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喜崇彬
數字革命深刻改變著零售行業和零售物流行業,而新冠疫情的肆虐又加速了零售行業的變化趨勢。為此,零售物流服務必須要給出最新的應對方案,包括新技術的應用、新運營模式的創新等等。在“2021全國電商與零售物流發展論壇暨第十屆快速消費品供應鏈與物流高峰會”上,“變革”與“技術”成為人們熱議和關注的焦點。
近些年,我國線上零售和線下零售的發展出現明顯的分化:線上零售,乘數字技術的東風不斷發展;而傳統線下零售的經營則陷入窘境,相關實體零售企業不斷通過新模式的創新和新技術的引入,尋求著突破發展的新路徑。新冠疫情的發生,則加速了零售行業這種變局的發展。
面對市場和零售企業需求的變化,零售物流新技術的應用和服務的升級也成為大勢所趨。在剛剛結束的“2021全國電商與零售物流發展論壇暨第十屆快速消費品供應鏈與物流高峰會”上,已明顯反映出這些變化和趨勢。
俗話說,“百姓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绷闶叟c快消行業作為最貼近大眾生活的商業形態,其行業發展往往也最能夠敏捷反映社會生活的變遷,相關的供應鏈與物流系統建設也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王祖錦

惲 綿

江 宏

杜彥華
3月31日~4月1日,由亞太物流權威媒體《物流技術與應用》雜志主辦的“2021全國電商與零售物流發展論壇暨第十屆快速消費品供應鏈與物流高峰會”在無錫舉辦。本次大會以“變革與深耕”為主題,吸引了來自全國的零售、電商、快消品、第三方物流、冷鏈等企業,以及物流系統集成及技術設備供應商和物流信息化技術供應商、物流咨詢規劃機構等相關領域從業者參會,現場氣氛熱烈,交流互動踴躍。
在會議中,南開大學現代物流研究中心研究員、某國際著名快消品企業物流總監姜振華先生,北京眾良物供管理有限公司總裁白光利先生,蘇州吉飛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傅永華先生和湖南環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CEO歐陽天勇先生分別從不同方面介紹了零售和快消品發展的最新變化情況。例如,互聯網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新冠疫情帶來的線下購物不便,直接促進了線上零售的進一步加速發展,包括帶動了直播帶貨等新模式崛起,跨境電商快速發展;元氣森林等互聯網產品快速崛起,對傳統企業帶來巨大沖擊力;互聯網巨頭大力挺進社區團購,生鮮電商加速擴張等等。

姜振華

白光利

傅永華
在分析2020年快消品與零售行業的新變化時,姜振華特別談到“元氣森林”,其通過全新的品牌定位宣傳和互聯網式的營銷,取得了遠超行業平均水平的業績增長。
白光利針對我國社區團購的發展現狀進行了分析,他認為互聯網巨頭冒著被政策打壓的巨大風險仍然全力投資社區團購業務,本質是由于流量焦慮。在互聯網巨頭們短期大量的投資情況下,社區團購的供應鏈和物流發展運作出現諸多亂象,后期的調整難以避免。
傅永華針對我國跨境電商的發展及其供應鏈建設進行了介紹,認為現在正是跨境電商發展的風口,掌握巨大貨源的的企業發展跨境物流和供應鏈服務成為極為有利可圖的生意,跨境電商產生的資金結算結匯等問題成為亟需解決的焦點問題之一。
歐陽天勇認為,我國目前農產品生鮮零售的流通和物流運作仍難以滿足生產地農民增收、社會發展和消費者對高品質產品的需求,并且重點推介了其解決方案,包括湖南環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智能高效的生鮮冷庫專用存儲分揀設備和一站式智能倉配服務平臺“綠源購”的服務項目。

歐陽天勇
“變革”實本次會議的主題詞之一,業內對此趨勢的認識幾乎統一:變化已經十分明顯,技術和服務的革命成為必然。

Eddie Teh

顧春國

薄在雄

張祖榮

任 芳

《物流技術與應用》執行主編趙寧先生在致辭中談到,目前行業正體現出一些新特點:一是新冠疫情的發生,使機器換人、無接觸配送等需求大幅增長,也促使更多項目加速落地。二是電商、零售企業加快數字化供應鏈轉型,紛紛在信息化、數字化方面進行大量投資建設。三是大量新技術加快落地,如機器人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等在零售和快消品行業大范圍鋪開。

