豐富的精神體驗。這種精神體驗在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之外,還會使我們的機體處在音樂情緒狀態中,讓生理喚醒水平逐漸下降,機體的緊張狀態得到有效緩解,全身心地跟隨音樂用動作抒發情緒,感受不同音樂帶來的情感觸動,減少心理問題出現的可能性,幫助我們塑造健全的人格。
此外,由于舞蹈是一門需要長期訓練才能看出成效的技藝,所以它更能讓人明白,成長過程中只有天賦和能力往往還不夠,必須通過無數的汗水努力才能收獲理想中的成果。不論是聰明還是愚笨,堅持總會迎來更好的狀態,長期堅持舞蹈訓練在鍛煉了體魄的同時,也鍛煉了人們的意志;在提高學生的靈敏性、柔韌性、協調性和觀察性的同時,也能提高他們的情緒表達能力。那些對音樂的想象和長期鍛煉帶來的身體變化,都會讓我們對自身的了解更深一步,對審美的理解也會更貼合美的藝術。
二、舞蹈教學中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路徑
在對舞蹈學習的意義進行闡述的過程中,可以看出舞蹈學習從精神和體魄兩個方面對學生起著培養作用,如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鍛煉了他們的意志力,提高了他們身體的靈敏性和協調性,提升了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等等,而這些正是探討本文主旨的前提所在,即舞蹈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這些方面的能力進行科學培養,使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獲得全面提升。具體分析如下:
(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近年來,我們在學習過程中總是反復不停地強調“創新”二字,其中,“形成創新意識、培養創新型人才”可以說是整個創新教育的核心,這些擁有創新意識的創新型人才憑借創新知識推動整個社會更加持久穩定地發展,因此如何培養人們的創新意識,成為各學科教育教學中極受重視的關鍵。而舞蹈發展的過程里同樣不能缺少這樣的創新人才。在舞蹈教學中,我們需要富有感受力的教師去引導學生學習表達,樹立創新意識,從而展現出充滿個人風格特征的舞蹈,所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十分重要。
舞蹈的教學過程最離不開老師的親身指導,相較于腦力型的課程,舞蹈學習里老師的重要性更強,對學生的影響力也更大。學生往往需要通過老師的講解、示范,從最初的學習模仿到不斷熟練練習后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表演風格,其間其創新思維和想象能力會持續得到鍛煉。所以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首先就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老師在進行教學前要提高自身的觀念水準,更新教育教學理念,在教授學生舞蹈動作時,要通過不斷的嘗試和展示,破除學生的表演羞恥感,使其感受到舞蹈的內在生命力,進而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打造獨立的創造力。
另外,舞蹈教學中老師與學生間的距離很近,教授時的真實情況在學生心中非常直觀。只有將二者的地位擺在同一水平線時,才更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表達,有利于其想象力與創造力的迸發。所以老師應當弱化其在師生關系中的強者地位,轉變心態,用平等的態度與學生交流溝通,尊重學生的意志,試著與學生做朋友,在平等的教學中共同解決問題。這樣的開放自由式教學環境更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自主學習的意識。
(二)強健學生的體魄,鍛煉學生的意志
舞蹈教學課程開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可以增加學生的運動量,鍛煉學生的體魄,對學生成長發育過程中遇到的體態、形體問題有所改善,幫助學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體,并且鍛煉學生的意志力。想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合理規劃教學內容,科學授課,讓學生感受到舞蹈的形態美,并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
當今社會,人們需要付出的體力勞動很少,大部分學生都是用腦力勞動替代體力勞動,而適當的體育運動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身體成長,為未來的工作生活打下堅實的健康基礎。所以在進行舞蹈教學時要采用科學方法引導學生學會克服運動帶來的身體不適,戰勝身體上的疲憊,體會其中的益處和快樂。同時進行動作學習時,要循序漸進,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出練習要求,合理授課,不能一味追求最終效果,忽視學生的身體狀況。在學生想要放棄時,及時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其堅持下去的斗志,如教師可以展示身體狀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望,并在后續艱辛的學習過程中不斷給予其鼓勵,或者設置一些有趣的小游戲,激發同學之間良好的競爭意識,讓學生通過互相競爭完成舞蹈學習。只有用努力和汗水磨礪學生的意志,才能使之明確堅持的重要性。
