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時學
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尚無定論,但它對世界各國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影響已經顯露無遺。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疫情對巴西和其他一些拉美國家的影響尤其引人注目。
以巴西為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接近1910萬,累計死亡53萬多人。巴西副總統莫朗說,死亡人數已經超過了“常識中的極限”。拉美疫情防控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絕大多數拉美國家的政府缺乏一個科學的、有效的抗疫戰略。這與其對病毒危害性缺乏全面、深入認識有關。此外,拉美的制造業基礎較為薄弱。因此,疫情暴發后不久就出現了抗疫物資緊缺的情況。一些拉美人甚至刊登廣告,愿意用自己的土地換取氧氣。
而且,在拉美,一方面由于民眾具有熱情奔放、喜歡社交的特點,另一方面由于許多人在非正規部門中謀生,不外出工作就無法獲取收入,所以“封城”或居家隔離的規定難以得到很好的遵守。整體來看,疫情對經濟、社會和政治的影響已經給拉美帶來更大挑戰。
在經濟領域,拉美面臨著再次陷入“失去的十年”風險。這一擔憂并非空穴來風。如在過去的兩年,拉美經濟下降幅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毫無疑問,為了盡快刺激經濟復蘇,拉美有必要獲取更多的外國投資并擴大出口。
在社會發展領域,疫情使拉美的貧困人口大幅度增長,失業率快速上升,社會治安不斷惡化,維系社會穩定的難度在增加。
在政治領域,疫情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例如,雖然厄瓜多爾在今年4月的大選中選出了一位右翼總統,從而使這個南美洲國家的政治風向標從左向右轉,但在6月6日舉行的秘魯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高舉左翼旗幟的佩德羅·卡斯蒂略卻勝出,從而使拉美左翼“扳回一城”。可以預料,這種左右“拉鋸”的態勢,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作為拉美地區最大的國家,巴西的疫情及其帶來的影響具有非常大的代表性。應該注意到,正因為經濟衰退和社會治安惡化,巴西政局的發展趨勢似乎也出現更多的不確定性。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與巴西將在2022年舉行大選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7月11日,巴西最有影響力之一的右翼媒體《圣保羅州報》刊文要求總統博索納羅下臺。希望連選連任的博索納羅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阻力。一是博索納羅的政績乏善可陳,尤其是他在抗疫過程中作出的錯誤決策以及涉嫌貪腐的指控,都使他的聲望嚴重受損。近日,巴西全國各地舉行了疫情暴發以來最大的示威游行,抗議博索納羅政府抗疫不力。
二是巴西最高法院大法官在今年3月已廢除此前對前總統盧拉的“貪污罪”裁決,從而使他獲得了參加2022年競選巴西總統的資格。盧拉總統曾當政8年,在低收入階層和左翼群體中擁有很好的“口碑”。那時,巴西的國際地位也比現在高得多。所以,當下不少巴西民眾對盧拉重新上臺執政抱有期待。
拉美國家在疫情中的經歷表明,病毒雖小但它既能阻礙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也會對政局產生難以預料的后果。而只有努力防控疫情,全力恢復經濟,才能給國家帶來更多確定性。▲
(作者是上海大學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