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崇源
摘 ?要:水利水電工程項目的建設不僅能夠為國家建設提供能源,解決能源短缺問題,還能防洪、防旱,降低自然災害的危害。但是,在當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過程中,卻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使得生態環境遭受到了破壞,因此,相關部門在進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時,要針對當前的生態環境問題,加強建設監管工作,以減少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關鍵詞:水利水電工程建設;生態環境問題
1.前言:
水利水電工程的不斷發展和開發,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壞,不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所以,在對水利水電工程進行開發的同時,相關的工程建設單位以及環境監管局應該要對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所在的區域的環境問題多加關注,以此來確保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和生態環境的和諧,促進社會的長久發展。
2.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2.1對水生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對水生生態有一定的影響。具體來說,首先,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不僅可以改變地貌狀況,將原先是陸地的地方變成水域,還可以改變原有水生狀況,把淺水變為深水,流水變成靜水等。其次,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會使水底生態受到一定影響,如工程建設會影響水流流速,而水域流速不斷減緩會帶來以下幾種危害,一是水流減緩會使得水域內污染物擴散緩慢,造成污染堆積嚴重;二是水流減緩會使得水源含氧率降低,從而威脅水源內生物的生存,使魚蝦等會因為缺氧而死亡;三是水域水流變緩還可能使水藻照射時間變長,從而出現水域富營養化的問題。最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還會對動物的棲息地進行破壞,從而使動物被迫進行轉移,像大壩建設就會對正常水道進行阻隔,造成魚群改道。
2.2對陸生生態環境的影響
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陸生生態也有一定的影響,從而造成陸生生態問題。具體來說,首先,就土壤環境問題來說,就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影響,一是水利工程建設區周圍地下水位往往過于飽和,從而使得該區域土壤容易出現沼澤化、鹽漬化的問題;二是水利工程的攔截會使得泥沙堆積在上游,從而使得下游淤泥減少,土壤肥力下降;三是水利工程改變土壤環境后,也會對土壤上的植物生長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水利工程修建還會使一些原本是陸地的地方被蓄水淹沒,從而使得陸地生物資源遭到破壞;最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施工,還會存在人為因素對環境的破壞,使得環境出現污染問題。
3.解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的策略
3.1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要減少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就要不斷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以通過具體的法律條文,使得水利水電建設施工更加規范。首先,要加強生態保護觀念意識的樹立,并按照法律規定嚴格審查水利水電工程項目建設方案,對一些可能會對生態造成影響的工程進行專業評估、整改;其次,要制定具體的法律條文來對生態環境區域進行保護,像一些世界遺產區、生態功能區、風景名勝區等,使得大型水利水電項目不得在這些區域附近進行建設。
3.1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
要想完美地解決好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就必須要有一套完整的管理體系來對其進行規定,保證其施工過程的各項工作能夠規范、合理、合法地完成。一些區域是嚴格地禁止水利水電工程在此建設的,這些地區主要包括名勝旅游風景區、濕地公園、森林公園、文化遺產保護區以及各種生態叢林。那么這些區域禁止建設水利水電項目,必須要在相關需要保護的區域內,對其劃好相應的需要保護的河段和流域區,同時還要要求其他的大型建設項目不能在此建設。有關的管理體系應該要對于一些建設好的水利水電工程進行及時地審查,即使一些水利水電工程之前已經檢修合格了,在其建設完成之后還是要從保護生態環境問題的角度出發,對其進行再次審查。
3.2要有長久發展的目光
