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記者 張穎川
作為一家實現從原料-成品-全渠道-2C物流端到端全鏈路規?;\營的5A級科技物流企業,安得智聯以“全網直配,放心托付”為企業使命,依托遍布全國的倉儲網絡、配送中心及最后一公里的送裝網點,為制造型企業提供全鏈路的一盤貨統倉統配、物流“倉干配裝”一體化運作的專業服務,助力制造企業供應鏈與物流升級。
20世紀80年代至今,跟隨改革開放的步伐,我國家電產業產能和經營規模迅速發展,從一個年產值不足10億元的小產業,發展到現在萬億元產值的產業巨頭。作為制造領域中的成熟型行業,我國家電產業經歷了研發、導入、成長、成熟和衰退這樣一個較為完整的產業生命周期。通過分析家電制造行業供應鏈與物流的發展變革,或可為推動我國制造業與物流業的深度融合帶來一定的借鑒。通觀行業,有著家電行業基因、在推動制造行業供應鏈與物流升級發展方面具有豐富經驗的安得智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安得智聯”)無疑成為我們的重要分析目標。
成立于2000年的安得智聯,是一家實現從原料-成品-全渠道-2C物流端到端全鏈路規模化運營的5A級科技物流企業。安得智聯依托遍布全國的倉儲網絡、配送中心及最后一公里的送裝網點,為制造型企業打造端到端、全渠道的高效物流服務,是與制造企業發展深度融合的物流企業典范。
本期專題,我們邀請到了安得智聯運營中心副總經理劉程先生,請他從需求、技術、痛點等角度,結合具體的實踐案例,分享該公司在推動家電制造企業供應鏈與物流升級方面的亮點舉措,為行業發展提供參考。

安得智聯一盤貨統倉統配解決方案大大提升了服務家電制造品牌的能力,解決了傳統物流渠道中壓貨式銷售、庫存浪費等供應鏈痛點
記者:在您看來,國家大力推動制造業與物流業深度融合的主要價值何在? 對制造業和物流業發展會產生怎樣的影響?
劉程:一直以來,國家高度重視制造業與物流業的聯動發展,并將其作為深化供給側改革,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2009年,國務院首次推出我國物流業發展的第一個國家規劃《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把“制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工程”列入“九大工程”之一;2020年,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推動物流業制造業深度融合創新發展實施方案》,戰略方向也由“聯動發展”轉變為“深度融合”,足見國家在推動兩業融合發展方面的力度和決心。
制造業是國民經濟的根基,也是物流需求的重要來源。在我國社會物流總額中,工業品物流占90%以上,工業品從原材料采集、生產制造到消費端整個流程中90%以上的時間處于物流環節。因此,物流業與制造業的融合程度,決定著“兩業”發展水平和國民經濟的綜合競爭力。
具體來看,一方面有利于打破信息不對稱引起的產業鏈、供應鏈構建壁壘,改變供應鏈各環節信息共享不深入、相互信任度較低、無法對制造企業各環節物流業務進行系統優化的現狀,對促進工業互聯網基礎上的物流大融合、提高生產制造和物流一體化運作水平,都能夠產生積極影響。
另一方面,有利于提升制造業與物流業供應鏈協同能力,促進兩業資源整合、流程對接、組織協同,優化設計從生產、采購、銷售到配送整個供應鏈流程,加快流程再造,實現產業鏈各環節一體化運作,有效降低不必要的人力、物力等要素資源的重復投入和浪費,提高要素的利用效率,降低兩業運營成本。
記者:著名經濟學家吳曉波分析認為,需求變化是過去幾十年來驅動家電行業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對此,您是如何看待的?請從需求角度分析,近年來我國家電制造行業在供應鏈與物流方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對制造業物流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劉程:對于吳曉波的觀點,我十分認同。家電行業傳統的經銷渠道是以產定銷的方式,大規模生產、層層分銷,存在諸多弊端:庫存上,成品倉儲面積較大,產生了大量產品庫存,造成了大量浪費;銷售模式上,壓貨式銷售使得企業負重前行;在交付上,訂單交付周期長,不能適應市場快速反應的需要。
隨著電子商務、新零售的飛速發展,家電行業在重建人、貨、場關系的今天,商業模式也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不再是以產定銷,不再通過生產要素來拉動需求,而是以用戶導向為標準,通過需求來拉動生產。
另外,從2013年“工業4.0”被正式提出以后,“智能化”成為制造行業創新發展的主題。在智能制造理念的驅動下,制造行業供應鏈的服務模式隨之發生巨大變化,諸如:隨著用戶需求更加個性化,對后端供應鏈的柔性化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實現智能化制造,需要企業的供應鏈向智能化轉型,進而提高訂單履約的效率;要提高制造企業價值鏈端到端的效率,降低運營成本,需要通過物流這一抓手,與用戶產生數字化的連接,推動制造與物流深度融合,實現訂單快速生產、快速周轉、快速交付。
具體到整個家電行業,物流主要涉及倉儲、干線運輸、支線運輸和末端配送等多個環節,而且貨物送至客戶家中后還需要安裝等服務,服務鏈條過長,物流運作難度較大。特別是隨著電商的迅速擴張,以及智能制造在家電行業的進一步推進,對物流服務的高效率、數字化、標準化、協同化等都提出了新要求,這就決定了家電物流很難由生產企業獨自完成。在這樣的大趨勢下,既有家電基因、又有物流專業服務能力的第三方物流公司越來越受到行業推祟。
記者:作為家電物流行業的領先企業,安得智聯在家電供應鏈與物流服務升級上進行了哪些探索和嘗試?
劉程:作為美的集團工業互聯網的物流底座,安得智聯具備深度和廣度的倉網物流能力。安得智聯以“全網直配,放心托付”為企業使命,依托遍布全國的倉儲網絡、配送中心及最后一公里的送裝網點,為制造型企業打造端到端、全渠道的高效全鏈路服務,核心業務包括一盤貨統倉統配解決方案,以及網格直達、倉儲管理、城市配送與送裝一體服務。
一盤貨,是美的集團推出的重要戰略,于2014年試點,2015年在全國推進。主要是指企業將線上線下的商品庫存全部放在一盤棋里進行布局,實現庫存共享,打通所有渠道壁壘,實現無縫對接和統一調配。根據訂單確定統一的分配原則。

