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秀芳,劉 麗,張曉輝
1. 大慶市第五醫院,黑龍江163714;2.哈爾濱醫科大學大慶校區
高尿酸血癥(hyperuricemia,HUA)是一種嘌呤代謝障礙性疾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高尿酸血癥病人的發病率在國內外都呈現上升趨勢[1-2],且與痛風、代謝綜合征、慢性腎病、心血管疾病等多種疾病獨立相關,已成為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3-4]。相比有癥狀的高尿酸血癥,部分病人僅血尿酸增高,但無任何臨床癥狀,表現為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病人更易忽視健康問題,弱化健康行為,導致干預延誤,如能及時識別此階段的危險因素,可明確干預靶點,有效改善疾病結局。
且諸多研究發現,目前高尿酸血癥逐漸年輕化[5]。因此,聚焦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尤其是中青年無癥狀高尿酸血癥人群,探究影響中青年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影響因素,對于疾病本身、疾病的早期發現、控制以及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選取2017年1月—2017年12月在大慶市第五醫院體檢中心進行血尿酸體檢的中青年人群。納入標準:①14~59歲的中青年人;②診斷為高尿酸血癥,即非同日2次空腹血尿酸,男>420 μmol/L(7.0 mg/dL),女>360 μmol/L(6.0 mg/dL);③具備正常聽說讀寫能力,能獨立完成問卷;④自愿參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既往有抑郁病史或精神疾病者;②有嚴重的軀體疾病、嚴重智力或認知障礙病人;③處于妊娠、哺乳及產后的婦女;④病人依從性不好,不愿意合作而致資料不全者。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和高尿酸血癥相關知識知曉度問卷
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人口學特征、現病史(高血壓病史、心臟病史、腦血管病史、糖尿病史、腦梗死病史)、個人史及家族史(吸煙史、酗酒史、飲食習慣、遺傳情況)、體格檢查(身高、體重、血壓、體質指數)、實驗室生化指標及對疾病相關知識的知曉度情況。高尿酸血癥相關知識知曉度問卷包括病人對疾病知曉情況、對疾病危險因素知曉情況、對疾病治療和預防的知曉情況3個維度,共12個條目。
1.2.2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ealth-promoting Lifestyle Profile,HPLP-Ⅱ)
HPLP-Ⅱ由Walker等[6]設計,HPLP-Ⅱ量表是HPLP量表的修訂版本,包括自我實現、健康責任、運動與鍛煉、營養、人際關系、壓力應對6個維度,共52個條目。每個條目有“從不、有時、經常、總是”4個答案,分別賦予1分、2分、3分、4分。總分52~208分,分數越高表明生活方式越良好。該量表中文修訂版各維度分半信度為0.64~0.78,Cronbach′s α系數為0.63~0.81[7]。
1.2.3 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ocial Support Rating Scale,SSRS)
SSRS由肖水源等[8]設計,包括客觀支持(3個條目)、主觀支持(4個條目)、社會支持利用度(3個條目)3個維度,共10個條目。總分為10個條目得分之和,得分越高,社會支持越好。各維度及總分的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9~0.94。
1.2.4 中國大五人格問卷簡版(China University Five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CBF-PI-B)
該量表共5個維度、40個條目,問卷采用Likert 6級計分法,完全不符合計1分,大部分不符合計2分,有點不符合計3分,有點符合計4分,大部分符合計5分,完全符合計6分。CBF-PI-B與BFI(Big Five Inventory)對應因子間的相關系數均在中等及較高水平,在0.01的水平上顯著[9]。
1.2.5 家庭功能問卷(Family APGAR Index,APGAR)
該問卷由美國Smilkstein根據家庭功能特征設計,簡單、快捷,能在短時間內作答,信效度好,包括評價適應度、合作度、成長度、情感度、親密度5個維度,用于評價18歲及以上受訪者的家庭功能。該量表的每個問題有3個答案:“經常這樣”計2分,“有時這樣”計1分,“幾乎很少”計0分,將問題得分相加為總分,7~10分為家庭功能良好,4~6分提示家庭功能重度障礙,0~3分為家庭功能嚴重障礙。該量表重測信度相關系數為0.80~0.83[10]。
1.2.6 生化指標及體格檢查
