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陽
(北京漢琨中醫醫院中醫內科,北京 100142)
過敏性鼻炎主要是指機體敏感性增加從而導致發生在鼻腔黏膜的變態性疾病,主要癥狀為鼻塞、鼻癢以及頻繁打噴嚏,部分伴有眼干、眼癢、流淚及喘息等[1]。近年來,過敏性鼻炎患者逐漸呈現遞增趨勢,其中女性患者相對較多,且以陽虛型過敏性鼻炎較為常見[2]。臨床主要用相關藥物進行對癥治療,在疾病發生時主要用抗膽堿、激素以及抗組胺類藥物有效阻斷其炎性反應,緩解臨床癥狀,但停藥后易出現反復,且因長期用藥易導致耐藥性,不利于預后[3-4]。本研究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治療過敏性鼻炎陽虛型療效滿意,報道如下。
共48例,均為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女性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24例。研究組年齡18~60歲,平均(42.3±5.1)歲;病程3個月~8年,平均(3.8±1.3)年;味覺減退6例,鼻癢7例,鼻塞11例。對照組年齡20~62歲,平均(42.6±5.2)歲;病程5個月~9年,平均(4.0±1.4)年;味覺減退者5例,鼻癢6例,鼻塞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對照組用氯雷他定片10mg,日1次,口服。
研究組用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藥用麻黃12g,制附子12g(先煎30min),地龍12g、當歸、白芷、蒼耳子、遠志各10g,鵝不食草15g,細辛4g。血瘀加丹參、赤芍各12g,微惡風加荊芥、防風各9g,鼻塞嚴重加辛夷12g,情緒急躁加柴胡、郁金各9g,舌苔厚膩加法半夏、生姜各9g。水煎,日1劑,分早晚2次餐后服。
兩組均治療1周后觀察療效。
證候評分,依據打噴嚏、流涕、鼻塞及鼻癢的嚴重程度進行判定,并根據其證候由無到重,分別記作0~3分,分值越高說明證候越嚴重。
不良反應,主要包含口干、頭痛以及嗜睡等。
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鼻塞、咳嗽及流鼻涕等癥狀消失為臨床治愈。臨床癥狀顯著改善,且改善程度在51%以上為顯效。臨床癥狀有所好轉,改善程度21%~50%為有效。臨床癥狀無任何改善或加重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證候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證候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證候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噴嚏 流涕 鼻塞 鼻癢對照組 24 2.1±0.5 2.3±0.7 2.3±0.4 1.9±0.5研究組 24 0.5±0.2 0.4±0.1 0.5±0.1 0.3±0.1 t 10.638 10.112 10.021 10.007 P<0.05 <0.05 <0.05 <0.05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例(%)
過敏性鼻炎屬中醫“鼻鼽”“鼻淵”范疇。由于先天稟賦不足或腠理疏松以及肺衛、腎陽不足而致。癥狀以鼻塞、鼻癢、陣發性噴嚏以及清水樣鼻涕為主[5]。肺衛、腎陽氣虛,風寒則乘虛而入是導致過敏性鼻炎陽虛型的重要病機。治療應以溫經散寒,宣通鼻竅為主。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方中麻黃振衛陽、散外寒,附子溫通全身陽氣,細辛辛溫通透、溫通寒痹,當歸、蒼耳子、鵝不食草、遠志、白芷通經絡、散風寒、宣通鼻竅、溫振肺衛。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還有抗炎及免疫調節的功能,通過對機體內免疫功能進行有效調節,從而到達較好的治療效果[6-7]。此外,藥理研究證實,麻黃甲醇提取物的抗炎功能較好,同時對于病原微生物具有較好的抵抗效果,附子則具有鎮痛、抗炎功能,有助于改善循環,促進肢體抗病能力的顯著提高[8]。細辛則能夠抗變態反應,同時具有免疫抑制功能。黃芪能夠促進機體免疫力的顯著提高,且具有抗菌、保肝利尿的效果[9]。
麻黃附子細辛湯加味治療過敏性鼻炎陽虛型有較好臨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