(三)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開設舞蹈課程的另一個重要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素質涵養。我國在進入21世紀以后便十分注重素質教育,舞蹈課程的加入,使得素質教育范圍更加全面,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不過這種教育方式在國內并沒有可以借鑒的案例,缺乏相關研究,具體還需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
首先,舞蹈是用肢體語言將心中的思想情緒表達出來,體現了一個人、一群人對文化的了解,對生活的態度,對家國精神的領悟,以及對愛與美好的追求,代表著創作者和表演者的思想態度。優秀的舞蹈作品除了展示動作的美感,更應該是情感的內在抒發,是用肢體的律動喚起人們對美的追求,影響著人們審美意識的形成。學生在舞蹈學習過程中,最初是對老師外在動作進行模仿、學習和表演,然后通過多次練習加深身體對舞蹈的理解記憶,而除此之外,學生還需要加強對舞蹈中蘊含的情感的體會和感悟。這就需要老師在表演中加入自己的情感,用富有感染力、飽含情緒的動作將自身對舞蹈的態度表現出來。舞蹈是自我情緒的傾訴,老師要將自己打造為一個平臺、一座溝通的橋梁,聯系起舞蹈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對話,展現舞蹈的美,用這種美感染學生,從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其次,在選擇舞蹈教學環境時也要體現出良好的審美力,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進行舞蹈學習,才可以有更好的收獲。所以舞蹈教室的選擇和設備安裝,都需要符合學生身體、心理的發展規律,要盡量選擇采光度好、空氣流通順暢的空間。墻面鏡子的安裝,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糾正動作,一方面也利于打造窗明幾凈的教學空間;地板通常應采用木質材料,減少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滑摔現象,以及滑摔后出現的身體部位損傷現象;兩側安裝高度適中的訓練把桿,則便于學生學習舞蹈。
最后,可以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配合多種形式的輔助教學,帶來更好的教學效果,達到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給各行各業注入了新的活力,高科技手段應用到教學過程中會有非常突出的教學表現,在舞蹈課程中,可以利用這些新興技術,使學生接觸到更具感染力的舞蹈表演,如觀看更高等級的舞蹈視頻,了解不同風格的特色舞蹈種類,營造更強烈的舞蹈情緒等等,從而獲得更好的教學質量。
(四)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
傳統的學習過程中,受尊師重道觀念的影響,過分區別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身份地位,導致師生人格不對等,很多教師都是通過打罵的方式逼迫學生重復練習某一動作,極易給學生身體、心理造成傷害,不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當下,新時代培養的新人才除了有良好的專業能力,還需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要求培養出有追求、有理想、有目標、有創造力的四有青年。所以,為了學生的健康發展,我們必須摒棄傳統的打壓式教學方法,明確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個體的存在,他們有獨特的性格特征和行為習慣,老師需要做的是尊重他們的特征和習慣,并在此基礎上制定適合的培養計劃。師與生二者在人格上是平等而獨立的,要增強學生與老師之間的交流互動,營造舒適寬松的舞蹈教學氛圍,鼓勵學生勇敢表達自我,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在舞蹈教學中帶領學生領略新世界的美好,用積極的態度影響學生的認知發展,樹立向上的風范,是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有效手段。
三、結語
學生舞蹈能力的培養是一件需要長期堅持、耗費大量精力的艱巨任務。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各方面培養要求有了新的定義,教師必須認識到舞蹈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在整個教育環境中的重要意義,不能抱著固有的教學態度和方式,打壓學生的個性發展心理,要緊隨時代發展的潮流,為社會培養具備良好想象力、創造力、感受力和審美力的優秀人才,教師也要不斷提高自身教學水平、專業水平和思想水平,成為一名優秀的高素質人才,打造自身優勢,為舞蹈教育的發展貢獻一份力。
【參考文獻】
[1]林英.淺談在舞蹈教學中注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J].教育界,2013(26):145.
[2]于立.淺談教學語言在舞蹈教學中的重要作用[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0-71.
[3]徐艷.在高中舞蹈課教學中提升學生文藝素養[J].群文天地,2013(1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