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治黨是現代社會管黨治黨的重要途徑和基本方式,也是一個國家、一個社會完善治理制度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水平、實現治理現代化的首要前提和顯著標志。現代政治一般是政黨政治,當今世界各國通常也都是通過政黨來領導國家政權、頒布施政綱領。因此,執政黨的制度化水平往往決定了這個國家的制度化水平,執政黨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往往體現著這個國家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基于制度建設在管黨治黨、執政興國中的重要地位和突出作用,我們黨高度重視制度建設,把黨的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將其作為堅持和完善黨的執政能力的重要內容,作為衡量和改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指標,推動黨的制度建設穩步前進,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從歷史上看,我們黨的百年制度治黨發展歷程主要可以劃分為四個階段。
1921年7月,黨的一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第一個綱領》是黨的歷史上第一個具有黨章性質的制度文件,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成為黨的制度建設的歷史起點。1922年7月,黨的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是黨的歷史上第一個黨章,也是第一個正式黨內法規。1938年召開的黨的六屆六中全會,重點是針對王明和張國燾嚴重破壞黨內生活制度和黨的紀律的行為,強調嚴明黨的紀律,用黨內法規制度來維護黨的集中統一。1945年,黨的七大第一次規定了黨員的民主權利,規定選舉各級黨委會按候選人名單進行無記名投票,對健全黨內民主生活具有積極作用,把民主集中制發展到一個新的歷史高度。可以說,中國共產黨自成立之日起,就特別重視自身的制度建設,通過黨的制度建設來推動黨的革命、進行黨的建設,這成為黨成立以來一直堅持不變的優良傳統和實踐優勢。這一時期黨的制度建設的突出成果是確立了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初步形成了黨內選舉制度、定期會議制度、工作報告制度、支部工作制度、監察制度、黨員管理制度、交納黨費制度等,為黨團結領導人民開展革命斗爭奠定了制度基礎、提供了有力保障。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黨在全國范圍內取得了執政黨的地位。1954年,黨的七屆四中全會強調要嚴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原則,反對把個人放在組織之上,反對不適當地過分強調個人的作用,反對驕傲情緒和個人崇拜。1956年,以黨的八大召開為標志,中國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建設階段,要求全黨切實貫徹民主集中制,堅決實行集體領導原則,決定實行黨的代表大會常任制,更好地發揮黨代會的最高決策機關和最高監督機關作用,有力地提高了黨的民主生活水平。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發,使得我們黨歷經艱苦探索而形成的一些優良傳統和制度成果遭到破壞,黨和國家的民主法制遭到踐踏,黨的集體領導制度被個人領導代替,黨的代表大會制度受到嚴重破壞。總的來看,盡管這一時期我們黨在制度建設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確立了許多新的制度,但這一時期黨的制度建設更多的是經歷曲折和反復。
1978年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標志著中國從此進入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歷史新時期,也開啟了制度治黨的新時代。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同志在對“文化大革命”進行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嚴肅指出:“領導制度、組織制度問題更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1982年召開的黨的十二大制定通過了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對黨的中央和地方組織體制作了重要改變和新的規定,強調從中央到基層的各級組織都必須嚴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的原則,是黨的建設史上最完備的一部黨章,成為之后各部黨章的典范。1987年召開的黨的十三大,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重點是改革黨的領導制度,推動黨組織和國家政權的職能逐步走向制度化,標志著制度治黨作為一種管黨治黨基本方式,在全黨層面正式得以確立,在黨的制度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1997年9月召開的黨的十五大,明確提出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強調要堅持“黨要管黨”的原則,把從嚴治黨的方針貫徹到黨的建設的各項工作中去,嚴格按黨章辦事,按黨的制度和規定辦事,這就標志著制度治黨作為一種管黨治黨思想的初步形成。2007年召開的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提出了要以健全民主集中制為重點加強制度建設,使新的歷史起點上中國共產黨自身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路徑更加明晰完整。由上可以看出,在改革開放進程中,黨的建設制度改革取得了偉大歷史性成就,這不僅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奠定了堅實基礎,而且對于整個國家制度建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為保障改革開放的偉大成果、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后,我們黨把制度建設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強調要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范、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黨的建設制度改革”的概念;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首次將黨內法規體系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正式確立思想建黨和制度建黨緊密結合的基本原則,為開創黨和國家事業新局面提供了重要保證。2017年召開的黨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戰略安排。黨的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分別就修改憲法和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作出部署,在制度建設和治理能力建設上邁出了新的重大步伐。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進一步提出了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總體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強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推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健全規劃制定和落實機制。
從制度治黨的發展歷程來看,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發展史,同時也是一部黨的制度建設發展史。在制度建設的引領下,黨的凝聚力和戰斗力不斷增強,黨的民主集中制原則更加完善,黨的組織體系更加健全,黨的執政根基更加牢固,黨的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作用得以全方位展現。通過黨的百年制度發展史可以清楚地看出,通過制度管黨治黨、管權治吏是我們黨百年來成功經驗的集中概括和深刻總結,黨的制度建設既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內容,又是黨的其他建設的重要保障,必須堅持全面從嚴治黨與制度治黨、依規治黨相結合,把制度建設貫穿黨的建設始終,善于在制度的軌道上推進黨和國家的各項事業。
(本文節選自人民日報出版社“百年大黨的成功密碼”系列叢書之《制度治黨》序言,作者為中宣部全國宣傳干部學院教研部副主任)

“百年大黨的成功密碼”系列叢書
《政治立黨》(作者:祝靈君 等)
《思想建黨》(作者:郝彤 等)
《組織強黨》(作者:裴澤慶 等)
《作風正黨》(作者:張榮臣)
《紀律嚴黨》(作者:王希鵬)
《反腐凈黨》(作者:蔡志強)
《制度治黨》(作者:秦強)
出版社:人民日報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