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鵬
摘 ?要:科技在不斷發展,社會在不斷進步,隨著全球經濟的持續增長,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逐年上升,威脅到全球的生態系統。2020年年底召開的我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碳達峰和碳中和作為2021年的工作重點任務之一,要求各部委積極推進碳減排。建筑業作為碳排放的重要行業,應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推進綠色建筑的發展,有利于推動我國經濟結構綠色低碳轉型,引領全球綠色經濟技術變革的新方向,助力碳中和。在此背景下,裝配式建筑以其低碳、環保、經濟、高效的特點,應在各項工程中得到大力推廣應用。當前,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體量的建筑工程項目對綠色環保問題缺乏足夠認識,制約了建筑行業的發展。建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必然要堅持綠色建筑的理念,利用新興信息技術,探尋綠色建造工法,選擇合理高效的施工技術,從根本上為建筑業的發展提質增效,在建立和諧人居環境的同時,還能提高經濟效益,帶動行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綠色建筑;裝配式;建筑技術
引言
隨著綠色生態理念的持續滲透,以及現代建筑技術的不斷發展,圍繞傳統建筑模式的綠色建筑改革成為現階段建筑行業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中,裝配式建筑作為一種新的建筑形態,在實現建筑設計、施工的綠色、節能目標的同時,也有效降低了建筑成本,提高了建筑效率。因此,裝配式建筑已經成為新時期綠色建筑改革工作的重點。
1裝配式建筑技術的主要特點
1)在設計上的多樣性特點生活環境的變化使得人們對于建筑質量標準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為達到人們的現實需求,建筑工程除了要具備功能多樣性,更要符合時代發展的總體趨勢。但從當前市場上的建筑工程來看,很多建筑中依舊有承重墻設計,這種設計方式下,建筑的分隔性明顯,建筑內部空間得不到有效的分配和利用。而裝配式建筑設計則克服了這種設計方式下的不足,在設計過程中完全能夠以客戶需求作為基礎,進行內部空間的分隔,設計更為多樣且布局更為靈活。2)在功能上的科學化特點裝配式建筑在功能方面呈現出科學性的特征,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1)裝配式建筑的節能效果更為突出,在開展裝配式建筑的施工建設過程中,存在外墻保溫層的設置,這種墻體結構使得冬夏季的空調能耗大大降低。(2)隔音性突出,保溫層既可以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也可以起到隔音吸聲的作用,并且在墻體與門窗之間存在小間隙,該間隙的存在,使得外界噪聲對于室內空間的噪聲大大減弱。(3)防火性能良好,在裝配式建筑的材料選擇方面,一般選擇的是非易燃材料,從源頭上降低了火災事故的發生概率。
2綠色建筑背景下裝配式建筑技術的應用分析
2.1高效保溫隔熱系統
在研究被動式超低能耗裝配式建筑的關鍵技術時,研究人員首先需要明確節能研究方向。高效保溫隔熱系統是被動式超低能耗裝配式建筑必備的系統。高效保溫隔熱系統包括建筑的主要圍護結構外墻、屋面和門窗。因此,在被動式超低能耗裝配式建筑技術研發上,研發人員應重視提高外墻保溫隔熱系統的性能,將建筑室內空間與室外空間隔開,從而為建筑提供一個密閉的環境,降低室外環境變化對室內的影響。提高外墻保溫隔熱系統的性能,能夠保持建筑內部的濕度和溫度,在節約能耗的同時,還能為建筑使用人員提供舒適的空間。
2.2高精度快拆組合式的模板施工
