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耿 王飛
關鍵詞:大灣區 學徒制度 交流計劃
一、香港“學徒海外學習及交流計劃”
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職業訓練局學徒事務署推出“學徒海外學習及交流計劃”,每年篩選若干批由雇主提名的學徒前往歐洲、日、韓等國家(地區)參加海外學習及交流,有計劃地訓練青年學徒,以幫助學徒“開闊視野,提升工作表現,促進企業發展”。該計劃得到了廣大雇主及企業學徒的青睞。
二、香港“大灣區學徒學習及交流計劃”
2018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職業訓練局充分利用廣州在技工教育和培訓方面的資源優勢以及香港和廣州之間便利的交通條件,推出“大灣區學徒學習及交流計劃”,就技能人才培訓、世界技能大賽選手訓練、港企在穗人員技能提升等多個方面開展合作。至2019年底,香港多批次派遣學徒來穗參加電氣技術、樓宇設備工程、空調技術、車身修復技術等多方面的交流和培訓。
三、香港學徒培養的特點
“學徒海外學習及交流計劃”和“大灣區學徒學習及交流計劃”是在香港《學徒制度條例》框架下,落實香港學徒制度的具體舉措。香港學徒培養具有以下幾個方面的鮮明特點。
(一)各方角色定位明確
政府是學徒制度的制定者,對學徒培養的實施進行統一管理。
職業訓練局是牽頭單位,負責學徒制度的宣傳推廣、學徒訓練計劃的制訂、實施和監管等。
企業雇主是學徒培養的具體實施主體,必須具備履行《學徒制度條例》所規定的聘用學徒的能力,有足夠的設施為學徒提供系統訓練,愿意資助和批準學徒修讀制定課程,同意接受政府對學徒訓練情況的監督。
學徒主要指年滿14歲但未滿19歲,受雇于機電、珠寶、建筑、汽車等行業且尚未完成學徒訓練的青少年,必須按照合約規定履行學徒義務,完成學徒研修課程。
(二)關注不同行業的需求
香港學徒培養,考慮了業界和青少年的差異化需求,為不同青少年提供了與之對應的在職培訓。學徒訓練計劃是職業訓練局推行的法定職業訓練計劃,涵蓋香港各個工業技術性行業。
同時,職業訓練局還面向零售、美容、美發、旅游及酒店服務等服務行業從業人員開展崗前短期培訓,旨在滿足學徒的學習意愿,幫助學徒獲得進入服務行業的初級技能,提升就業能力。
(三)學徒成長階梯設計合理
根據初次學歷、年齡、崗位工作經驗和技能等考查因素,香港學徒培養體系分為注冊技工學徒、技工、注冊技術員、技術員、專業技術人才(工程師、設計師、監督員等)。
學徒可以在學習過程中攻讀對應的課程,初期可申請注冊技工學徒(初中學歷)或注冊技術員學徒(高中學歷),后期可根據自身能力和課程成績申請高級別的技術等級證書。
四、香港學徒培養的啟示
香港推進學徒培養取得的成績,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一)做好頂層設計,注重統籌協調
學徒培養需要制定國家、地方和行業協調統一的法律法規體系,建立對學校和企業的約束機制,建立專門推進實施學徒制的跨部門協作管理機構,建立各方認可和參與的協調和實施、監管機制,在維護學徒權益的同時也要確保企業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有相對的自主權。
(二)關注企業痛點,建立共生機制
必須優先考慮企業痛點,深化校企合作,建立校企共生機制,創造校企雙贏局面;要考慮投入與產出的經濟效益問題,要優先選擇專業匹配高、有廣泛合作空間的項目開展學徒培養。
(三)完善激勵機制,保障學徒權益
香港在政策上給予學徒大力支持,讓學徒在安心工作的同時提升學歷。這就要求我們在制度設計層面,要充分關注學徒、雇主及政府各方利益,要形成一個良性發展的學徒培養體系。要明確學徒的身份定位,解決好學徒“學生”和“準員工”的雙重身份問題,完善相關激勵機制,切實保障學徒的權益。
(四)大膽實踐探索,加強交流互動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在招生就業、培養培訓、師生交流、技能競賽等方面的合作,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職業教育園區。支持各級各類教育人才的培訓交流活動。
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要深化與香港在職業教育各方面的交流,加強在學徒培養方面的合作,借鑒香港學徒培養的先進做法,大膽實踐,努力探索,走出一條適合行業要求的新型學徒培養之路。
參考文獻:
[1] 范冬青,陳金圣.多元化:香港學徒制管窺[J].職業技術教育,2014(2).
[2] 王巖.甬港兩地學徒培養的比較與思考[J].江蘇教育,2017(36).
[3] 魯儲生,陳彩鳳,熊邦宏. 企業新型學徒制在數控加工專業“巨輪”班的實踐探索[J].職教通訊,2018(8).
[4] 焦彥霜,陳嵩. 企業新型學徒制實施的問題及方略[J].職教論壇,2019(3).
(作者單位:黃耿,廣州市職業技能鑒定中心;王飛,廣州市機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