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雪江
(中國石化揚子石化分公司煉油廠設備管理科,江蘇 南京 210048)
揚子石化公司煉油廠油品車間液化氣球罐G831始建于1994年11月,由廣州重型機器廠制造,中化集團第三建設公司負責承建現場安裝,于1995年5月投入使用,具體參數見表1。該球罐主要作為催化裂化C4液化氣儲罐,存儲過合格和不合格液化氣,特別是近幾年以來隨著煉制高硫高酸原油,該儲罐存儲過H2S含量高達7000ppm以上的不合格液化氣,給該球罐的安全運行帶來極大的隱患。球罐運行到期對該罐進行了全面檢驗,通過檢驗發現內外壁焊縫熱影響區存在54條裂紋。對該球罐檢修和裂紋產生的原因進行總結和分析。

表1 G831設計參數
委托江蘇省特種設備安全監督檢驗研究院對G831進行了全面檢驗,經檢驗外壁下溫帶焊縫熱影響區發現了35條裂紋,內壁下赤道帶焊縫熱影響區發現了19條裂紋,西北側C6、C7、C8靠近裂紋處母材中度3.5級球墨化。G831球罐靠近裂紋處母材(16MnR)現場外壁不同部位金相組織200X如圖1所示,磁粉探傷焊縫編號如圖2所示,C-D焊縫放大示意圖如圖3所示(單位mm),其中C-D焊縫放大示意圖中的粗線代表裂紋位置,編號C11、C20裂紋位置圖如圖4所示。

圖1 球罐外部裂紋金相組織200X形貌圖

圖2 球罐外部磁粉探傷焊縫編號

圖3 C-D焊縫放大示意圖

圖4 編號C11、C20裂紋位置圖
內壁不同部位磁粉探傷焊縫編號如圖5所示,B-C焊縫放大示意圖如圖6所示(單位mm),其中B-C焊縫放大示意圖中的圓點代表裂紋位置。球罐內部裂紋形貌如圖7所示。

圖5 球罐內壁磁粉探傷焊縫編號

圖6 B-C焊縫放大示意圖

圖7 球罐內部裂紋位置圖
材料的球墨化是在高溫的作用下產生的,常用16MnR材料滲碳組織的石墨化轉變是在450-550℃左右的溫度且溫度變化較快的條件下開始進行的,而G831使用溫度一般在40℃以下,從檢測結果來看,球罐母材球墨化發生在極板C6、C7和C8處,而這幾處的極板位置正好在球罐的西北方向。該球罐是從1994年11月開始安裝,1995年5月投入使用。縱觀整個安裝周期均在冬季進行,而南京地區在冬季降溫時常受西北風的影響,可以推測出該球罐在做熱處理時,熱處理的處理溫度和保溫的溫降速率有可能受到冷空氣的影響,致使溫降過快,導致靠西北側的極板在焊縫熱影響區的母材出現球墨化,并且焊接應力未完全消除,球罐的外裂紋在西北側附近出現的比較多,故母材的球墨化應該是在設備制造過程中造成的。查閱《化工機械工程手冊》得知材料的球墨化材料常溫下的抗拉強度δb和屈服強度δa會降低,查手冊得知中度球墨化強度指標降低10%~15%。
該球罐在近期存儲過H2S濃度高達7000ppm以上的不合格液化氣(球罐的最大允許H2S濃度<50mmp),同時隨著煉制高硫高酸原油,空氣中SO2和H2S含量也比過去較高。對于處在溶液中的鋼材,溶液的PH值越低,發生氫脆的傾向就越大,在含H2S的環境中不同形式的H2S對滲氫的作用也不同,依次為:H2S>HS>S2-。由于球罐存儲液化氣時液化氣帶水,球罐在濕H2S以及環境中的酸雨和大氣中H2S和焊縫熱影響區的應力共同作用下產生裂紋。在氫致應力開裂的過程中,氫是沿著濃度梯度或應力梯度的方向局部區域自由擴散和聚集,當局部區域的氫濃度達到某個極限時開裂就會發生。
從檢測的結果來看,裂紋均產生在球罐儲存物料易產生濕H2S的下半部,以及在該球罐檢修的初期,由于未做前期消氫處理,在裂紋打磨和補焊的過程中又產生了新的裂紋。調整檢修方案后,對裂紋安排做打磨補焊前的消氫處理解決了這個問題,這也就充分驗證了球罐的裂紋是由氫脆引起的。
氫脆與環境溫度的關系較為密切,鋼材的氫脆僅在-100~150℃之間的溫度范圍發生,而在-30℃~30℃溫度范圍內材料的氫脆敏感性最高,而該球罐的工作溫度恰恰在這溫度區間內。
先對需要打磨處的裂紋進行電加熱預熱250℃消氫處理,以防止在打磨時裂紋擴展或產生新的裂紋。對裂紋缺陷用電動磨光機進行打磨,直至裂紋完全打磨干凈,對打磨處進行磁粉檢驗,直至合格。針對最深的兩道裂紋,打磨結束后對其進行X光機拍片檢測,直至合格。
徹底清除著色后的臟物,施焊前電加熱預熱150℃,采用J507焊條焊接,使用前烘干350~400℃,冷卻至100~150℃放入保溫筒。
焊接接頭時先完成各焊層后再熔敷后續焊層,禁止分段多層焊。各焊道焊接完成后,清除焊渣和夾渣之后再進行下一焊縫的焊接,焊后打磨焊縫與母材基本平齊。
(1)焊接完成后立即用陶瓷遠紅外加熱墊進行熱處理,焊后熱處理溫度控制采用型號為WDK-240電腦溫度控制柜,溫度控制范圍為0~1100℃,控制精度為±1℃,控制回路為12個,配有XWFJ-300自動平衡記錄儀一臺。根據相應熱電偶傳來的溫度指示值自動控制工件的溫度。感溫元件選用K-001M表面熱電偶絲,銅-康銅補償導線(2×1.5mm2)并與電腦溫度控制柜相連。
(2)熱電偶布置在焊道上且緊貼在焊道上,為防止加熱器對熱電偶直接加熱,因此在熱電偶上放了一些保溫棉,每道焊縫放置一支熱電偶,共使用了六個熱電偶。
(3)熱處理曲線由電腦溫度控制柜設定生成,并在熱處理標準記錄紙中反應熱處理曲線。局部熱處理:對補焊處加熱,溫度為620±5℃,靠近加熱區的部位采取保溫措施,保溫時間不少于1.5小時。熱處理數據如表2所示。

