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前軍,蘇 超,蔡平強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南寧 530023)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水安全問題日益突出。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將節水上升為國家戰略;2019 年全國水利工作會議確定了“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要求打好節約用水攻堅戰,并把實施高校合同節水作為節約用水攻堅戰的亮點,提出通過引入社會資本加大投入,推動盡快建成節水型高校[1]。
高校用水人員數量多,用水集中,易發生用水浪費現象。以廣西為例,據統計,廣西高校人均用水水平普遍高于居民家庭用水水平,部分高校用水遠超國家和地方規定的定額標準。為切實推進高校節水工作,廣西相關主管部門以《廣西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為依據,先后發布《關于深入推進高校節約用水工作的通知》(桂水資源〔2019〕51號)、《自治區水利廳 自治區教育廳關于開展2020 年高校節約用水有關工作的通知》(桂水資源〔2020〕24 號),指導廣西范圍內節水型高校建設,推廣合同節水管理等市場化模式,統籌推進高校節約用水工作[2]。
高校合同節水是指節水服務企業與高校以合同形式,為高校募集資本、集成先進技術,提供節水改造和管理等服務,幫助高校實現節水的目標;并以分享節水效益的方式收回投資、獲取收益的節水服務機制,具有保證長效節水效果、節約財政資金、降低高校節水投資風險等優勢[3]。實施高校合同節水具有示范帶動作用強的特點,對于培養社會公眾樹立先進的節水理念具有重要意義。2020年以來,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以《廣西節水行動實施方案》為引領,探索高校合同節水管理的實現路徑,有效推進了節水型高校建設,取得了優異的效果。通過節水型高校建設工作的有序開展,教育、引導廣大師生樹立節水意識,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豐富了學院作為水利院校的護水理念和節水文化,為廣西區內其他高校合同節水工作提供有益的借鑒與參考。
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開展合同節水管理工作之前,用水浪費情況比較嚴重。以2019年為例,年用水總量為65.5 萬t,人均用水量為187 L/(人·d),高于廣西地方用水定額中所規定的高校人均用水量通用值160 L/(人·d)。經排查,主要存在以下用水管水問題:
(1)供水設施老化嚴重。學院供水管網使用年限長,存在腐蝕老化、管道漏損現象,大部分用水終端都為老式器具,沒有節水效果。
(2)機制不健全,管理不到位。由于用水量與維修管理人員績效不掛勾,導致管理檢查不到位,維修不及時的情況經常發生;大部分樓宇無用水計量設施,無法實施精細管理。
(3)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設備,不能及時發現地下管道漏水點,造成地下管道長期漏損。
(4)資金投入不足,不能及時更新升級用水設施。如學生宿舍所用的熱水計量表,從2010年使用至今,且為脫機模式,計費卡存在被復制的風險,熱水理論收入與實際收入差距過大。
(5)學生節水意識有待提高。由于節水宣傳還不夠到位,學生節水意識還不夠強,還沒有養成良好的用水習慣。
以上問題,多年以來一直是制約學院節水工作開展的桎梏。2019 年經自治區水利廳指導學院對照《節水型高校評價標準》排查問題,并協助學院積極探索高校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引入社會資本解決學院改造資金短缺的問題,為有序推進校園節水各項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經過一年多合同節水管理實施,我院在模式選擇、合作內容、教育融合以及模式創新4個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實踐經驗。
高校合同節水管理模式主要有:效益分享型、效果保證型和用水費用托管型3 種基本類型[4]。根據學院情況,學院創新采用了由校企雙方共同投資、共同分享節水管水效益的合同節水管理模式,即“效益分享型+效果保證型”的混合模式。最終,學院籌措資金200 萬元,合作企業投入資金330 萬元,合計530萬元用于開展節水型高校項目第一期建設。
另一方面,由于廣西水價偏低,節水服務企業單靠自來水(冷水)供給的節水效益難以在短時間內收回成本并盈利,經雙方研究磋商,將校園熱水供給管理納入合同節水管理的范疇,熱水收益的65%由雙方分享,35%用于節水項目維護基金。節水效益分成具體為:合同期為10 年,學院和企業冷水收益分享比例分別為15%、85%,熱水收益分享比例分別為26%、39%(熱水收益分享比例之外的35%用于節水項目維護基金)。
(1)開展校園地下管網設施漏水探測。通過檢查分析和利用探測設備探測發現地下管網漏水點32處,全部進行維修。
(2)更新校內用水終端和計量設施。截至目前加裝恒流控制閥2500 余只,更換節水龍頭、節水緩沖閥、紅外線感應沖水閥等設備3500 余只;安裝遠程超聲波流量計26臺、控制水閥門28臺,設置觀察閥門表井26座。
(3)建設校園供水管網監測管理平臺。利用平臺對校園內各棟樓宇用水情況以及公寓內熱水的供應使用情況進行實時監測,實現校園供水用水的實時數據監測和在線計量,提高了學院節水管水工作水平,通過加強日常用水管理,有效杜絕了大量浪費冷、熱水現象。同時,建立完善一系列節水管水激勵制度和報修維修響應制度,充分調動學生節水的積極性,確保日常報修維修及時到位。
