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霞
摘 要:數學始終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基礎,在整個素質化教學中所發揮的作用都是無可替代的。正因為如此,以初中階段的學生成長為切入點,立足數學課堂的設計,從問題導學法的角度出發,分析問題導學法在數學課堂中應用的價值,探討應用的基本原則,闡述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列舉出應用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給相關教學工作者帶來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學;有效應用;方法分析
在素質化教育和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大背景下,國家在宏觀上對學校教育的要求相較于以往而言也有了更加明顯的調整和轉變,不再以簡單的理論知識背誦為本位,而是更加強調學生思維的鍛煉,這種變化也給教師的創新提供了更加鮮明的思路。數學作為引導學生思想和行為的重要基礎,在這種情況下也倍受重視和關注,特別是對初中階段的學生來講,要尤為強調問題導學法與課堂教學的深度結合。
一、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價值
數學學科始終是學生面臨的重要難題。問題導學法的應用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更多的認知沖突,夯實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和反應能力,是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分析的重要工具。再加上近些年來教師也在問題導學法這一領域展開了積極的探索和實踐,對原有的課堂教學形式進行了拓展和延伸,學生可以從枯燥的數字中尋找不同的樂趣。也就是說,問題導學法的應用可以充分體現教師自身的責任心和使命感,是新課程教學改革的基本需要,能夠燃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初中數學本身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和抽象性,在理念和方法的限制下,課堂的教學結果并不十分令人滿意,因此利用問題導學法,可以讓教師構建更加多元化的教學模型,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讓學生制訂更加高效的學習目標。在這里,問題教學的創新,不僅意味著形式的簡單疊加,而且涉及教學設計、教學引領、課堂練習等多個環節。這就說明,問題教學法的應用,能夠讓教師構建多角度、立體化的課堂體系,讓學生的發展始終緊跟自身的步伐,發散學生的思維和開闊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勇于表達內心的困惑和不解,積極提出問題,突破學習瓶頸。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首先,盡管初中生正處于認知和行為發展的黃金時期,但他們也剛好處在思維成熟的過渡階段上,所以認知能力和理解能力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教師需要抓住這一關鍵時期,繼續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探究習慣。但由于大部分初中生都來自獨生子女家庭,他們對外界的依賴本身就尤為明顯,即便是遇到困難,也不能鼓起勇氣主動思考解決的方法。也就是說,初中生的探究能力較為薄弱,這就進一步限制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也沒有提高自己的學科意識,雖然在課堂改革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體的教學仍舊顯露出滯后性的問題。教師本身就是學科理念的傳達者和引領者,也是組織學生構建知識框架的點燈人,自身必須要具備過硬的專業素養和專業技能,才能給予學生正確的引導。但不可否認的是,許多教師并沒有充分理解數學這門學科的性質,沒有制訂明確的發展目標和方向,導致教學工作的開展也缺乏持久力和深度,只是以課本內容為出發點。并且,一些教師仍舊把自己當作課堂的掌控者和支配者,沒有從傳統的方法中尋求改革和創新,仍舊讓學生緊跟自己的思路,忽略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和主觀意識,這就讓學生的自信心大受打擊,始終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中,接受著閉塞的教學方式,他們的主動性無法被調動起來。
最后,是學生熱情的稀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翁,新課改也始終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要求教師把主動權和話語權真正還給學生。但不可否認的是,絕大部分教師只是在表面上喊出了口號,但卻對實踐中的學生置若罔聞,學生始終是課堂的看客,不能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他們的思維和視野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同時,教師在課堂實踐的過程中也沒有認真分析學情,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觀臆斷和歷史經驗去設計課堂內容,忽略了學生的實際水平。
三、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第一,教師要保證問題設置的合理性。只有讓問題的設置符合邏輯,才可以讓學生從心里接受教師的思想和理論。對此,教師要在考察大綱需求的基礎上,認真分析學生的認知范疇,分析學生在學習中遇到難點,做出針對性和系統性的講解。當課堂告一段落之后,教師也需要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問,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臨場反應能力,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和樂趣,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第二,教師應當堅持前呼后應的原則,要讓問題教學法的應用符合初中數學的發展目標,問題的設計不能是孤立的,而是要貫穿于所有的教學環節。教師要認真分析學生的個性特點,設計環環相扣、前后呼應的問題,讓學生可以實現新舊知識的有效銜接,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體系。