安得智聯升級大件供應鏈解決方案,送裝一體服務助力家電企業降本增效
作為美的一盤貨戰略的物流管理主體,安得智聯的定位從原來的物流供應商,轉變為價值鏈的重要部分,具備從入場物流、生產物流到成品物流這樣一條鏈的端到端的物流能力。安得智聯整合全國各個渠道的倉庫,并縮減渠道層級,將經銷代理商從以往需要費力找倉庫、運輸資源的物流職能中剝離出來,專注于渠道運營,安得智聯則承擔起統倉統配的重任。在統倉統配的規劃上,安得智聯的戰略是由點到面,先推倉網,再布局配送網絡。
統倉方面,安得智能將美的2200多個經銷商的倉庫進行了統一整合,打造了136個配送中心,對美的國內銷售渠道的線下庫存和部分線上庫存進行統一管控。

安得智能將美的2200多個經銷商的倉庫進行了統一整合,打造了136個配送中心,對美的國內銷售渠道的線下庫存和部分線上庫存進行統一管控
統配方面,安得智聯從美的全國15000個售后網點選出將近3000個售后網點,承擔“最后一公里”to B的配送和to C送裝一體的業務。目前,這張網絡可以實現全國3.9萬個鄉鎮的無盲區覆蓋。
記者:一盤貨統倉統配實現了to B端的降本增效。在to C端服務能力建設方面,安得智聯有哪些舉措?
劉程:針對to C用戶端,安得智聯也在積極開展網格倉的建設,推行網格直達、送裝一體服務。
具體而言,安得智聯會給零售門店提供一個專門的系統,幫助門店實現在線下單、庫存協同等,在保持門店原有利益的前提下,實現快速送裝一體的用戶體驗。
在送裝一體方面,安得智聯重在“把選擇權交給用戶”。在安得智聯的方案里,用戶在購買產品后,可根據自身要求,選擇什么時候送裝,是選擇立即安裝還是門店暫時保管,安得智聯都可實現。送裝一體為客戶提供了更為輕簡的服務流程,大幅提升消費體驗。
安得智聯在推動制造業供應鏈變革,推行統倉統配、送裝一體服務過程中,在技術升級方面的關鍵舉措便是數字化建設:不僅為美的集團提供了物流數字化升級方案,還為制造生產和流通領域提供了端到端的全場景全鏈路一體化智能物流服務,實現了信息流、實物流及線上線下渠道的統一。
記者:安得智聯在推動制造業供應鏈物流升級優化方面取得了怎樣的效果?請列舉一些案例做經驗分享。
劉程:統倉統配、網格直達、送裝一體等解決方案在提升企業效率和服務體驗上發揮了重要作用。統倉統配方案大大提升了服務社會化品牌和產品的能力,解決了傳統物流渠道中壓貨式銷售、庫存浪費等供應鏈痛點;網格建設賦能商流、升級物流,使得用戶直達的效率顯著提高;送裝一體則為用戶提供一次上門完成貨品配送和安裝服務,將專業和溫度帶到了消費者的家中。
在經歷一盤貨物流變革后,美的倉庫數量從2200多個下降至136個,全國銷售渠道的倉庫面積從552萬平方米降到了166萬平方米,訂單交付周期從45天減到20天,庫存周轉的天數從51天降到了35天,存貨占比從17.6%下降到11.2%,供應鏈成本大幅降低。
記者:開展統倉統配、送裝一體服務過程中,存在哪些難點問題?安得智聯又是如何應對的?
劉程:一盤貨統倉統配以及送裝一體服務在實際推行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矛盾有待解決。
如在進行統倉統配時,品牌商的銷售模式需要進行變革,企業會懷疑這一舉措是否影響到現有的渠道機制、銷售額、市場存量等;過去,企業品牌商與代理商之間的利益分配處于一種比較平衡的狀態,突然間打破這種平衡,在局部群體利益受損的情況下,項目實施會有很大的阻力;還有費用結算問題,實行統倉統配后,在經營中心內有的運輸距離變遠了,運輸費用會隨之增多,有的運輸距離變近了,物流成本則相應下降,矛盾也就隨之產生了。
當然,送裝一體也存在一定的挑戰。如家電類消費多以C端用戶為主,要在最短時間內響應訂單,并做到送裝一體,需要商家就近布局倉網鋪貨,才能最快實現送貨到門。這對于大件家電商家及配送企業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對于上述挑戰,安得智聯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自己久經考驗的行業經驗,力爭給客戶最完善的解決方案。如針對統倉統配過程中出現的費用結算問題,安得智聯在策略上做了調整,將離岸價變成了到岸價,進一步提升了大家入倉的積極性。因為產品價格包含了物流費用,在代理商的意識里不入倉就等于吃虧了。一系列的調整,讓供應鏈履約服務真正融入價值鏈,也讓安得智聯逐漸掃清了在推行統倉統配過程中的障礙。