使用日立7 600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量病人血糖、血脂、血尿酸、腎功能;使用魚躍上臂式臺式水銀血壓計調查干預人群血壓情況;使用愛普銳IPR-scale02身高、體重體檢秤測量調查對象的身高、體重及體質指數。
采用便利抽樣方法,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對大慶市第五醫院體檢中心體檢病人進行橫斷面研究。共發放問卷800份,回收有效問卷723份,有效回收率為90.4%。其中血尿酸高者336例,正常者387例。
采用EpiData 3.1軟件建立數據庫,由2名調查員對問卷進行雙人錄入。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采用t檢驗、χ2檢驗、Logistic回歸等統計學方法對數據進行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1 定性資料的因素分析
本研究共納入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病人336例,非高尿酸血癥387人,對其人口學因素、生活方式及疾病史因素定性資料進行χ2檢驗,發現兩組性別、年齡、職業、吸煙史、飲酒史、經常進食肉類、經常進食動物內臟、經常進食海鮮、經常進食蛋類、經常進食奶類、經常進食豆制品、經常進食蔬菜、經常進食水果、飲食習慣、飲食口味、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病史、直系親屬患病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民族、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收入情況、信仰、經常所食油脂、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腦梗死病史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將上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是否為高尿酸血癥作為因變量,以“向前,LR”法進行多元逐步Logistic 回歸,變量賦值方式見表2,結果發現飲酒、經常進食肉類、經常進食動物內臟、既往高血壓病史、既往高脂血癥病史是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而經常進食水果、豆制品是其獨立保護因素,詳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2 定量資料的因素分析
將723例納入病人分為高尿酸血癥組和非高尿酸血癥組,將營養、生化指標、量表得分情況進行兩組比較的單因素分析。發現身高、體重、體質指數、血糖、血肌酐、總膽固醇、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收縮壓、舒張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HPLP-Ⅱ、APGAR、SSRS總分及各維度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CBF-PI-B各維度得分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將上述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是否為高尿酸血癥作為因變量,以“向前,LR”法進行多元逐步Logistic回歸。發現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家庭支持、社會支持是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獨立保護因素,而體重指數、舒張壓、血肌酐、三酰甘油是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5。

表4 高尿酸血癥影響因素單因素分析(定量資料)

表5 無癥狀高尿酸血癥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表6 高尿酸血癥相關知識知曉度情況 單位:例(%)

表7 希望獲得高尿酸血癥相關知識的途徑 單位:例(%)
本研究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組人群(n=336)與非高尿酸血癥組人群(n=387)進行橫斷面研究,發現經常飲酒、經常進食肉類、經常進食動物內臟、經常進食水果、經常進食豆制品、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病史、家庭功能情況、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社會支持情況為高尿酸血癥的影響因素。其中,經常飲酒、經常進食肉類、經常進食動物內臟、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病史、體質指數、舒張壓、血肌酐、三酰甘油是高尿酸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經常進食水果、經常進食豆制品、家庭功能、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社會支持為其獨立保護因素。
