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如今,到村衛生室看病的村民越來越多。
聽說村里來了“機器人”醫生,患痛風多年的古丈縣翁草村村民石書文很好奇,便去村衛生室體驗了一把。村醫龍永恒把他的癥狀輸入“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很快得到診療方案,龍永恒結合方案給石書文開了藥。
讓石書文沒想到的是,經過一段時間治療后,多年的痛風好轉了。“太神奇了,我之前看了很多醫生都沒治好。”他特別高興,逢人就夸“機器人”醫生。
湖南省古丈縣自2019年開始引入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這是一個將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健康醫學服務深度融合,擁有1100種中西醫疾病人工智能輔助診療決策及智能慢病管理的人工智能全科醫生移動工作站,作為村衛生室醫生的智能助手,為村民們提供健康醫療服務。
因為它有效地幫助村醫提高了診療水平,這個村民眼中的“機器人”醫生很受歡迎。“我們運用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給百姓看病的次數已經達到8萬多人次。”古丈縣衛健局局長聶可可介紹。
古丈縣地處武陵山腹地,是“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區縣,也是一個革命老區,“山路十八彎”是這里的真實寫照。
“有時還不止十八彎,有的地方有三十六道彎,甚至七十二道彎。”光大集團掛職干部,古丈縣委常委、副縣長秦綱說。從偏遠的山村到縣城,即便開車也要近3個小時。
過去,古丈縣的村一級醫療資源非常薄弱,優質衛生資源共享性差,導致基層最基本的醫療服務都得不到保障。偏遠山區的村民求醫路途遠、尋醫途徑少,使得看病難上加難,很多時候往往是“小病拖、大病扛,臨終才往醫院抬”。
近年來,在脫貧攻堅的過程中,古丈縣改善了村一級衛生室,也加強了村醫隊伍的能力建設,但村衛生室的診療水平還是比較低,服務群眾的能力比較弱,造成一些村民還是不太放心,有病就往縣級醫院跑,稍大點的病就往州級醫院跑,甚至往省級醫院跑。“我們下決心要解決村一級的醫療能力問題。”古丈縣委書記鄧曉東說。
作為中國光大集團定點扶貧縣之一,古丈縣在基層醫療方面的困難引起了光大集團的重視。2019年4月,中國光大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李曉鵬在古丈縣調研時表示,對古丈縣的醫療方面要進一步加大資金投入力度,探索開展遠程醫療扶貧項目,建立覆蓋縣鄉村三級遠程診療體系,幫扶古丈縣解決好“三保障”的突出難題。
在光大集團的大力支持下,古丈縣于2019年7月引進經綸世紀醫療網絡技術(北京)有限公司開發的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機器人”進村后,不但能輔助村醫確診病情、準確開藥,還能開展遠程診療。
秦綱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的推廣堅持先試點再鋪開,分三步探索推進智慧遠程醫療項目。2019年,在古丈縣人民醫院、中醫院、15所鎮衛生院和30個村衛生室投放53臺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啟動試點工作。
2020年,在村衛生室新增投放30臺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進一步擴大試點范圍。今年,全縣103個村將實現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全覆蓋。
“機器人”能看病?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引入之初,很多村醫及村民對這個設備并不信任。看病開方,憑的是醫生的學識和經驗,“機器人”能幫上什么忙?