在管理人員及施工人員深入熟悉了解施工圖紙的情況下,進一步掌握施工現場設備設施搭設工序,從而在建筑物外墻板內側進行高精度的快拆組合式模板施工,其構件主要材質為鋁合金。在具體施工過程中主要采用構件預埋等較為直觀方式進行,定向固定接駁器與五段螺桿,此舉能夠在節省木材使用成本等方面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將預制裝配式建筑的特性應用于深化模板的過程中,則應選取三維建模方法模擬板體構件,并在整體工序中合理配置單支頂、鋼背楞及三角斜撐的部件。鋁膜的最終施工流程則是指以墻柱定位為前提,開展安裝墻體的標高抄平,且按照已安裝的大梁模板開展相關的平整度檢測及工序檢查。
2.3裝配式建筑的屋面及外窗
屋面是建筑結構中的關鍵性構成部分。對裝配式建筑工程項目而言,在綠色低碳環保背景下,為使得屋面的節能性最好,一般會采用防水面板或者保溫面板。根據對當下建筑市場上裝配式建筑的屋面施工材料的調查,保溫屋板和水泥復合板的使用范圍較廣,在開展施工作業時,首先應在墻面上進行水泥復合與保溫板的固定,隨后將涂層填充到面板夾層內,開展保溫層的防水施工,最后再在屋面上涂抹1層25mm厚的泥漿混合保護層。該保護層的設置,使得屋面的傳熱系數大大減小,將屋面溫度控制在一個相對正常的范圍內。裝配式建筑的外窗施工也與傳統的外窗施工有所區別,不再局限于單層玻璃的使用,而更多地采用的是雙層中空塑鋼窗玻璃,這種玻璃材料的保溫性能突出。
2.4遮陽技術研究
遮陽技術在被動式超低能耗裝配式建筑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寒冷的冬季,陽光照射是建筑內部保持溫暖的重要方式之一,能夠大大提高建筑的舒適性,降低建筑的主動能耗水平。但是,在炎熱的夏季,過多的太陽輻射會造成建筑內部空間溫度急劇升高,嚴重影響建筑內部的環境。因此,在設計被動式建筑的過程中,設計人員需要考慮遮陽效果。根據季節變化來設計遮陽系統,從而避免太陽輻射對建筑室內環境的影響。
2.5BIM技術的應用
BIM技術和裝配式建筑的結合,可以將整個建筑模型進行數據化的分析,并可以模擬施工進度,對把控施工進度和提高施工管理的質量起到積極作用。在BIM模型中,裝配式建筑構件的生產、運輸和安裝都可以進行協同和數據互通,大大提高了設計師和建造者的工作效率。通過數據的協同和模型的模擬,施工管理中可以數據的分析為決策依據,發布相關信息和舉措,整體把控整個項目的情況。同時,甲方可以明晰的看到成本的損貨情況,避免資源的閑置,提高使用效率。BIM模型的可視化模擬等特點,可以應用在項目的應急預案設計中,從而確保建筑項目的順利實施。信息化手段+裝配式綠色建造方式,打破了人們對建筑施工高污染、高浪費的固有想法,是建筑方式的又一次變革。
2.6因地制宜地開展設計
被動式超低能耗裝配式建筑依靠建筑自身的調節能力來形成舒適的建筑內部空間,建筑需要適應當地的自然環境與氣候。因此,在被動式建筑設計與建設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本著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區域特點進行建筑設計:一方面,保證建筑具有良好的內部環境調節能力;另一方面,利用該地區的優勢資源,降低建筑的建設成本,為被動式超低能耗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提供助力。與此同時,項目管理人員應積極引進先進的被動式建筑技術,結合本地區的特點進行創新,使技術不斷完善。
結語
綜上所述,在提倡“綠色環保”的大環境下,裝配式建筑相比于傳統建筑在綠色環保方面顯現出巨大優勢。裝配式建筑的發展,既是建筑節能里的新層次,又是綠色建筑的重要內容。雖然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還處于重新起步階段,但是在國家鼓勵、地方倡導的情況下,裝配式建筑的技術和成本問題會陸續被解決,并逐步形成規模效應。而且如果將裝配式建筑與被動式低能耗技術、內裝工業化技術、BIM技術等建設技術結合起來,將使裝配式建筑的綠意更濃,發展形勢更好。
參考文獻
[1]陳茸.國內外裝配式建筑發展現狀對比及前景分析[J].裝飾裝修天地,2017,24(2):135-136.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S].
[3]綠色建筑促協會.【熱議】火神山醫院是綠色建筑嗎[Z].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