表2 G831熱處理工藝
(4)熱處理后對補焊處進行100%X射線探傷和硬度檢測,直至焊接合格。
因球罐裝載的液化氣比重比水輕很多,如全用水壓試驗有恐設備基礎無法承受,依據《特種設備安全技術規范》4.7.8的規定,采用氣液混合耐壓試驗,試驗數據如表3所示。

表3 G831氣液混合耐壓試驗數據
試壓前,檢查球罐各連接部位的緊固螺栓,是否裝配齊全,緊固妥當。用工業水進行充水至5m,充水完畢后,開始充氮氣,緩慢進行升壓。先緩慢升壓至0.1MPa,保壓5~10min,對焊縫和連接部位進行初次檢查,無泄漏繼續升壓至0.5MPa。無異常開壓縮機升壓至試驗壓力1.13MPa,保壓1小時后檢查壓力是否下降。檢驗結束后用氮氣將水壓出并吹干。
球罐的裂紋消除補焊,所有的焊封均做100%X射線探傷,檢測結果顯示該球罐的缺陷已處理完畢。但由于該球罐母材球墨化影響鋼材的強度指標,是否滿足原設計要求,需要對該球罐的強度進行重新校核。
δ=[PD/(4[σ]tψ-P)]+C
式中 δ——球罐壁厚,mm;
P——設計壓力,Mpa;
D——球殼內徑,mm;
[σ]t——許用應力,Mpa;
ψ——焊縫系數;
C——厚度附加量,mm。
查表所得:16MnR材料設計溫度50℃下材料的許用應力[σ]t=163Mpa;設計壓力P=1.625MPa;球殼內徑D=12300mm;球罐壁厚δ=34mm;雙面焊鋼材的焊縫系數取ψ=1,代入數值解得厚度附加量C=3.268mm。取母材球墨化強度下降15%得[σ]t=138.55Mpa,代入公式解得:P=1.38Mpa。
經核算目前的許用壓力非常接近該球罐的工作壓力1.36Mpa,存在很大的安全風險,依據省特檢院的通知要求,為此特申請進行了技術變更,操作壓力控制在0.9Mpa以下,安全閥起跳壓力調整到1.0MPa,確保球罐的安全運行。
調整球罐最大操作壓力,重新整定安全閥的起跳壓力,確保球罐的本質安排。做好球罐的內外防腐,減少H2S對設備本體的影響。控制好球罐運行時的操作壓力,嚴禁超壓運行。定期分析液化氣中H2S的濃度,盡可能避免超標H2S進入球罐。一旦球罐內H2S的濃度超標,可采用氮氣置換,避免采用水洗的方式進行處理。對焊縫按要求定期安排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