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維,滴滴出行創(chuàng)始人,以下為其創(chuàng)業(yè)自述:
決定做滴滴,更多是靠個人的直覺。我之前在阿里工作,杭州、北京兩邊跑,經常因為打不到車而導致誤機。有創(chuàng)業(yè)的想法后,我咨詢了周圍的人,所有人都說不靠譜。這是正常的,這就是創(chuàng)業(yè)的第一關,只有闖過這一關才可能成功。
創(chuàng)業(yè)就是在半夜推開一扇門,走一條看不見的夜路,只有走出去你才能知道有什么問題,這對于心力、腦力和體力都是挑戰(zhàn)。
首先,你要有心力鼓勵自己、鼓勵大家面對挑戰(zhàn);腦力是指你必須去學習,因為你沒有那么多犯錯的機會;體力是指要有旺盛的意志和“戰(zhàn)斗”的能力。起步的時候要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沖動,但你不能一直只憑直覺和沖動,要在此過程中提煉自己對商業(yè)模式的想法。
滴滴早期太苦了,我們不知道如何提高流量,連CTO(首席技術官)張博都一起想辦法提高流量。
我們的第一個對手是搖搖。當時搖搖做專車,2012年4月他們就拿到了紅杉資本和真格基金的350萬美元A輪融資,而我們后來的天使輪融資才80萬元。他們已經有用戶基礎,資金是我們的100倍。當時,搖搖的第一個策略是在廣播電臺做了一個廣告,介紹自己的軟件,并廣而告之召集大家兩周后去某個地方開會。
當時流行電視購物節(jié)目,都會結束前一句:即刻起撥打電話xxx。我們負責后勤的同事出主意,說我們在搖搖后面做一個廣告:現在撥打電話xxx即可下載安裝。反正司機師傅也分不清搖搖還是滴滴。
結果兩周后,搖搖開會的時候沒人去。他們打電話問司機,司機說,我們已經安裝好了,不是撥打電話xxx就可以安裝嗎?
搖搖的第二招是租下了機場的一個攤位。我們也找了各種資源,但最終機場的攤位還是被搖搖租去了,搖搖當時比我們出的錢多得多。
遇到出手狠辣的對手,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贏。后來,我們的一位同事發(fā)現北京西站有一個攤位,工作人員站在那里幫司機安裝軟件。那時候,司機們不懂什么是智能手機。我們的工作人員就挨個問,只要是智能手機就拿過來,給他們安裝軟件,然后發(fā)一張宣傳單,讓他們回去看怎么使用。
所有的細節(jié)都要考慮到。就連在廁所旁邊,我們都要考慮,在他進去的時候發(fā)傳單,還是出來的時候發(fā)傳單。
努力到無能為力,上天就會幫你開一扇窗。我們一直在激烈地競爭,與搖搖、與快的,然后合并,合并后立刻又與Uber競爭。一刻也沒有停頓,天天都在坐過山車。還好當時我們都比較年輕,晚10年我們絕對扛不下來。
企業(yè)就像一艘船,船長是不能棄船的。做企業(yè)都是人生的修煉。
(摘自《中國商人》2021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