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斌 宋順 黃東梅 馬伏寧 楊其軍
摘要:百香果由于其特有的果實風味和營養價值而受到人們的喜愛。近年來,隨著百香果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和主栽品種抗性不強等因素,容易造成百香果受病蟲害侵襲,因此本文總結提出了百香果常見病蟲害的正確識別、科學合理用藥的綜合防治策略。
關鍵詞:百香果;病蟲害;正確識別;綜合防治
百香果,又稱西番蓮(Passionfora edulis.Sims),屬西番蓮科西番蓮屬多年生草質藤本植物。據測定,百香果果實中含有超過165種以上的芳香物質[1],可散發出荔枝、香蕉、芭樂等多種水果的濃郁香味[2]。目前,國內外食用栽培品種多為紫果西番蓮、樟葉西番蓮、黃果西番蓮、大果西番蓮、橙果西番蓮和香蕉西番蓮等6種[3-4]。近些年,由于百香果獨特的果實風味、營養價值和經濟價值,致使百香果種植面積正在迅速增長。隨著百香果產業規模的迅速發展,在種植過程中容易受各種病蟲害的危害,造成品質差,產量低的困擾,嚴重制約產業的進一步發展。本文就百香果生長周期中常見的主要病蟲害,從如何正確識別和綜合防治兩方面提出建議,希望可以為相關種植戶的栽培工作提供參考借鑒。
1 百香果病害的識別與綜合防治
1.1 病毒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
病癥主要出現在葉片,受害葉片呈黃綠不均勻現象,葉片表面凹凸不平、皺紋或畸形,新葉顏色變淡黃色,植株矮小,易落花,果實品質劣變且會減產,受害嚴重者生長停頓,甚至枯死。病毒病多發生于干旱和蟲害發生嚴重時,病害快速蔓延。
病毒病無法用藥劑防治,但因此病可借昆蟲傳播,所以防治重點放在防除昆蟲傳播上。當病害發生時,可以施用15%溴氰噻蟲啉1 500倍液或70%吡蟲啉4 000倍液或26%氯氟氰啶蟲脒1 000倍液+香菇多糖800-1 000倍液或氨基寡糖素 1 000-1 500倍液噴霧,用以殺滅植株上的昆蟲,防止昆蟲傳播病毒。
1.2 炭疽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
炭疽病為真菌性病害,主要致病菌為果生刺盤孢菌[5]。危害葉片,受害葉片初期呈淡綠色水浸狀小斑點,以后病斑逐漸擴大,病斑逐漸加深,后期為黑褐色;幼嫩葉片或長勢較弱葉片被害時,病原菌由葉緣侵入而引起葉緣焦枯。危害枝條,多以幼嫩枝蔓及徒長枝較易感染,初期產生黑色斑點,以后逐漸擴大,嚴重時引起枝條枯死。危害果實,多為幼果,被害時在果實上出現水浸狀小黑斑,以后黑點周圍出現環狀黃色病斑,后期幼果出現輪紋狀凹陷黑斑,嚴重時落果。
炭疽病全年發生,但高溫多濕、長期陰雨天氣更易發生,發病氣溫往往在高于12℃和低于33℃之間,最適宜的發病溫度在25℃。
化學防治方法可施用:1)32.5%苯甲嘧菌酯
2 000倍液,開花初期開始施用,每隔7天施用一次,連續4次,以后每隔14天施用一次,采收前21天停止施用。2)70%丙森鋅800倍液+50%多菌靈1 000倍液,開花初期開始施用,每隔14天施用一次,連續2次,采收前14天停止施用。
1.3 疫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
危害葉片時,被害部位初期葉緣呈水浸狀,不久轉為深褐色,向四周擴大,嚴重時幼苗及大株皆會死亡。危害果實時,初期組織水浸狀軟化,后期果實腐爛并落果。
疫病發生在冷涼高濕時期,10-22℃時發生嚴重,發病初期和雨后為最佳防治期。化學防治方法有甲霜·霜脲氰、甲霜·錳鋅、烯酰嗎啉等。
1.4 灰霉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
葉片受害多由葉尖開始出現病斑,以后病斑逐漸擴大呈不規則形,嚴重時引起葉片枯死。果實受害初期在果皮上產生白色軟腐狀病斑,病斑逐漸擴大并轉為褐色,果實因而呈水浸狀腐爛,最后果實因失水而僵化。
灰霉病發生在低溫、高濕時期,冬季日夜溫差大及春季起霧的環境下為灰霉病的高發期。
化學防治方法有啶酰菌胺1 000-1 500倍液或嘧霉胺1 000-1 500倍液噴霧。
1.5 莖基腐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
該病是由多種病原菌單獨或復合侵染造成根系和莖基腐爛的一類病害,真菌主要是鐮刀菌侵染引起,表現為兩種類型;一種是藤蔓迅速凋萎,先是在一個或幾個枝條上發生凋萎現象,隨后全株萎縮,檢查病株時,在皮下的木質部是褐色或紅褐色,莖基部沒有環腐現象;另一種是緩慢枯萎型,檢查莖基部表面發現腐爛。5-8月為發病高峰期。
化學防治方法:敵克松或咯菌腈+高錳酸鉀每20天灌根一次預防,發病初期扒開莖基部土壤,刮除病部,用甲霜噁霉靈、絡氨銅等灌根及涂抹病部。已發生莖基腐病的莖蔓,要把腐爛部位刮除后再用瑞苗清+噻森銅涂抹病部及周圍。
1.6 潰瘍病的識別與綜合防治
該病主要危害百香果果實。病斑多為近圓形,常有輪紋或螺紋狀,周圍有一暗褐色油膩狀外圈和黃色暈環。
化學防治方法:33.5%喹啉酮1 000-1 500倍液,自開花初期起,每隔7天使用1次,連續4次,結果后每隔14天施用1次,連續4次。采收前6天停止施用。
