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經濟不斷發展,產品需求增多,消費市場魚目混珠,產品質量不一,產品質量安全事故頻發,產品檢驗檢測和風險評估有效辨別和監測產品質量,是管控產品質量的重要監督辦法,其安全風險評估對產品管制有重要作用。就加強產品質量監管,簡要分析產品檢驗檢測和安全風險評估的異同點。
關鍵詞:檢驗檢測;安全評估;風險評估
經過長期奮斗,我國經濟正在穩定恢復、飛速發展,我國社會矛盾主要體現在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與發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間。國民經濟增長,對不同產品的需求增多,市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產品安全事故常見,為減少劣質產品流入市面,加強產品質量監督管理,國家不斷完善產品質量監管辦法,其中產品檢驗檢測和安全風險評估作為產品質量監督的主要舉措,為更好地開展產品質量監管工作,就產品檢測和風險評估的異同簡要說明。
一、檢驗檢測和安全風險評估的定義
檢驗檢測是利用科學的檢驗測試手段和檢查方法,配合相關技術設備,專業科技人才對產品單項或多項特性進行測量、檢查、試驗、度量和研究,通過對比規定的質量標準,確定各項特性是否符合標準的一項活動。檢驗檢測的主要風險有質量風險、人為風險和環境安全風險[1]。
安全風險是安全事件發生的概率和后果嚴重程度的組合。傳統的安全風險管理辦法有兩種:前瞻性方法和反應性方法。降低安全風險需要對安全風險進行評估,風險評估在識別危害的前提下,對發生傷害的可能性進行評估,同時對危害在人們生活、生命、財產等方面造成的影響和損失量化評估。
二、異同點
(一)、差異性
1、對象不同
檢驗檢測主要根據規定的技術標準和技術規范檢測產品質量,反映企業產品質量符合產品標準或規范的狀況。風險評估主要分析探討危害發生的可能性和危害對人類造成影響的程度,表征產品被消費者使用的安全狀態。
2、需要的資源不同
檢驗檢測依靠人員使用專業設備,研究產品性征,通過對比產品質量標準進行科學評估,而風險評估不僅需要人員、樣品、設備,還要依據歷史數據信息、相關案例、模型和軟件進行安全評估。
3、手段不同
商品檢驗檢測的手段主要是相關監管人員用儀器設備對商品樣本測量評估,得出具體數據,對比產品質量標準,評判產品質量優劣,主要的檢測方法為感官檢驗法、生理檢驗法、生物學檢驗法。感官檢驗法,是一種利用人的感覺器官功能性和人在生活中的實踐檢測評定商品質量的辦法,借助人的感覺器官功能和實踐經驗來測定評估商品質量的一種方法,簡單來說,就是用人的耳、鼻、舌、眼、手這些感覺器官輔助檢驗產品質量,結合生活實踐經歷對商品外觀、構型、色澤、氣味、口感、硬度、彈性、光滑度等質量情況進行評估,并且識別商品種類、規格、性能等相關信息。生理檢驗法,是相關技術人員在實驗室,借助儀器設備和各種試劑,用物理或者化學辦法檢驗產品各項指標的一種辦法,主要檢驗產品的物質成分、物質結構、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安全風險、環保性。生物學檢驗方法,是借助儀器、試劑和動物對食品、藥品和工業產品對人體或環境有影響的安全性能檢驗。
風險評估在大數據背景下產品安全風險評估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分別為風險矩陣法、諾模圖法和專家評議法。風險矩陣法是較簡便的一種風險評估方法,過程簡單,首先,依據相關產品質量鑒定,識別產品危害,分辨不合格的產品在使用途中可能出現的危害,同時對可能出現的傷害進行分類。其次,評估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工作人員對特定產品的危害程度進行劃分,將產品危害程度劃分為不同階段,進而對不同階段傷害發生的可能性進行評估,最后將產品質量傷害程度計算匯總,匯總后,對可能發生的產品質量風險進行評估。最后根據每個階段的危害風險,產品質量存在的傷害程度,評價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諾模圖法用打分的形式對風險進行評估,基于目前企業評價環境,結合對比環境對產品安全風險進行打分。產品特征較多,工作人員需要對各項性質制定具體分數,分析研究產品質量,評價產品質量危險性,依據產品風險評估的總分數確定產品可能存在的危害性,從而對產品質量展開安全風險等級劃分工作。專家評議法是由專家委員會對產品評議的定性分析方法,成立專家委員會后,明確產品評審內容,定性分析和比較產品質量各項風險,進而對產品風險進行評議。此方法主要依仗專家的實踐經驗,比對多方面影響產品質量安全的不同因素,做出綜合性判斷。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潔且易實行,且通過對比不同專家評估確定的產品安全風險具有客觀性,其主要難點在尋找專業、經驗豐富的專家委員[2]。
4、評估結果不同
檢驗檢測最后結果是產品符合質量標準、不符合質量標準,稱為合格品或不合格品,檢測之后能得到相關檢測數據,同時檢驗檢測中心會給出產品檢驗檢測報告。風險評估主要評價產品的風險等級,如低風險、中風險和高風險,結果會隨著外界因素改變而變化。
三、關聯性
風險評估依賴檢驗檢測手段,產品質量安全風險的評估,需要對產品分析檢驗,并在不同情境中試驗產品危害發生的可能性以及危害程度,其中運用標準或非標準檢驗檢測方法。而風險評估過程中所做的模式實驗產生的實驗數據,可以作為檢驗檢測的一個依據,若將試驗在檢驗檢測的標準中進行,所得結果可以服務于產品檢驗檢測。同時,檢驗檢測所得結論,既是開展風險評估的重要信息,又是風險評估工作的數據來源[3]。
檢驗檢測和風險評估的用途相關聯,產品經過檢驗檢測后,得出產品質量情況,在產品沒有達到產品質量標準的狀態中,若涉及到安全問題,安全部門應該就產品安全問題進行模擬實驗,再次評估產品安全風險。同樣,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發現產品有破損或其他質量問題時,消費者均能向生產者或營銷商索取賠償,必要時,可通過舉報等法律手段維權,部門接到舉報后,向相關部門傳遞監管信息,使產品檢驗檢測機構重復對產品進行檢驗檢測,期間產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再次評估,旨在維護消費者權益,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減少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發生。
檢驗檢測需要在產品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運輸、市場交易、使用過程、廢棄和處理等全過程監控,確定產品的質量和對環境的影響。產品安全評估活動也需要對產品制作、出售、售后處理全路線進行風險評估,確定產品安全風險。
總結
為更好監管市場,控制產品質量,在實施產品質量檢驗檢測和安全風險評估等手段時,要科學利用檢驗檢測方法,合理評估產品安全風險。檢驗產品質量要合理利用自身科學技術,同時結合安全風險評估優勢。在區分檢驗檢測和安全風險評估辦法的同時,要妥善結合兩者之間的聯系,使產品質量檢驗檢測簡便化、高效化。
參考文獻
[1]趙昆,廖勇.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風險管理研究[J].現代食品,2020(01): 42-43.
[2]張晨藝,張靜.大數據背景下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1(14):20-22.
[3]王嵐,徐蕓莉,葛凌慧,楊震.產品檢驗檢測和安全風險評估的異同點分析[J].中國認證認可,2020(10):29-31+26.
作者簡介:
張軻(1992-4月-17日),民族:漢,性別:男,籍貫:浙江省奉化市,學歷:本科,職稱: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機械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