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從發(普洛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金華 322118)
受限空間作業環境復雜,危險性大,容易發生事故,一旦發生事故往往造成嚴重后果,而且事故救援困難,如果施救不當或盲目施救,很容易導致傷亡擴大。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1 月至2017年6月,國內至少發生了60起受限空間作業較大事故,死亡212人[1]。通過對多起受限空間作業典型事故案例進行分析,主要事故類型為中毒窒息事故,主要原因為作業前未進行有效通風換氣。本文重點對受限空間作業如何有效進行通風換氣進行討論,以圖示化的形式展示操作辦法,對有效預防中毒窒息事故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受限空間按照其存在形態,一般可分為地下受限空間、地上受限空間和設備類受限空間[2]。化工企業比較常見的受限空間包括污水池、窨井、地下室、反應釜、蒸餾塔、發酵罐等設備。其中污水池、窨井、地下室等屬于常態化的受限空間,罐、塔等設備正常工作狀態下是封閉的,只有在需要檢維修時才有人員進入,屬于臨時性受限空間。
因作業空間狹小,自然通風不良,極易導致有毒有害氣體的集聚,而且同時存在多種有毒有害危險氣體。這些危險性氣體包括H2S、CO、氨、甲烷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體或者N2、CO2等窒息性氣體[3]。
H2S、CO、N2、CO2氣體氣體濃度高時,短時間內就會造成中毒或窒息事故。例如,氮氣窒息事故發生時,當空氣中氧氣濃度小于10%時,人會立即窒息死亡[4]。例如一氧化碳,無色無味,當吸人氣中CO含量超過5.0×10-4(即0.05%)或 30 mg/m3時,就可使人中毒[5]。
受限空間作業事故多發,原因很多,主要有以下五種:
(1)危險空間辨識不到位。個別企業因為安全管理基礎薄弱,安全意識低, 對受限空間未進行有效辨識,對常見的設備、部分場所的危險性認識不到位,未作為受限空間來進行有效管控,如:雙錐烘箱、敞開露天的坑池等。
(2)受限空間作業管控措施不到位。作業時未有效進行風險辨識及管控,未進行有效的通風換氣和能量隔離。
(3)未按GB 30871 的要求對受限空間內有毒氣體、易爆氣體和氧氣進行檢測。
(4)未落實合適的監護人。緊急情況下不會施救或盲目施救。
(5)對受限空間作業事故類型認識不足。受限空間作業不僅僅是中毒窒息事故,還可能發生火災、爆炸、機械傷害、觸電、燙傷、淹溺和坍塌掩埋等事故[6]。
雖然說受限空間作業事故不僅僅是中毒窒息,還包括火災爆炸、機械傷害能事故,但筆者認為受限空間作業最容易發生的事故類型為中毒窒息事故。那么受限空間作業如何進行有效的通風換氣,才能降低事故的發生呢?作者認為,受限空間通風換氣應從以下方面考慮。
第一,受限空間通風換氣分為局部通風和稀釋通風。稀釋通風就是將新鮮空氣輸送到受限空間內,從而降低受限空間內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提高氧氣的含量;局部通風則是將吸風口盡可能靠近釋放源,通過風機將釋放出的有毒有害氣體抽走達到降低有毒有害氣體濃度的目標,如圖1所示。因此,在進行通風換氣時應調查清楚受限空間內是否有確定的釋放源,并據此選擇合適的通風換氣方式。

圖1 受限空間通風換氣方式
第二,進行通風時必須使用新鮮空氣,嚴禁使用本身含有有毒有害氣體成分的空氣,如圖2所示。

圖2 使用新風
第三,對于比空氣重的有害氣體,風管必須深入到受限空間底部位置,如圖3所示。

圖3 較重氣體的通風換氣
第四,特別要注意避免形成回路或短路,如圖4所示。回路或短路都不能有效降低受限空間內有毒有害氣體的濃度,很多受限空間作業雖然進行了通風換氣,但效果不好就是這個原因。

圖4 避免形成回路和短路
第五,要確保新風能到達作業點,應使用加長風管或增大風機功率,如圖5所示。

圖5 新風必須到達作業點
第六,要根據受限空間內有毒有害氣體性質采取合適的換氣方式,如圖6所示。

圖6 合理采用送風或引發進行換氣
上述圖示化的受限空間通風換氣操作非常直觀,對化工企業受限空間作業通風換氣具有非常強的指導意義,只要能按上述要求進行通風換氣,可有效杜絕大部分受限空間作業導致的中毒窒息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