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云娥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水平的不斷提升和進步,美育也成為大家頗為關注的教育問題。在此,從中學美術鑒賞課程的教學實際出發,結合美術課程標準對實踐過程進行探究,希望對學生美術核心素養的發展有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核心素養;中學美術;美術鑒賞
新課程標準更加注重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來參與美術學習。初中人教版教材的每個學期第一單元均是賞析課,學生在中學美術的學習期間就應當掌握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賞析一幅美術作品并不是光看表面有什么,畫了什么,還要思考作品背后存在的意義。學生往往只能看到表面的色彩、構圖、人物活動,如何在賞析過程中體現新課程標準的核心素養,是美術教師不得不面臨的現實問題。
美術五大核心素養包括圖像識讀、美術表現、審美判斷、創意實踐、文化理解,這是基于新課程背景下對美術教學的主旨思想。筆者以人教版美術九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作品《韓熙載夜宴圖》為例,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引導。
一、培育圖像識讀是提高美術鑒賞能力的基礎
美術是一種視覺藝術,從遠古圖騰開始,我們的祖先就開始記錄事物的形態、內容和形式究竟如何。隨著科技的發展和人類的進步,在今天我們會接觸到各式各樣的圖形,怎樣解讀顯得至關重要。比如,帶領學生學習《韓熙載夜宴圖》時可以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畫面內容,畫面可以分為幾段?表達的情感是什么?依次描繪什么內容?畫中人物都有誰?韓熙載是哪位?學生對圖片進行識讀,直觀體驗畫中人物形態,教師配合著總結出依次分為“聽樂”“賞舞”“休息”“清吹”“散宴”五段。
二、培育美術表現是提高美術鑒賞能力的途徑
美術表現是運用美術素材和美術語言對藝術形象進行創造與表現,學生往往在這方面比較薄弱,這就需要教師從核心素養的角度對學生的美術學習過程進行重新構建,引導學生運用個性化的美術語言進行藝術表達。《韓熙載夜宴圖》作為我國古代人物畫的杰作,可以讓學生分小組進行合作探究,上課前先收集好本組對應的內容制作成PPT,在上課時和學生進行分享。通過課前的準備工作,學生對南唐宮廷畫家顧閎中有一定的了解,其對人物形象的刻畫遠超一般人物畫的要求,達到了出色的肖像畫水平。那么,我們不妨來模仿人物的動作吧,每個小組通過對每段的模仿感受韓熙載強顏歡笑的矛盾心理和內心的苦悶。
三、培育藝術審美是提高美術鑒賞能力的根本
中學美術鑒賞課程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和理解,形成對美術作品的感知美,了解作品背后深層次的含義帶給人們的思考。因此,教師要結合美術作品,引導學生樹立美學標準,提高鑒別美丑的能力,提升對美術作品的理解。比如,在引導學生學習人物畫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展子虔、張萱、周昉等人物畫代表人物進行對比鑒賞。在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展示作者的經典作品,一方面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對作品進行審美判斷,呈現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與體會;另一方面教師從流派、題材、構圖、色彩、內容、筆法等技法深入分析作品,讓學生在對比中有所收獲,養成良好的審美態度。
四、培育創新素養是提高美術鑒賞能力的核心
畢加索曾經說過,繪畫不需要理解,而需要人們為之動情。新課程理念下的美術課不僅講究學科融合、以生為本,更需要培育具有創新意識的人才。創新是藝術的靈魂,有了創新意識,藝術就能大放光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呈現不同類型、不同風格的藝術作品,尤其重視從創新的角度啟發學生思考。《韓熙載夜宴圖》中韓熙載為了不讓南唐后主李煜有疑心,精心設計了一場“碟中碟”,面對這一切,如果你是韓熙載,你會如何設局呢?教師一方面結合南唐的歷史背景,引導學生感受政治背景帶來的影響是什么,學會從多個角度思考;另一方面從劇情的創新安排進行分析,讓學生在更加生動的情境中探索藝術。
五、培育文化理解是提高美術鑒賞能力的關鍵
《韓熙載夜宴圖》作為我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是中國美術史上的偉大杰作,集結了古人的智慧。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大背景出發,引導學生體會我國傳統文化的發展脈絡,提高對經典作品的賞析能力。教師可以對比西方藝術,展示東方藝術在人物畫上的表現手法有何不同,除了線條更加生動,人物以形寫神,形神兼備的特點,你認為東西方的差異在哪,學會在對比中學習。
鑒賞課是中學美術的必修課程,也是拓寬學生藝術視野、提升藝術修養的重要途徑,有著不可取代的地位。美術作品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藝術家創作的作品來源于對生活的經歷和感悟,這些作品結合了所處時代的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科技等社會背景,我們應該透過現象看本質,通過對美術作品的賞析感受千百藝術家們所要表達的真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