四、分析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方式
(一)強化課堂導入的設計
上文已經提到,初中數學是學生的難點科目,許多學生都會有望而卻步的心理,存在很大的畏難情緒,所以在課堂上也沒有展現出過多的熱情與活力,雖然教師已經盡最大可能組織課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但活躍度依舊不符合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應當從課堂導入設計的角度出發,先讓學生放下心里的戒備,明確課堂的重點和難點,共同跟隨教師的腳步攻克學習的難關。對此,教師可以設計不同類型的問題,讓學生先產生疑問和認知沖突,形成對章節重點的大致印象。例如,在學習與拋物線解析式有關內容的時候,學生大多會把拋物線的左邊帶入,根據頂點坐標列出方程組,然后分別求得等式的結果。這一解題的過程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特點,所以教師也可以運用XMind思維導圖進行推導,讓學生能夠更加直觀地感受到拋物線的變化過程,減少學生的學習壓力和負擔。同時,教師也要充分整合多種類型的教學資源,彌補傳統課堂導入中存在的不足和缺憾。再比如,在學習與相交線和平行線相關知識的時候,教師應當讓學生把重點放在這兩個定義的區別上,引導學生研究垂線和位置距離的內容,掌握平行的公理和推論的條件。對此,教師就可以在正式開始教學之前向學生提問:相交線都包括哪些特殊的角?讓學生重點分析鄰補角和對頂角、三八線角等知識,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框架和體系。
(二)創新問題的形式和內容
互聯網是伴隨現代初中生成長的重要工具,學生從小就接觸各種類型的信息技術和電子軟件,這也就意味著傳統的課堂問題導入模式已然無法滿足初中生的心理期待和學習需求。初中生的個性化發展變得更加明顯,他們提出的要求也更加多樣,所以,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創新問題導學的形式和內容,讓學生可以獲得更加新奇的課堂體驗,并從中汲取經驗教訓。也就是說,教師要認真思考個性化教學需要和教學現實之間的差異問題,并制定出合理的對策去彌補兩者之間的落差。例如,在學習與二次函數有關知識的時候,由于二次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涉及的知識點十分瑣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遇到很多的困難和瓶頸。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就可以制作多樣化的教學課件,為學生展示不同類型的二次函數圖象,把靜態的知識轉化為動態的形式,并添加色彩醒目的標注,讓學生獲得更加直觀的感官體驗。同時,教師也可以在課堂上列出等式,讓學生求二次函數的對稱軸、單調區間或者是最值,然后讓學生講述解題的思路和看法,培養學生的數形結合思想,為他們后續的實踐奠定堅實的基礎[1]。
(三)強化課堂交流互動
問題導學法的應用不應局限在問題的設置上,更需要體現在問題的思考和解決上,問題的探究本身就是師生共同合作的項目。所以教師應當強化與學生的交流互動,營造更加積極愉悅的課堂環境,激發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并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和升華,讓學生能夠自覺分析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同時,教師也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疑問,有選擇地進行側重性講解,合理分配課堂時間,推動學生的高效互動。例如,在學習與相似三角形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基本的性質和判定定理,然后再讓學生思考:兩個三角形,有兩組邊對應相等,一組角對應相等,那么它們是否是相似三角形?讓學生認識到夾角相等這一判定條件的重要性。
(四)創新學案導學模式
學案導學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思維的重要工具,能夠讓學生構建起更加完善的框架,提高自己的學習質量和效果[2]。對此,教師應當認識到自己在課堂上的輔助性作用,充分尊重學生的話語權和主動權,利用教學方案和教學設問的形式,讓學生成為參與者和主導者,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和數學思維。例如,在學習與單向式乘多項式有關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先為學生列舉教學的主線,為學生展示不同類型的教學資源,然后把課堂交給學生,為學生分配不同的任務,進行自主探索,并總結自己的學習成果和學習心得。另外,教師也應當在課堂上逐步引導學生,提高自己的數學感知能力,在網絡上搜集經典的數學考題,整理過去經典的試卷題目,讓學生進行系統性的練習,并整理自己的錯題筆記本,分析自己在練習中存在的問題。而且,教師也可以搜集網絡上的趣味數學問答或者是猜謎,讓學生利用數學知識進行解答,推動學生的思維碰撞。
綜上所述,持續性推動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是合理且必要的,這是激發學生自主思考活力的應有之策,也是調整課堂教學結構的有效措施。本文通過導入環節的優化、師生的平等互動、信息技術的靈活運用、導學案的創新這幾個角度論述了問題教學法的應用方式,充分結合了初中數學的基本內容,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具有理論上的合理性與實踐上的可行性,能夠作為教師的參考依據。在未來,教師也應當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
參考文獻:
[1]林江琴.關于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有效運用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通訊),2018(22):72.
[2]徐佑紅.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當代家庭教育,2020(5):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