3.1.1 生活方式因素與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病人的關系
本研究調查結果顯示,飲酒[OR=1.973,95%CI(1.352,2.881)]、經常進食肉類[OR=2.011,95%CI(1.321,3.060)]和動物內臟[OR=2.234,95%CI(1.440,3.463)]是高尿酸血癥的危險因素。國內外研究均證實,家禽、動物內臟、海鮮等高嘌呤食物消費量與尿酸水平呈正相關[11]。歐美國家的高尿酸血癥病人要高于亞洲國家,這種地域特征可能與歐美人飲食習慣多是高嘌呤飲食有關[12]。但本研究中未發現海鮮是高尿酸血癥的獨立危險因素,分析原因可能與研究人群來自東北非沿海地區,進食海鮮的數量及頻次較少有關。本研究發現經常進食水果[OR=0.561,95%CI(0.370,0.852)]是高尿酸血癥的獨立保護因素。有研究顯示,高尿酸血癥病人增加水果的攝入與較低的患病風險相關[13],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其原因可能與水果中維生素C含量較高有關,充足的維生素利于尿酸排泄[14]。因此,維生素C及進食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對預防和治療高尿酸血癥具有積極意義。
3.1.2 中青年疾病史及相關生化指標與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病人的關系
本研究發現高血壓病史[(OR=2.217,95%CI(1.234,3.984)]、高脂血癥病史[OR=13.812,95%CI(8.081,23.606)]、體質指數[OR=1.151,95%CI(1.062,1.248)]、三酰甘油[OR=1.588,95%CI(1.290,1.956)]、舒張壓[OR=1.040,95%CI(1.010,1.070)]、血肌酐[OR=1.021,95%CI(1.003,1.039)]是高尿酸血癥的影響因素。已有研究顯示,高血壓的發生及預后與高尿酸血癥關系密切,尿酸被認為是高血壓的獨立預測因子。高血壓病人血尿酸水平每增加59.5 μmol/L,高血壓發生的危險率增加23%,尤其是舒張壓增高[15]。血尿酸超過100 mg/L發生高血壓的風險是20~30 mg/L的10倍[16]。此外,高尿酸血癥能使高血壓病人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其主要機制為尿酸結晶引起血管收縮、動脈硬化、血壓升高,尤其是舒張壓增高明顯[17],與本研究結果一致。判斷肥胖常用的指標包括體質指數、腰圍身高比,后者更簡單實用。另有一項回顧性調查顯示:尿酸濃度越高的人群最大體重越重,最大體重越重的尿酸水平增高的風險越大[18]。此外,流行病學證實,高尿酸血癥、肥胖及高血脂三者關系密切[19]。有研究顯示,隨著體質指數的增加,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也隨著增加[20],Ishizaka等[21]也發現,男性和絕經后女性的體質指數與血尿酸水平成正比。另外也有研究顯示,減輕體重后,血尿酸水平也隨之下降,血清尿酸值與肥胖度呈正相關[22]。另外,丁弘等[23]的研究顯示,血肌酐水平與痛風病人并發腎功能不全表現呈正相關(P<0.05)。分析其原因可能是血尿酸的增高通過腎小球血流動力學影響了腎損傷所致。目前,尿酸與腎臟的關系不再只是診斷痛風和反映腎功能的指標,與腎臟損傷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因此,提示需要密切觀察高尿酸血癥病人的腎功能變化,及時關注尿酸、血肌酐的變化,以免造成腎臟的進行性損害[24]。然而,本研究未發現冠心病史、糖尿病史、腦梗死病史是中青年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危險因素。這可能與研究對象是中青年人群,年齡(40.61±7.84)歲,此年齡階段并發冠心病、糖尿病、腦梗死的概率相對較低。本研究結果與其他研究存在一定差異,也可能與研究設計類型、研究工具不同有關。提示后期研究需擴大樣本量及統一研究方法,進一步分析尿酸水平與并發疾病的作用關系。
3.1.3 社會支持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影響
本研究采用SSRS量表評價高尿酸血癥病人的社會支持情況,其中非高尿酸血癥組SSRS得分明顯高于高尿酸血癥組,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社會支持是發生高尿酸血癥的獨立保護因素[OR=0.944,95%CI(0.903,0.988)]。有研究提示,社會支持有利于減輕病人的應激狀態[25]。與聞吾森等[26]的研究結果一致,說明社會支持促進心理健康。也有研究表明,社會支持對自我管理有影響,且良好的社會支持有利于病人的康復[27]。社會支持可以減輕病人的壓力,幫助病人樹立應對疾病的信心。因此,應從各方面完善病人的社會支持系統,緩解其消極情緒,改善健康行為,促進疾病康復。