(4)建立合同節水管理長效機制。從人員、經費和制度3 個層面給予合同節水管理正常運維保障。同時由節水服務企業組建一個項目運維團隊長駐校區,全面負責學院供水管網系統的運行維護和用水終端的日常維修維護,保證校園供水管網設施的正常運行和冷熱水的正常供給。
在合同節水開展的過程中,學院以節水宣傳教育為立足點,利用節水科普宣傳長廊、電子屏幕、易班、企業微信、學院微信公眾號等平臺多途徑開展節水宣傳和節水知識普及教育;學院還積極組織開展以“水”為主題的水文化建設,將立德樹人和“上善若水、自強不息”的校訓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結合“世界水日、中國水周”宣傳,開展“水之動、水之巢”“水文化”征文評比和系列節水主題活動,積極營造良好的校園節水氛圍,大力倡導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觀念;增強學生愛水、護水、親水、節水的意識,促進學生良好用水習慣的養成。
學院依托專業優勢和行業背景優勢,建設“教學、實訓、創業、培訓、科研、服務”六位一體的節水灌溉實訓基地,開展節水專業知識教育教學,研究、普及、推廣、應用節水灌溉新技術、新方法,服務水利電力行業,助推鄉村振興戰略。
該基地由“一區一廊一館”構成。“一區”是指校園內的節水灌溉花卉區與節水灌溉創新創業基地組成的教育教學示范區,區內具有噴灌、滴灌、微噴灌和園林灌溉多種灌溉形式;“一廊”是指校園內的節水教育宣傳科普長廊;“一館”是指校園內的節水灌溉無土栽培實訓館,館內可進行各種節水灌溉形式的安裝調試實驗實訓,開展節水、節能、灌溉效果、作物增產等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技術推廣。灌溉實訓基地以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主要動力,為節水灌溉示范區的灌溉抽水用水和照明提供電力保障,充分利用校園雨水和湖水作為灌溉用水補充,踐行了綠色、節能和環保的發展理念。
學院合同節水管理項目2020 年8 月底基本完成,學院里建校區2020 年用水量與2019 年同期用水量對比見表1。

表1 2019年度與2020年同期用水情況對比一覽表
從表1 分析,2020 年9 月一期節水改造工程完成投入使用后,與2019 年9~12 月同期相比,11 月份后學生人數由原來的9600人增加到12 200人,人數增加了27%,2020 年11 用水量與2019 年11 月用水量相比,減少421 t,2020年12月用水量與2019年12月用水量相比,減少6995 t,按節水率計算,4個月合計節水相當量為10.83萬t,平均節水率達35%。
2019年與2020年熱水收入支出對比見表2。

表2 2019年與2020年熱水收入支出對比
熱水供給管理納入合同管理后,各項指標明顯好轉,熱水利用率提高了1倍,在熱水價格不變的情況下,2020 年9~12 月4 個月的熱水毛收入約為2019年全年的熱水毛收入的2倍。
按目前數據測算,學院分享合同節水效益每年獲益約40 萬元,同時通過合同節水管理模式,由節水企業負責學院供水管網的日常運行維修維護,學院每年減少人工及材料成本約30萬元,在學生人數不變的情況下,學院每年節約開支及收益70 萬元,10年合同期節約開支及收益700萬元。
合同節水項目帶來了可觀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按照2019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萬元工業增加值耗水43.3 t 測算,學院每年節約25 萬t 水估算,可以支撐5000多萬元的工業增加值。按照每使用1 t自來水產生0.85 t 污水計算,學校每年共計減少排污約21萬t,合同期內可減少排污總量達210萬t。
(1)確定合同節水管理模式,設置專項基金。根據學院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合同節水管理模式,確定好合同節水管理建設內容,是高校合同節水管理項目建設能否順利推進的關鍵。我們從熱水管理產生的收益中拿出一部分收益設立“節水項目維護基金”,為校園管網和設施設備維護和日常運維提供資金保障,確保供水設施維護保養、維修材料、維護人員“三到位”,確保供水設施正常運行,確保節水效果[5]。設立“節水項目維護基金”,是推進高校合同節水管理工作的經費保障。
(2)搭建節水效益與管理融合體系。將節水服務企業的節水效益與節水管理服務工作掛鉤,是確保合同節水運行管理暢通和服務及時到位的保障。由于節水與企業效益掛勾,極大提高企業維修維護供水設施的積極性和及時性。制定完善校園節水用水管理制度和節水獎罰措施,形成節水管理的長效機制,是推進高校合同節水管理工作的制度保障。
(3)探索創新特色節水項目。開展節水特色項目建設,發揮水利類院校服務節水型社會建設的優勢。把節水型高校建設與水利類專業相結合,開展節水教育教學實訓基地建設,對節水知識的普及、節水技術的應用與推廣可以起到示范引領作用,對幫助學生樹立節水意識,建立科學、節能、綠色、環保的用水理念起到很好的推動作用。
節水型高校的建設需要長期的探索與堅持,并結合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調動各個主體的積極性,促進相關問題的解決。2020 年以來,廣西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在相關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通過實施合同節水管理取得了明顯的成績,同時也進一步展示出合同節水管理后續實施過程中的發展空間,為其他高校實施合同節水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