“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的中西醫專家診療系統,可以輔助基層醫務人員診療700多種常見病,還可以通過遠程視頻功能與簽約合作專家進行大病會診。”聶可可介紹。
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的使用終端是一個平板電腦,村醫只要打開系統,輸入病人的主要癥狀,這個“智能醫生”就能幫助判斷疾病狀態,分析疾病原因,提供中、西醫治療建議,并形成診療方案,村醫可以根據這些方案,結合自己的診斷,開出藥方。
是何種疾病,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這種疾病、應該怎么治療,最后提供一些診療方案。通常包括中醫診療方案和西醫診療方案,村醫可根據這些方案,結合自己的診斷開出藥方。
聶可可告訴記者,這些方案都是運用人工智能技術,結合很多國家級醫學專家的臨床經驗制定的,專業性很強。村醫本身都有一定的醫學基礎,在這個系統的幫助下,就能更好地為百姓治病。
如果看到“機器人”提供的方案后,村醫仍然沒有把握,可以通過視頻,實時連線鎮級醫院或者縣級醫院的醫生,進行遠程會診。在視頻中,鎮級醫院、縣級醫院的醫生可以跟患者進行直接交流,最后指導村醫進行處理。村醫帶著這個“機器人”可以在村衛生室,也可以在村民家里出診,讓行動不便的村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縣醫院專家的服務。
91歲的高峰鎮淘金村村民向紹清因為眼睛反復流淚、畏光、分泌物增多,到村衛生室就診。村醫李勁夫發現他的病情已經比較嚴重,“因為老人獨自在家,腿腳不便,眼睛已經患病很長時間,一個月前曾托人買眼藥水,用了后效果不佳。”
為了更好地治療,李勁夫使用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遠程連線鎮衛生院,醫生初步診斷為結膜炎,并指導村醫用藥。
考慮老人年齡較大,抵抗力差,建議外用抗菌眼藥水,內服中成藥聯合治療,并叮囑老人清淡飲食、注意休息。5天后,李勁夫回訪向紹清,得知病情已經好轉。
“太方便了。”李勁夫說,上級醫院有醫生24小時在線,會診視頻隨時有人接。
據聶可可介紹,古丈縣共有15個鎮衛生院,兩個縣級公立醫院,已經全部實現互聯互通。醫院都安排了醫生值班,回應村醫的視頻會診需求。一次又一次成功的診療,讓村醫和百姓對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從“不信任”到“信賴”。
“有了‘機器人以后,村醫們多了個助手,而且助手的水平比他們還高。對村醫來講,這是非常好的學習機會。他們每次看病,都是一次在崗培訓,相當于在看病的過程中跟著專家學習看病,提高很快。”鄧曉東說。
對于村醫來說,這個“機器人”是助手,也是老師。智能系統中有云課堂,包括很多醫學專業知識講解、治療短視頻,他們可以在閑暇時持續地給自己“充電”。
古丈縣斷龍鎮米多村村醫張云芳是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第一批體驗者,“以前要學新的東西就得買書,有的書還不容易買到。現在一打開系統就能學習,視頻教學也讓我們學起來更容易。”除了常見病的診治外,張云芳通過不斷學習,還熟練掌握了針灸、小兒推拿等治療方法。
近年來,古丈縣在村衛生室建設方面投入大量資金,每個村都建立了一個標準的衛生室,有一個以上的床位,有一些簡單的醫療設備、檢查設備,常用的藥品都配齊了。
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進村,進一步提高了村衛生室的診療能力。“越來越忙了。”不少村醫感嘆,過去村衛生室冷冷清清,現在來看病的人越來越多。
張云芳是2017年畢業到米多村當村醫的,她記得那時因為年輕、經驗少,幾乎沒有村民到村衛生室看病,她只能做一些健康管理的工作。現在,村民生病,第一個找的人便是她。
“我們縣鎮村三級醫療診療能力都得到了極大提升。基本上小病不用出村,大一點的病在鄉鎮衛生院、縣醫院就可以解決,只有特別復雜的病才會繼續轉診。”鄧曉東說。
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提高了鄉村醫生的服務能力,村民在村醫院、鎮衛生院看病,跟在縣醫院看病開的處方基本一樣。而且,在村里治病,還能省去路上的奔波勞累,以及車費、食宿費等開銷,很多村民生病后都不愿意往縣城跑了。
“省錢、省力又省心。”蒿根村村民覃萬安一說起在村里治病的經歷就豎起大拇指。去年12月的一個晚上,他突然感到腹部絞痛,惡心嘔吐,打電話給村醫梁世州。梁世州到他家后,建議他轉上級醫院,但覃萬安的孩子在外務工,沒有人照看他,去醫院不方便,就堅持在家治療。
梁世州用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視頻連線了縣人民醫院急診科的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覃萬安在家康復。
張云芳告訴記者,村民只要在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的幫助下看過一次病,就會留下健康檔案。尤其是對一些慢性病患者,“機器人”會提醒村醫定期回訪。此外,村民也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安裝這個系統的家庭端APP,隨時進行自我健康評估、在線問診,人人成為第一健康責任人。
據統計,截至今年6月2日,古丈縣試點村醫生通過全科醫生助手機器人共為群眾提供診療服務82603人次,其中西醫49013次、中醫15690人次、遠程詢診17900人次;共為全縣農村基層群眾所有常住人口32923人建立了精細化健康檔案,貧困人口家庭醫生簽約率達到100%,履約率達到100%。
“村衛生室都實行藥品零差價,可以用新農合報銷,百姓看病,個人花費很少。”鄧曉東說,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解決了,在古丈縣脫貧攻堅“兩不愁三保障”的考核中,百姓就醫滿意率都在98%以上。
鄧曉東說,古丈縣遠程診療系統將不斷完善,不斷升級,跟更多更好的醫療機構連接起來,讓百姓能夠享受到更優質的醫療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