趙 寧
姜振華在演講中對快消品供應鏈數字化的原因進行了總結,包括快消品行業發展變化迅速、客戶不斷產生新的需求;業務目標驅動和技術推動;供應鏈運作面對成本、效率、生態等各方面壓力導致。至于供應鏈如何數字化,他認為快消品企業數字化轉型應從價值、技術、業務三個視角統籌考慮。數字化的采購、計劃、產線、物流是成功的關鍵。姜振華還表示,數字化未來已來,快消品企業的供應鏈數字化轉型也將由“經驗流程驅動”向“數字智能驅動”升級。
上海科箭軟件科技有限公司銷售副總朱慶華女士表示,從零售企業的角度思考,無論技術重構還是業務重構,變革最大的驅動就是市場的變化。隨著新的競爭者或新的商業模式(如社區團購、社區生鮮店等)的出現,對零售行業整體的競爭態勢帶來很大改變,因此所有市場競爭參與者都要在自身的運營和技術方面做一些改變以應對新的競爭。這就產生了對技術支持升級的需求。科箭“云化”的信息系統服務相對于傳統的軟件系統具有諸多優勢:一是可以更加快速實施,更快速響應客戶需求;二是服務系統更加具有平臺性的特點,有高效的可配置能力,可以滿足不同客戶多樣化的倉儲管理需求。

朱慶華
日本超龍公司原海外事業部部長、零售供應鏈專家徐良富在演講中,系統分析了零售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零售企業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問題點。他表示,零售企業為實現線上線下多渠道銷售,滿足用戶需求,提升業績,并且實現持續性盈利,必須要進行供應鏈數字化轉型。

徐良富
目前,商品的標準化,尤其是生鮮商品標準化,是零售企業實現供應鏈數字化轉型的一大難點,也是零售企業供應鏈水平提升的重要基礎之一。此外,供應鏈精細化管理是打造數字化供應鏈的重要基礎,夯實這一基礎才能讓數字化供應鏈的構建事半功倍。
對于我國零售企業來說,應該首次按從門店/前置倉端、物流端來落地各類數字化管理體系,再用數字化來打通各個節點,才能真正構建起高效的數字化供應鏈。而數字化管理最重要的考核指標應該是從數量角度考核的“滿足率”和從時間角度考核的“及時率”。通過數字化的管理提升各個環節的“滿足率”和“及時率”,做到訂單商品準時到達門店,精準觸達消費者,才能實現供應鏈的運作高效、成本精益,提升服務水平,最終實現零售企業的利潤增長。

巔峰對話
“技術”也是本次會議的焦點之一。談到新技術的應用時,很多嘉賓都強調了技術的應用場景。這說明業內對零售物流運作的流程研究趨于細化,相關技術方案更容易落地、更易推廣,技術對零售物流運作效率提升的作用,將更快得到顯現。
例如,針對零售物流密集存儲及其物流作業,多位專家給出了相關方案。凱樂士科技副總裁、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白紅星在演講中談到零售存儲呈現出的一些技術發展趨勢:一是更高、高密;二是配合機械手全自動拆垛;三是視覺自動盤點;四是出現穿梭板部分替代堆垛機的情況。針對零售和快消行業物流系統建設的這些具體情況,他介紹了凱樂士的托盤解決方案和料箱解決方案。

白紅星
蘇州先鋒物流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潘小軍先生給出的方案,是用窄巷道叉車提升倉儲容積率。窄巷道叉車的技術主要被歐美一些企業掌握,造成該技術產品在國內售價高昂,影響了相關產品和方案的推廣。而如今以蘇州先鋒為代表的國內公司經過不懈地技術攻關,已經掌握相關核心技術,為該產品和方案在國內的應用推廣打下良好的基礎,做出巨大貢獻。

潘小軍
紅蟹機器人(蘇州)有限公司市場總監李立民先生主要介紹了該公司多款穿梭車的技術特點,以及在零售物流領域的應用情況。

李立民
智子躍遷的創始人兼CEO莫旭明先生推介的極立方TM智能分揀系統,則聚焦解決電商物流運作中播種揀選環節的需求。他認為,國內零售行業,尤其是電商零售業物流業務波動非常大,而傳統全自動化解決方案無法適應人機混合作業的需求,因此也無法滿足大促時期的物流作業。他認為,新一代倉儲基礎設施必須要具備高效率(指數級提升)、普適性(全行業、全地域、全場景)、高柔性(無瓶頸、適合大促需求、擴展性)的特點。

莫旭明
智子躍遷的極立方TM智能分揀系統因其極“快”、極“準”、極“柔性”,而適用于鞋服、3C電子、3PL、零售連鎖等各行業。針對柔性方面,極立方分揀設備模塊化設計,便于靈活組合安裝;其功能在鞋服行業內率先實現發貨&退貨“一機兩用”;運行中能夠實現人機并行操作,尤其適用于應對電商零售的大促高峰。
針對物流倉儲作業中機器人搬運環節的具體操作,上海快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市場副總裁孫迪先生和上海博溯機器人有限公司市場戰略部總監谷全明先生都給出了全新的技術方案。