3.1.4 家庭支持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影響
在我國文化背景下,家庭功能可定義為家庭系統中夫妻間、親子間的雙向關系水平上的家庭生活質量。本研究采用APGAR問卷評價高尿酸血癥病人的家庭功能情況,其中非高尿酸血癥組APGAR得分明顯高于高尿酸血癥組,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良好的家庭功能是其發生高尿酸血癥的獨立保護因素[OR=0.584,95%CI(0.500,0.683)]。有研究發現,良好的家庭支持可促使高尿酸血癥病人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及健康行為[28]。亦有研究發現,高功能家庭的病人大都具有良好的生活方式,能有效控制飲食,且具有良好的遵醫行為和心理調適能力,而一般家庭在自我管理方面要低于高功能家庭,失職家庭更差[29]。因此,為有效地控制高尿酸血癥的患病率,應重視家庭功能對高尿酸血癥病人的影響,融洽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強化家庭支持功能,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必要鼓勵家庭成員與病人共同監測血尿酸及進行生活方式管理。
3.1.5 健康促進生活方式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影響
健康促進行為能力對個體保持和促進健康至關重要[30]。本研究橫斷面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健康促進生活方式是高尿酸血癥的影響因素[OR=0.911,95%CI(0.893,0.930)],且高尿酸血癥病人HPLP-Ⅱ得分明顯低于非高尿酸血癥病人,說明高尿酸血癥病人健康促進行為水平較差。有研究顯示,健康促進行為對慢性病預測有直接效應[31]。本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組的人際關系、壓力應對維度得分要明顯低于非高尿酸血癥組,HPLP-Ⅱ量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病人的心理狀況,高尿酸血癥病人的心理健康狀況越好,自我管理得分越高。因此,加強高尿酸血癥病人的心理護理,鼓勵病人增強其自信心、提高健康促進行為水平可有效控制血尿酸,減少高尿酸血癥的發生[32]。因此,在進行營養、運動等生活方式管理的同時加強高尿酸血癥病人的心理護理、鼓勵病人增強其自信心、提高自我健康促進行為水平可有效控制血尿酸,減少高尿酸血癥的發生。
馬春燕[28]對河南省開封市1 715名平均年齡在54歲的公務人員所做的研究發現,只有105人知曉高尿酸血癥,占6.1%,希望獲得高尿酸血癥相關知識途徑前3位的為電視、報刊、醫生和護士。本研究發現高尿酸血癥的知曉率為16.5%,希望獲得高尿酸血癥相關知識途徑前3位的是網絡、醫生或護士、宣傳冊或書籍。研究發現不同人群的血尿酸知曉情況及希望獲得高尿酸血癥相關知識的途徑不同,提示可以根據不同人群衛生服務需求的具體情況施測,提供相應支持,給予相應的健康指導。在知曉度問卷中有91.4%的研究對象不知道哪些藥物能夠引起血尿酸水平升高;85.5%的研究對象不知道如何治療高尿酸血癥,79.7%的研究對象不知道如何預防高尿酸血癥的發生。說明中青年人群高尿酸相關知識普及不足,提示對高尿酸血癥相關知識進行健康宣教迫在眉睫。
中青年無癥狀高尿酸血癥人群的血尿酸水平并非單一因素作用所致,包括生物學因素、心理行為學因素、社會學因素等。本研究發現經常飲酒、經常進食肉類、經常進食動物內臟、高血壓病史、高脂血癥病史、體質指數、三酰甘油、血肌酐、舒張壓等是其重要的危險因素,而家庭功能、健康促進生活方式、社會支持、經常進食水果、經常進食豆制品為其重要的保護因素,尤其社會心理學變量的影響不可忽視,針對影響因素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人群進行早期識別,同時重視社會心理學因素對血尿酸水平的影響,根據知曉度情況進行針對性的干預具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的局限性:①本研究中問卷條目較多,要求體檢人員完成問卷,會出現有些理解閱讀能力差的人員時間上比較緊張,導致收集的資料有所偏倚;②本研究為橫斷面調查研究,由于時間限制,未能繼續跟蹤血尿酸狀況的變化,社會心理學的一些變量沒有充分納入;③樣本的代表性有限,受研究條件限制,僅選擇了大慶市第五醫院1所醫院體檢中心的病人為研究對象,可能存在選擇性偏倚。后期可以進一步擴大樣本量,探索其他社會心理學因素對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的影響,也可以通過改變抽樣方法及取樣范圍,多方位探究無癥狀高尿酸血癥發生的相關影響因素,使研究結果更加客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