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翠蘭
摘 ?要:在城市發展過程中,需要合理的管理城市中的土地資源,做到每一塊土地發揮出其應有的價值。基于土地管理工作,地理信息系統就能夠在目前測繪工作開展過程中發揮出積極的意義,能夠支持后續智能城市建設改造。本文探討了地理信息系統在智能城市測繪中的應用,針對于高精度測量、采集和整理空間數據、GIS定位測量、坐標系轉換控制為中心,實現目前的智能城市測繪改革建設,也完成當前的城市可持續化發展。
關鍵詞:地理信息系統;智能城市;測繪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方向出現了一定變化,這也是對于城市測繪管理工作提供支撐的關鍵。基于地理信息系統的建設以及保障,結合當前信息系統的發展建設特點做出分析。并融合地理信息系統發展內容進行有效的補充,這也是新時代對接地理信息系統管理測試的關鍵。能夠服務于智能城市測繪工作全面保障,也為后續城市建設內容提供了有效的支撐,這將維持后續智能城市測繪工作的可持續化發展。
1地理信息系統概述
1.1地理信息系統重要性
伴隨著科技的逐步發展,GIS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受到了眾多行業人士的認可。面對GIS技術的應用建設來看,與傳統測繪技術相比,GIS技術的應用優勢也能夠明顯地展現出來。它表現為抗干擾性強,測繪工作內容要求嚴格等等方面。在測繪工作開展過程中,自然條件的惡劣與否直接關乎著后續測繪的精確度。尤其是在高山地區或者臺風地區,如果其使用的儀器精度不能夠滿足工程需求,那么也會影響到GIS技術的應用。其次,這也增強整個工作的成效性。并且伴隨著測量精度的提高,隨著GIS測量技術的應用,接入衛星測量系統,其精度內容明顯增高,能夠減少對于誤差的影響,實現其過程控制。
1.2GIS技術主要功能
GIS具有明確的數據采集以及編輯功能,它也是現代技術應用的核心。面對GIS技術的應用特點來看,通過地理信息系統對地理對象的空間位置做出信息采集,并實現地理信息輸入。將地理信息按照數字化管控模式,隨后輸送到計算機內,對于數據庫的建立而言,這能夠實現后續地理信息系統的自由定位以及分析,也可以借助數據庫的更新以及維護內容,對于地理信息系統進行有效的保持。這能夠維持后續地理信息系統的完整性,保證系統圖形的監測。然后再根據地理圖形的圖案標志、制圖功能和系統要求生成相關的數字地圖,對于數字地圖進行整體的修飾和標注。幫助用戶得出全要素地圖,然后再根據用戶的實際需求,對于地圖內容進行分析,這些分析也包含離線分析、透視圖分析、坡向分析等等。
2地理信息系統在智能城市測繪中的應用
2.1高精度測量
高精度測量是針對于地理信息系統智能城市測繪管理工作發展的一項測量應用內容,基于高精度測量工作的發展?能夠在虛擬信息系統建設集成過程中,對數據進行采集。基于空間分析和高精度測量工作,其目的在于提取和傳輸空間信息。地理信息系統與一般的計算機輔助制圖系統的區別在于地理信息系統具有空間分析功能,所以也具備著極強的應用價值,按照新的空間信息提取,以地理信息原理為依托,并通過空間數據計算產生新的空間信息處理技術。通過地理數據的處理分析,做出預處理控制。在空間分析基礎之上,基于高精度數據的測量分析和標準控制,通過空間數據的控制,將其做出有效的分析。
2.2采集和整理空間數據
在地理信息系統的輔助下,城市測繪工作能夠基于城市空間數據的布局特點對其進行分析。按照空間數據形成狀況進行有效的采集整理,這是當前城市空間數據完善的關鍵。政府部門可基于規劃控制內容,促進城市的可持續化發展。這些數據對于城市土地測繪應用而言也有著其基礎性的作用,它能夠保證城市測繪工作的發展。在定位以及控制基礎之上,糾正錯誤,使得用戶便于對其進行查詢以及記錄,制造出一個完善并且合理的拓撲關系。政府在決策和使用數據時,也會由此感受到其便捷性。對地理數據進行科學處理,圍繞政府采集到的空間數據,讓其服務于智能城市建設發展。
2.3工程放樣測量
