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娟,溫劍蕓,廖建玉,宗靜,黃珊珊
(江西省腫瘤醫院胸部腫瘤放療科,江西 南昌 330029)
肺癌屬于一種常見腫瘤,化療為該病治療常用手段[1]。肺癌患者采用化療方式雖可殺滅腫瘤,但同時也會損傷正常組織,增加患者口腔黏膜炎的發生風險,不僅影響患者的正常進食,且也會引起味覺失常、營養不良等一系列不良反應,甚至治療被中斷,所以應采用合理的口腔黏膜炎防治方法,確保治療工作順利開展[2]。基于此,94例肺癌患者為例,探究含漱低溫康復新液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94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2019年3—8月收治的47例納入對照組,將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47例患者納入實驗組。對照組男37例,女10例;年齡32~85歲,平均(58.5±8.8)歲。實驗組男38例,女9例;年齡33~85歲,平均(59.0±8.7)歲。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口腔護理:患者每天使用軟毛牙刷及含氟牙膏早晚清潔牙齒,時間>3 min,化療前1 d開始晨起后晚睡前、三餐后使用淡鹽水漱口,并反復多次做吸吮、鼓腮動作,保持3~5 min后吐掉,持續至本次化療療程結束,每次化療完成后觀察患者口腔黏膜狀況。按照患者的營養及口腔情況,為患者制定針對性食譜。囑患者多飲水,確保每天飲水量>2 500 mL,遵循少食多餐原則,多進食水果、蔬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少進食巧克力、餅干等易引起菌斑集聚的食物,避免細菌繁殖;不可進食過硬、過熱、較強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防口腔黏膜損害。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患者低溫(0~10℃)康復新液含漱護理;將漱口液放置于溫度在0~10℃冰箱中,化療前與化療后的10 min分別予以患者10 mL的低溫(0~10℃)康復新液,頭稍微向后側仰,確保其可充滿口腔,沖洗至咽喉位置,反復多次做吸吮、鼓腮動作,連續3~5 min吐掉,含漱康復新藥液30 min內不可飲水、進食。使用低溫康復新液一直到本次化療療程完成。為患者發放低溫康復新液登記本,由主班護理人員保管。化療前10 min,護理人員應告知患者先含漱低溫康復新液,然后再化療;完成化療藥物輸液后的10 min內,再予以患者低溫康復新液含漱。護理人員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口腔黏膜實際情況,為患者開展心理干預,確保消除患者的恐懼感、焦慮感,以提升患者的治療積極性、配合度,及時采集患者口腔黏膜潰瘍面上的分泌物,并開展藥敏試驗從而便于醫生為患者制定治療計劃提供科學依據,嚴格根據醫囑要求予以患者低溫康復新液含漱。
上述治療兩組均在化療第1天開始。
1.3 觀察指標 ①口腔黏膜炎發生情況:按照WHO口腔黏膜炎分級標準將黏膜炎程度分為5級,0級:口腔黏膜正常;I級:口腔黏膜有疼痛、紅斑出現;Ⅱ級:口腔黏膜有潰瘍、疼痛的現象,影響進食;Ⅲ級:潰瘍或疼痛嚴重,僅能進食流質食物;Ⅳ級:難以進食。②疼痛情況:使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估患者疼痛情況:總分為10分。分為4個等級,0分:無任何疼痛感:1~3分:輕微疼痛;4~6分:中度疼痛,影響工作,但不影響生活;7~10分:疼痛感嚴重,影響工作和生活。③統計患者化療后發生口腔黏膜炎的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黏膜炎發生率比較 治療后,實驗組Ⅱ級、Ⅲ級、Ⅳ級口腔黏膜炎發生率分別是8.51%、8.51%、2.13%,均低于對照組的23.40%、25.53%、34.0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黏膜炎發生率比較[n(%)]
2.2 兩組化療后發生口腔黏膜炎時間比較 化療后,實驗組發生口腔黏膜炎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化療后發生口腔黏膜炎的時間比較(±s,d)

表2 兩組化療后發生口腔黏膜炎的時間比較(±s,d)
?
