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傅山是書法史上的通人、奇才,也是書史上不可多得的個案。其性穎悟,通曉經史、諸子、釋老之學、醫學,又剛直不阿,具有強烈的反叛意識和批判精神,頗有『大器』資質。崇禎年間以一介布衣為山西提學袁氏訟冤,名震朝野。康熙年清廷特封其『中書舍人』,他不謝恩不接受,其鐵骨如此。其書法傳統功基深厚,樸實古拙,以篆隸筆法作書,骨力洞達,宗法顏體又參『鐘王』,極具創新精神,可謂清代金石學之源。其『拙巧』藝術主張,是對『趙董』書法靡靡之音的反動,影響之深之廣迄今。聯想到當代書法充斥『尚俗』『尚媚』『尚奴』惡習,傅山的藝術主張和實踐,尤其其為人,對當代書法不無警示意義。本期專題集中了傅山多幅代表作以及相關研究文章,以饗讀者。

[清]傅山 草書臨王獻之府君帖軸 259cm×91cm 紙本 山西省聚真精舍古藝術研究院藏釋文:獻之曰:極熱。敬惟府君。此月內得書來,幾時得此消息。軍中極悶悶,患膿不能潰,意甚無賴。君有好藥,時復與府中。多少極濟事耶。山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