針對工程放樣端的測量處理,首先,要對于控制點坐標轉換參數進行設置。隨后,結合放樣點自身的坐標點,裝好各方面的參數,做出設置分析。直接錄入到掌上電腦的GIS測量工具內之后,選擇一個較高,并且較為寬敞、無干擾的地點進行基站設置分析。要保證地點內的空曠性,隨后,在基站建立完成之后,正式開展相關的測量工作。直接從GPS- GIS中對于放樣點的縱坐標作出測量以及分析,對后續結果的測量標準來看,要重視測量端的控制以及調整。在初始化基站工作開展過程中,便于其結構端的設置以及分析。在所有的測量點及準化建設過程中,與水平期望值基本相同之后,便可繼續使用。這能夠保證基本放樣工作的完整性,同樣也會對于各方面的操作帶來的便捷性。至于怎樣利用GPS- GIS措施,僅僅利用單一的人為方式就可以展開測量工作,并且在某些路面狀況不佳的情況下,應用該項技術也變得更加高效。
2.4GIS技術定位測量
按照GPS- GIS技術的定位測量標準對其進行一定的控制,有助于后續結構端調整。對于GPS- GIS技術應用來看,在圖形定位、測量過程中,包括靜態定位和動態定位這兩種,兩種定位測量結果都存在一定的差別性。首先,是動態定位測量,一般僅僅只是是包括幾分鐘的測量靜態,在初始工作完成之后,便可以迅速進入到靜態狀態對其做出結構處理。也就是說,靜態處理模式已經成為Rt k技術應用的核心。在本項技術的操作使用過程中能夠實現測量控制,而測量的時間也僅僅在2至4秒內。并且精度可以控制在±1-3cm左右,整個測量工作的執行都無需進行時刻監控,相較于全站儀來講的話,有著質的提升。在執行測量工作開展過程中,GPS接收機能夠接收到各端口的數據。如果說其最終結果發現變化以趨于穩定,那么,測量精度也能夠滿足相關的設計要求。可以將這一階段的測試結束,這類措施一般是直接用于控制測量工作基礎上的。采用常規測量方法,受客觀因素影響較大,在自然條件較為惡劣的地區實施十分的困難,也影響了后續的測量準確性。
2.5坐標系轉換和投影變換
GIS可以直接進行坐標系轉換,當前各地建設項目選址立項都采用其地方坐標系,而建設用地所使用的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在坐標系轉換控制過程之中,存在著坐標系平移問題。近些年來,我院完成多條道路的控制測量、1:2000地形測量,在絕大多數項目測量過程之中,通過直接的地形測量控制將其囊括在內。在測量方案應用過程之中,基本是采用正投影模式投放,在相關的選區之內,地面觀測值歸算到測區的平均高層面上。按照高斯正面投影,確定其直角坐標系,隨后繼續由其直角坐標系做出延伸分段,計算底層高層面。在測量情況之下,分段計算高程面任意帶的坐標,克服了國家統一3°的影響。在分段補償面控制方面及坐標系的勘探界定以及控制變形過程,也對線性工程帶來一定的影響,選擇項目是用的獨立坐標系,所以解決勘測放樣問題,但為滿足后續的國土部門項目成果,還需要將項目坐標系轉換為國家通用的2000國家大地坐標系。
結語
伴隨著城市的發展,目前對于城市可持續化建設以及地理測量控制內容而言,也具備著其新的發展意義。政府想要更了解自己的城市,熟悉其中的土地景觀,就必須合理采用測繪技術。針對測繪技術的改革應用趨勢,對其作出分析。針對城市測繪工作管理進行支撐,明確到該項技術運用的意義,促進城市規劃的可持續發展。讓城市經濟建設擁有極廣闊的空間,也服務于智慧城市的發展建設。
參考文獻
[1]韋廷耀.智能城市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J].建筑技術研究, 2021, 3(11):61-62.
[2]肖玉勇.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測繪中的應用研究[J].智能城市, 2021, 7(8):2.
[3]孫珂.智慧城市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J].智能城市, 2021, 7(13):2.
[4]楊松.智能城市測繪中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分析[J].休閑, 202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