2.3 兩組患者疼痛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V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治療后,實驗組V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s,分)

表3 兩組疼痛情況比較(±s,分)
?
肺癌化療的藥物中,紫杉醇是一種高度致口腔黏膜受損的藥物,患者在用藥后很易導致口腔黏膜損傷,從而引起口腔黏膜炎,因此,化療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成為肺癌化療的一種不良反應[3-6]。該病變主要以局部水腫、發紅、形成潰瘍等為主要特征,患者會產生疼痛感,甚至影響患者的進食。因此,為化療患者有效預防口腔黏膜炎發生,是幫助患者改善生活質量、提升治療療效的重點[7-9]。
冷療法屬于一種常用的降溫方式,是指使用溫度較低的物質放置于在人體表面,從而達到降低人體溫度的目的,多采用冰水、冰塊等降溫方式,該種方式經濟實用且操作簡單[10]。口腔疾病利用冷療法能收縮口腔局部的小血管,明顯減少局部組織血流量,明顯降低細胞中的生物酶活性,并能延緩口腔中細菌繁殖速度,明顯減慢口腔黏膜有絲分裂,減輕黏膜炎癥反應,進而減輕藥物的細胞毒性作用[11-16]。采用低溫方式防治化療導致的口腔黏膜炎可起到較好的效果。康復新液屬于一種防治口腔黏膜炎的常用制劑,該藥物主要是從美洲大蠊幼蟲干燥蟲體中提取,主要包含表皮生長因子、多元醇類、肽類、氨基酸,可起抗感染、減輕水腫、炎癥,增強免疫力等效果。同時,康復新液也可有效疏通變窄、阻塞的血管腔,促進創面愈合,且對創面上中性粒細胞能起保護效果,也可有效維持細胞內肌動蛋白功能,降低化療藥物針對中性粒細胞造成的損傷[17-19]。臨床上采用低溫康復新液治療肺癌化療后口腔黏膜炎的不良反應較少,針對瘺管、壓瘡、潰瘍創傷面愈合可起到積極效果。因此,聯合使用康復新液低溫處理后的含漱,通過冷療物理方式和康復新液本身藥理作用結合防治肺癌化療后的口腔黏膜炎可起較好的效果,從而對幫助患者延長發生口腔黏膜炎的時間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化療后,實驗組發生口腔黏膜炎時間為(8.61±1.03)d,長于對照組的(3.33±0.37)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3.074,P<0.05)。與此同時,康復新液在防治放射性的口腔黏膜炎方面效果顯著,可幫助該類患者鎮痛消炎、抗細胞氧化、抑制細菌、調節免疫等,能幫助患者明顯緩解炎癥水腫,促進用藥位置的血液循環,將該藥液采用低溫方式處理后為患者給藥,從而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VAS評分為(3.67±0.58)分,低于對照組的(5.69±1.03)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11.715,P<0.05)。杜心美[20]指出康復新液能促進血管再生、肉芽組織成長,可幫助患者有效改善創面微循環,消除炎癥、水腫等,也能促進潰瘍創面的愈合,在防治口腔黏膜炎方面療效顯著;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患者0級、Ⅰ級口腔黏膜炎發生率分別為33.33%、22.22%,明顯高于參考組,Ⅳ級、Ⅲ級、Ⅱ級發生率均低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本研究結果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實驗組Ⅱ級、Ⅲ級、Ⅳ級口腔黏膜炎發生率分別為8.51%、8.51%、2.13%,均低于對照組的23.40%、25.53%、34.0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3.887,=4.821,16.157,P<0.05)。
綜上所述,低溫康復新液含漱防治肺癌化療后口腔黏膜炎的效果顯效,可幫助患者緩解疼痛感,降低黏膜炎發生程度,延緩發生口腔黏膜炎時間,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