再如客戶對于統倉統配、送裝一體模式中存在的利益分配不均衡、運營成本增加等方面的顧慮,安得智聯會基于客戶的核心需求,通過數據建模的方式給客戶合理的建議,同時數據團隊會診斷客戶的物流現狀以及銷售渠道現狀,跟客戶共同組成聯合項目組,形成基于未來新模式下的論證方案,給客戶提供可落地的整體方案。我們的做法,在行業得到了合作伙伴甚至很多同行的認可。
記者:您對科技賦能制造業供應鏈與物流變革有著怎樣的理解?安得智聯在服務家電制造企業過程中運用到了哪些關鍵技術?
劉程:正如鄧小平所提倡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而制造業的發展變革離不開科技創新。在智能制造理念盛行的當下,作為制造業發展的原動力,科技創新為產業結構整體優化升級提供動能,不斷創新升級產品和服務,適應當下市場,并提升生產和運營效率。安得智聯在推動制造業供應鏈變革,推行統倉統配、送裝一體服務過程中,在技術升級方面的關鍵舉措便是數字化建設。安得智聯不僅為美的集團提供了物流數字化升級方案,還為制造生產和流通領域提供了端到端的全場景全鏈路一體化智能物流服務,實現了信息流、實物流及線上線下渠道的統一。
一方面,是強化倉儲流程的數字化管理。安得智聯不斷加大投入,構建了數字化端到端的物流信息化系統,將倉儲的各個環節從線下搬到線上,進而便于過程跟蹤、效率分析和后續改善。倉儲流程的數字化,不僅實現了倉儲作業效率的優化,還為運營管理提供了分析數據,基于數據進一步了改善效率,降低成本。
其中,智能調度系統利用大數據平臺和智能算法技術,通過機器學習及深度學習,提供包括訂單集拼、車輛調度、路徑規劃、返程運力推薦等智能化決策,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
另一方面,在一些智慧園區項目中,安得智聯通過對小程序、智能調度系統、IoT設備以及園區內倉配網絡監控等的應用,實現了園區的自動化信息采集、可視化運營以及園區管理全場景信息化拉通,有效提高了車輛出入園效率,園區車輛出入能力以及倉庫吞吐能力。

圖1 安得智聯統倉統配示意圖

圖2 安得智聯網格直達示意圖

圖3 安得智聯送裝一體示意圖
總之,通過數字化建設,安得智聯可參與品牌商從生產終端到銷售終端再到后期服務的過程,真正實現線上線下一盤貨和to C送裝一體,從而幫助品牌商打造全鏈路,這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
記者:未來,我國家電制造企業供應鏈與物流升級改造的方向在哪里?安得智聯在服務家電制造企業方面下一步有何打算?
劉程:從制造行業來看,如今智能制造的呼聲不絕于耳,智能化元素加速涌入制造產業鏈條,改變行業發展格局,推動行業整合提速。因此,未來智能化、數字化仍將是制造行業供應鏈升級變革的重要方向。與此同時,家電制造行業供應鏈環節復雜、鏈條過長的問題仍然是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短板,未來向短鏈發展勢在必行。
對于物流行業來說,長期以來的痛點之一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且物流效率提升緩慢,重要的破解之道在于合理運用數字化管理技術、大數據技術實現對物流網絡優化管理。且隨著智能制造的進一步深化,也對具有高效率、低成本、柔性化等突出特點的智慧物流發展提出了更強烈的需求。
作為一家實現從原料-成品-全渠道-to C物流全鏈路規?;\營的5A級科技物流企業,安得智聯將繼續深耕家電制造行業,進一步強化一盤貨統倉統配解決方案,通過全渠道的供應鏈資源整合,不斷去中間化,使制造企業的供應鏈條更短,有效盤活渠道庫存,進一步實現全渠道一盤貨的整合;另外,將加強技術投入和服務創新,進一步推進數字化建設,構建新型的智慧供應鏈,優化整個供應鏈服務流程,助推企業實現資源最大化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