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日常物品自制教具,可定性演示滴水起電現象,實驗現象新奇,實驗效果明顯,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關鍵詞:滴水起電;易拉罐;塑料瓶;乒乓球;自制教具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4134(2021)09-0046-02
基金項目: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9年度立項課題“開發低成本自制教具及實驗,助力落實物理核心素養”(項目編號:GS[2019]GHB1644).
作者簡介:王修權(1981-),男,甘肅臨兆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
新課標對“靜電場”教學的要求是:通過實驗,了解靜電現象.活動建議是:通過觀察、查閱資料等方式,了解并分析電容器應用的實例,撰寫研究報告.鑒于此,筆者通過多方面查找資料發現滴水起電是一個很好的學生研究課題,但是成品滴水起電機的價格比較高,不利于學生研究.物理教育家朱正元先生提倡“壇壇罐罐當儀器,拼拼湊湊做實驗”,筆者和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瓶瓶罐罐”做了一個簡易的滴水起電演示儀,實驗效果明顯.在教具制作的過程中既培養了學生的科學素養,又提高了學生的實驗探究能力.
1 制作材料
木板、輸液管、易拉罐、塑料瓶、導線、乒乓球、磁鐵、鋁片等.
2 制作過程
2.1 制作支架
如圖1所示,利用木板做一高約80cm、寬約25cm的長方形支架,固定在一木板底座上.在離底座約35cm處固定一窄木板(和支架條寬度相同),在距窄木板兩端約10cm處各打一圓孔(用于固定滴管).在離底座約25cm處固定兩段長約7cm的窄木板(用于固定易拉罐).
2.2 制作可控滴水裝置
如圖2所示,在一塑料桶底部打一小孔,將輸液器的滴斗一端用膠與小孔粘合,滴斗另一端用膠密封,在兩側適當位置各開一小孔,截取適當長度軟管兩截,分別與小孔粘合.將流量調節器套在兩軟管上.
2.3 制作靜電球
如圖3所示,將一乒乓球用鉛筆芯盡可能涂黑,然后在一直徑的兩端打兩小孔,將一細繩穿過兩小孔(細繩一端打結).
2.4 制作儲電裝置和盛水器
用兩個截取頂部和底部的易拉罐作為儲電裝置,將兩個大罐飲料瓶上部截去作為儲水器.
2.5 組裝
如圖4所示,將兩磁鐵固定于窄木條兩端,將兩導線固定于易拉罐適當位置(注意刮去導線接觸處易拉罐表面的漆),兩導線另一端分別連接一塊適當大小的鋁片.在易拉罐內部適當位置放置一磁鐵,用兩磁鐵塊將易拉罐固定(注意要將兩異名磁極相對),將靜電球懸掛于兩易拉罐之間.將兩塑料硬管插入窄木板圓孔內,根據易拉罐管口位置調節好塑料管下端位置并固定兩塑料管.將可控滴水瓶懸掛于支架橫梁上,并將兩軟管末端插入相應硬塑料管內.將兩盛水器放在易拉罐正下方,最后將兩導線連同鋁箔放入對方盛水器內.
3 實驗演示
如圖4所示,在可控滴水瓶中裝滿水,調節流量調節器,當把水調到適當流量時,過一段時間,輕推一下靜電球就會發現,在水向下滴落的過程中,靜電球就會持續不斷地在易拉罐之間來回碰撞,實驗現象明顯.
4 器材優點
首先,器材的主要元件是木板、易拉罐、飲料瓶、乒乓球,很容易找到.低成本實驗儀器及演示實驗始終是物理教學所追求的;其次,現象明顯易操作;再次,本教具用兩塊磁鐵固定易拉罐,調節更換易拉罐非常方便.
5 注意事項
(1)易拉罐盡量要豎直放置,以保證水滴不接觸易拉罐內壁.
(2)易拉罐內側靠近小球處用小刀刮去表面漆,并打幾個小孔.
(3)盡量輕搬輕放,防止損壞易拉罐和可控滴水裝置.
(收稿日期:2021-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