孫 迪

谷全明
孫迪介紹到,快倉AGV貨到人的解決方案細分為料箱到人、貨架到人、托盤到人,以適應不同的業務作業需求。他特別推薦了該公司首創的QuickPick方案,可實現“密集存儲+貨到人揀選”的更優使用組合。孫迪形象地將其比喻為“大工干大活,小工干小活”,從而有效解決了“超高出入庫流量”要求下“拆零揀選及海量SKU退貨”人工作業效率低的痛點。
谷全明認為,托盤搬運是倉儲中心中最常見的物流運作場景,針對這個環節的物流技術解決方案經歷了地牛拖車搬運→叉車搬運→托盤機器人搬運的技術更迭。
博溯托盤機器人常態使用場景如下:1.搬運路線多在20~300米內;2.路線越遠,頻次一般不高;3.大部分情況路程會低于200米;4.同一場景搬運頻次小于50次/小時居多;5.路線距離與頻次,終合決定搬運選擇。
相比如今比較流行的類Kiva機器人搬運,博溯托盤機器人可以直接搬運托盤載具,能夠節約輔助叉車的離地高度,落地搬運不需要別的料架,適用于托盤落地的平層搬運,實現了與托盤合二為一,不占用額外空間。
如今,零售物流業界對前沿技術極為關注,因為零售行業的經營模式、經營理念正經歷著巨大變化而快速轉型,使得零售物流服務項目和服務運作流程變得異常復雜。尤其是電商和互聯網企業在零售領域不斷拓展,給零售和零售物流領域帶來了新技術,也帶來了全新的理念,尤其是數字技術(包括大數據和云計算)。這些數字技術不僅僅用于零售的營銷環節,也被應用于零售供應鏈與物流管理環節。而這兩年,“數字孿生”技術日益受到零售物流領域相關企業和研究機構的關注。
在本次會議中,就有多位專家提到了“數字孿生”,其中北京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物流技術與應用》執行主編趙寧教授圍繞“數字孿生”進行了一場專業的學術報告,主要介紹了“數字孿生到底是什么”,“數字孿生憑什么在物流領域備受關注”,“數字孿生在揀貨機器人系統中的應用”等三方面問題。
據他介紹,數字孿生(Digital Twin)概念由密歇根大學Grieves教授于2003年在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課程上首次提出,該理論概念由三部分組成:數據模型,分析或算法,知識。通用電氣研究團隊認為數字孿生是生產過程或產品性能的虛擬表示,使整個過程得以無縫鏈接,可以持續提高效率,最大程度降低故障率,縮短開發周期,并開辟新的商機,創造持久的競爭優勢。
如今,零售物流業界對前沿技術極為關注,因為零售行業的經營模式、經營理念正在經歷著巨大變化而快速轉型,使得零售物流服務項目和服務運作流程變得異常復雜。

優秀物流工程獎

供應鏈創新方案獎

物流創新技術獎

新零售與新物流年度獎
趙寧表示,由于數字孿生本身具有忠實映射(高保真)、共同進化(共生)、基于模型的優化(MBO)的特點,使得很多領域可以利用數字孿生技術極低的成本做各種各樣的(數字)實驗,通過這種實驗指導數字孿生的原型去做改變。這也是該理論近些年在學術界和產業界受到熱烈追捧的重要原因。
趙寧教授分析認為,物流技術領域極其適合應用數字孿生技術進行科研和創新。倉儲業相關自動化系統及設備投入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43.64%,其中智能物流裝備是整個自動化行業中增長最穩定、成長空間最大的板塊。數字孿生技術能夠使智能物流系統模仿人的智能,形成思維、感知、學習、推理判斷和自行解決物流中某些問題的能力。數字孿生潛在優勢在于測試各種假想情形,或者與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結合建立訓練測試環境,對物流系統的運行進行先行檢驗。
在演講中,趙寧教授分享了利用數字孿生理論技術研究Kiva機器人揀貨系統優化的課題和相關研究思路。在Kiva機器人揀貨系統中,數量眾多的AGV協同作業大大增加了系統的復雜程度,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可以實現對揀貨機器人系統整體規劃、機器人群協作優化、新揀貨機器人系統研發等工作。
趙寧教授所帶領研究團隊的思路,是針對某個場景,建立出來一個模型,在這個模型中進行仿真測試。他最后總結說:數字孿生是一種全新的科學研究思想,從技術角度解讀簡單說就是“數字克隆”。數字孿生在物流系統設計和驗算中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總體來看,席卷各個領域的數字革命還在持續進行著,新冠病毒也仍在全球肆虐,這一切都可能會永久改變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習慣。在這樣的變化面前,零售行業和零售物流都面臨全新的重構升級,也都需要隨之變化。我們堅信,所有在物流技術和模式創新上的探索和努力,都將在未來得到豐厚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