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金華市東陽法院的執行法官接到一個被執行人母親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老人提了一個請求——請法官幫忙一起撒個“謊”。
原來,這位母親的兒子林某創業后經營不善欠下不少債務,最終被納入“老賴”名單,母親得知后準備悄悄替兒子償還部分債務,但請法官不要告知其兒子,希望兒子能夠在壓力下反思,好好工作,走回正道。
隱瞞這件事,真的能促使林某改過自新嗎?法官經過再三斟酌,最終還是告知了兒子真相。對方幡然醒悟,選擇自行將剩余款項清償。從法官層面而言,母親和兒子是兩個獨立的民事主體,各自承擔其應有的義務。兒子欠債不還,母親并不承擔連帶償還責任。而母親提出幫助兒子償還部分債務,但希望法官不告知他,可謂用心良苦。
這份沉甸甸的母愛,打動人心。母親不僅想方設法在經濟上幫助兒子,更想推兒子一把,讓其學會盡責,學會做人。但正如法官所考慮,瞞住替子還錢一事,出發點雖好,卻不一定真能幫上這個兒子。恰恰相反,突如其來的錢財,一下減輕的壓力有可能進一步助長其不勞而獲的習氣。
讓兒子了解真相,感受到母親那份至真至純的愛,同時也體會母親對兒子恨鐵不成鋼的復雜心情,兒子才能了解母親的心,才能從感動中反省,并真正改變。一個成熟的成年人,就該承擔應有的責任,勇敢面對各種挫折,讓自己的人生過得更好,方不負母親的殷切之愛。
(摘自《錢江晚報》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