無論是開發任何的項目,都不能夠目光短淺地只停留在眼前的利益中,相反的是應該要著眼于長遠的計劃,要考慮到相關項目今后的發展趨勢,要有環保意識,要對整個生態系統負責。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方案的設計也應要有長久發展的目光,要有總體規劃的意識,要改變那種老舊的技術經濟最優的工程目標,要以新的環境兼顧發展為最優方案。水利水電工程的選擇,方案的制定,項目的建設以及運營都要時刻地考慮到經濟效益,環境效益以及社會效益,只有這三者真正地做到了統籌兼顧了,才可以算得上是獲得最大的利益。水電水利工程的開發,要因地制宜,適當科學地開發。因為各種外部因素的原因,我國的移民和耕地的補償費用越來越高了,所以在建設水利水電工程時,還要充分地考慮到耕地資源的保護以及社會的穩定維護,項目的建設要盡量地減少移民,盡量地少淹沒耕地,選擇生態問題比較小的河流進行充分開發,盡量避開移民和淹沒耕地多、生態環境問題大的河流,對于可以放棄部分河段的開發,且注意參照多數發達國家的水電資源平均開發率。
3.3完善相關的移民政策
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多少會涉及到移民問題,關于移民問題的解決,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項目的相關單位也應該要充分地考慮到移民問題的解決。對此,就必須要完善相關的移民政策來解決這一問題,這樣可以使得移民能長期共享水利水電開發帶來的收益。我國在早前有出臺庫區后期扶持政策,這對于解決移民問題取得比較大的成效。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增長,水利水電工程相關的事業的迅猛發展,我國的許多學者推行了一種新式的移民政策,也就是投資型移民政策。相關學者推行投資型的移民政策,主要是想對那些被淹沒了的土地和房屋甚至是其他的比較有價值的設施進行評估,以對生態環境的補償作為主要的股份,通過這些股份來參與水利工程的開發與建設,以此來使得移民能夠獲得一定的利益。移民和水利水電工程事業能夠共同獲益的經濟形勢,對于生態環境問題的后期治理有著積極的意義。
3.4做好規劃設計
水利水電工程工程量大,施工復雜,且會耗費大量的資源。所以在前期設計時,要綜合考慮,科學有條理的進行規劃設計,從整體全面考慮。在細節問題上,要慎重對待,也要堅持國家的思想政策,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還要提高水利水電工程質量和生態環境的維護。定期組織相關專家對設計進行考察和監督,還要有應急預案,預測在施工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以便提前設想解決辦法。在設計方案的同時,還要完善方案。最后,還要加大對工程質量的監管,使生態系統更加平衡。
3.5維護生態平衡
水利水電可持續發展的步伐,應該順應國家的發展需要,符合我國國情,所以,我國所建立的水利水電工程,應該滿足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遵守國家標準規定,盡量減少土地的使用,防止更多的植物被破壞,可以采取一邊施工一邊維護的方式,增大綠地面積或者是保存原有綠地面積,使土壤養分更加充足,也使動植物的生存空間不被破壞,還要保證河道周圍的水文環境,堅持節能減排的原則,防止污染,使周圍的水資源不被破壞。施工完成后,還需要采集水利工程中的水樣進行檢測,查看水質問題。對于施工時被破壞的地區要及時進行還原和治理,維護生態平衡。
結束語
綜上所述,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雖然能推動社會發展進程,但會對生態環境構成潛在威脅,產生不同的影響。對于水利水電工程而言,在具體的規劃設計與工程施工等各個階段,應全面考慮對生態環境的具體影響,盡可能減小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進而更好地發揮水利水電工程的價值,造福人類社會。
參考文獻
[1]林海燕.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探析[J].中國市場,2009,41:58-59.、[2]曹丹.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5,15:93-94.
[3]黎強.探討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J].企業技術開發,2011,18:42+44.
[4]劉莊.沈渭壽.吳煥忠.水利設施對淮河水域生態環境的影響[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13,12(02):169-170.
[5]王靜雯.探析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J].工程技術:引文版, 2016(11):00232-00232.
[6]鞏志紅.水利水電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探析[J].河南建材, 2020(2):2.
[7]黎正輝.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探析[J].資源信息與工程, 2019, 34(5):4.
[8]王敏宏.探析水利水電工程建設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J].商情, 2017, 000(022):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