2 百香果常見主要蟲害的綜合防治
2.1 薊馬的綜合防治
薊馬為昆蟲綱纓翅目的統稱,可在心葉或花蕾附近產卵,若蟲常移至嫩葉、花瓣及萼片內吸食組織汁液,被害葉片皺縮、卷曲無法展開,萼片成灰白色,果實則彎曲。該蟲害可全年發生,以2-5月和9-11月為發生盛期,發生初期或發現蟲體時為最佳防治時期。
化學防治可施用:1)2.5%溴氰菊酯1500倍+70%吡蟲啉8 000倍液,害蟲發生初期開始施用,必要時每隔7天施用1次,采收前12天停止施藥。2)20%呋蟲胺2 000倍液,害蟲發生時開始施用,必要時每隔7天施用1次,采收前10天停止施藥,避免開花期施用。
2.2 斜紋夜蛾的綜合防治
被害葉片的葉背被啃食,僅留上表皮,呈透明狀,或整葉被啃而僅主脈殘留,造成許多蟲孔。雌蟲產卵于葉背,數百粒成一卵塊,上覆母蟲的暗黃色尾毛。幼蟲初孵化時群集啃食葉背葉肉,二、三齡后吐絲分散啃食葉部或幼嫩部位。該蟲害全年皆可發生,以3-5月及9-11月為發生盛期,發生初期或園區出現蟲體時為最佳防治期。
化學防治方法可噴施微生物制劑,亦可放天敵基徵草蛉,基徵草蛉可以有效捕殺斜紋夜蛾幼蟲。防治時需特別注意:初卵化幼蟲有群棲性,1-3齡未分散前為最佳噴藥時機、幼蟲晝伏夜出,盡量傍晚或清晨噴藥。
2.3 咖啡木蠹蛾的綜合防治
幼蟲蛀食于內木質部,至枝條枯萎,糞便由進入孔排出。成蟲產卵于葉柄基部或枝干表面縫隙間,幼蟲由嫩枝或腋芽間蛀入蔓內危害,幼蟲有遷移他枝繼續蛀食的習性。冷涼季節較易發生。
化學防治可施用2.5%溴氰菊酯1 500倍液,害蟲發生時開始施用,必要時每隔7天施用1次,采收前12天停止施藥。
2.4 葉螨的綜合防治
受害葉片初期產生黃白色斑點,可擴展至整個葉片,致全葉變為淡黃綠色,導致葉片枯萎而落葉。卵主要產于葉背,主要在葉片及果實吸食汁液危害。少雨干燥季節發生嚴重。以4-5月及8-10月為盛期,4月開始發生時為最佳防治時期。
化學防治可施用10%喹螨醚1 500倍液,害蟲發生時開始施用,必要時每隔7天施用1次,采收前12天停止施藥。
2.5 蚜蟲
主要危害嫩梢,并傳播病毒。
化學防治使用70%吡蟲啉3 000-4 500倍液或20%呋蟲胺2 000倍或液26%氯氟氰啶蟲脒750-1 500倍液噴霧。
3 物理防治
加強園區管理,果園不得積水,選擇健康種苗,避免同茄科、瓜類套種,及時徹底清除患病組織,必要時應清除整株并對土壤進行消毒處理;適當修剪,清除田間雜草,加強通風透光,減少昆蟲庇護繁衍場所;合理施肥,強化樹勢以增強抵抗力;整形修枝注意刀具消毒,避免相互傳播;適度施用有機肥及含鈣肥料,降低缺鈣所造成的傷害;可利用昆蟲天敵或懸掛黃板誘殺,蟲口密度高時配合藥物防治,亦可使用性費洛蒙等誘引劑監測及誘殺,如發現蟲卵時,應及時銷毀。
4 展望
隨著百香果種植面積不斷增加,在大面積種植過程中會出現許多病蟲害,制約著百香果產業的可持續發展。雖然化學農藥作為主要防治手段,具有直接、快速、高效的優點,但在種植的過程中,以防為主,以治為輔,控制植株不發病為最佳。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量,加強生物防治,通過科學合理的栽培管理措施,增強百香果抗病能力。如已有植株發病,要及時辨別出病害種類,對癥施治,減少病蟲害帶來的損失,確實保證經濟效益。逐步建立百香果病蟲害綜合防治體系,以取得最佳的防治效果,以滿足百香果產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 潘琢,鄭穗平.兩種西番蓮的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現代食品與藥品雜志,2007(2):5-9.
[2] 王善云,許武華.百香果特性與豐產栽培技術[J].福建農業,2009(10):16
[3] CARR K V M.The water relations and irrigation requirements of passion fruit(passiflora edulis sims):A review[J].Experimental Agriculture,2013(4),49:585-596.
[4] Jairo H.López-Vargas,Juana Fernández-López,José A.Pérez-álvarez,et al.Chemical,physico-chemical,technological,antibacterial and antioxidant properties of dietary fiber powder obtained from yellow passion fruit(passiflora edulis var.flavicarpa)co-products[J].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3,51(2):756-763.
[5] 冉飛,高強,龍友華,等.貴州百香果炭疽病病原鑒定[J].植物病理學報,2019(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