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永烈
粗心與專心,如水與火不相容,如矛與盾對立。奇妙的是,許多科學家常常兼具兩者——既粗心,又專心。
著名的英國物理學家牛頓,就是這樣的一個人。他確實是夠粗心的了:有一次,他請老朋友吃飯。入席以后,他說去取一瓶酒,竟一去不復返,害得那位老朋友等了半天也不見他的影子。原來,牛頓去取酒時,忽然想起了一種新的實驗方法,竟跑到實驗室里專心致志地做起實驗來,把那位老朋友忘到九霄云外去了。還有一次,牛頓牽著馬上山,走著,走著,又想起了科學中的問題,手就松開了,放掉了韁繩。他走到山頂,才發現馬兒早跑了!
牛頓的粗心,是生活上的粗心。他在生活上的粗心,是由他對科學的專心引起的。牛頓在科學上專心致志,兢兢業業。正因為他把全部心血用在科學上,所以才在生活上顯得那么大大咧咧,丟三落四。
在科學家當中,像牛頓這樣的不乏其人。愛因斯坦也是這樣。有一次,愛因斯坦在一個橋頭等候朋友,等著,等著,他陷入了沉思,連雨水濕了衣服都不覺得。他想了一會兒,就掏出紙條,記了起來。這時雨點打濕了紙條,他才發覺在下雨。他趕緊把紙條放進衣袋,卻又沉思起來,忘記了冰涼的雨點打在他的臉上。
科學家們在生活上粗心,常常被人們認為“怪”,甚至被稱為“科學怪人”。其實,從某種意義上說,這種“怪”,往往是科學家們廢寢忘食,通宵達旦鉆研科學引起的。正如俗話所說“一心不可二用”,他們的心思全部撲到科學上去了,自然對別的事情就顯得漫不經心,心不在焉了。
“春蠶到死絲不斷,留贈他人御風寒。”只有具有強烈的獻身科學的事業心、責任心,才能終身專心致力于科學,推動科學事業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