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紅江
(河南省嵩縣中醫院康復科,河南 嵩縣 471401)
脊髓損傷多因外力間接或直接作用于脊髓導致,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且該疾病具有高發生率、高致殘率等特點[1]。脊髓損傷常會引起多種后遺癥發生,尿失禁為脊髓損傷后嚴重的后遺癥之一,包括壓力性尿失禁、充溢性尿失禁、混合性尿失禁等,若未得到及時治療,可能會引發泌尿系統感染,病情嚴重者甚至導致腎功能衰竭[2-3]。本研究用補中益氣湯合真武湯與膀胱功能訓練結合治療脊髓損傷后遺尿失禁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我院收治的脊髓損傷后尿失禁患者,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年齡32~61歲,平均(43.25±2.15)歲;病程2~8個月,平均(5.14±1.32)個月;脊髓損傷為頸5例,胸17例,腰18例;尿失禁程度為Ⅲ度18例,Ⅳ度22例。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年齡33~60歲,平均(43.69±2.09)歲;病程3~9個月,平均(5.21±1.24)個月;脊髓損傷為頸6例,胸15例,腰19例;尿失禁程度為Ⅲ度17例,Ⅳ度2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X線、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確診為脊髓損傷且尿動力學檢查后存在逼尿肌反射亢進;②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③配合度理想;④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孕期或哺乳期女性;②凝血功能障礙;③過敏體質;④合并惡性腫瘤;⑤伴有高血壓、糖尿病;⑥合并肝、腎等器官功能衰竭。
兩組均進行膀胱功能訓練。①刺激法:采用牽拉陰毛、刺激肛門、擠壓陰莖等方式刺激患者敏感點,促進反射性排尿;②會陰部肌肉收縮運動:指導有規律的做往上提收肛門與尿道口訓練,一提一收為1次,維持時間為5~10s,10次為1組,每天訓練3組;③飲水計劃:指導患者每天上午6:00~下午8:00之間每小時飲用150mL水,包括吃飯時喝湯量,夏秋季每天飲水量2500~3000mL,春冬季每天飲水量2000~2500mL。④冷熱交替沖洗膀胱法:選取2個間歇導尿時間,首先灌注250mL40oC的0.9%氯化鈉溶液,并保留5min,依據熱脹冷縮原理,促進逼尿肌放松,再引出灌注液,然后再灌注250mL4oC的0.9%氯化鈉溶液,并保留5min,依據熱脹冷縮原理,促進逼尿肌收縮,再引出灌注液,日2次。
觀察組加用補中益氣湯合真武湯治療。藥用黨參15g,陳皮15g,黃芪20g,當歸15g,續斷15g,升麻10g,桂枝15g,白術15g,金櫻子15g,肉桂10g,炒白芍15g,茯苓15g,蒸附片10g,柴胡10g,甘草10g。日1劑,加水煎至200mL,分3次溫服。
兩組均連續治療3個月。
尿動力學指標:治療前與治療3個月后,分別參照尿動力學指標評估排尿功能,使用尿動力檢測儀(廣州市普東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型號Ndly11)檢測兩組膀胱最大容量(MCC)、最大尿流率(Qmax)、充盈末期逼尿肌壓(Pdet)、最大尿道閉合壓(MUCP)。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使用改良Barthel指數(MBI評分)[4]對日常生活活動能力進行評估,共包括10個條目,總分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
兩組治療前后排尿功能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排尿功能比較 (±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排尿功能比較 (±s)
時間 組別 例 MCC(mL) Qmax(mL/s) Pdet(cmH2O) MUCP(cmH2O)治療前 觀察組 40 310.20±35.24 4.24±1.18 61.30±7.58 33.96±4.28對照組 40 312.54±36.10 4.64±1.14 61.78±7.10 33.88±4.24 t 0.293 1.542 0.292 0.084 P 0.770 0.127 0.771 0.933治療后 觀察組 40 395.62±37.84 6.98±0.82 46.59±7.57 50.68±7.94對照組 40 364.21±34.57 5.76±1.14 53.24±6.98 41.25±7.41 t 3.876 5.495 4.085 5.492 P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治療前后MBI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BI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MBI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觀察組 40 61.58±8.46 91.24±3.26 20.690 0.000對照組 40 62.84±7.98 86.45±2.88 17.601 0.000 t 0.685 6.964 P 0.495 0.000
脊髓損傷為臨床發病率較高的一種疾病,具有較高的致殘率與病死率,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5]。尿失禁為脊髓損傷后常見的一種后遺癥,該疾病不僅會影響排尿功能,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日常生活能力[6]。膀胱功能訓練為西醫治療該疾病常用的干預方法,且具有一定療效。膀胱功能訓練通過采用刺激法、會陰部肌肉收縮運動、制定飲水計劃、冷熱交替沖洗膀胱法,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自主排尿,提高排尿功能,但單獨使用干預效果不夠顯著[7]。
中醫認為,脊髓損傷后常導致脾腎氣虛、膀胱失約等現象,從而極易引發尿失禁。尿失禁屬中醫“遺尿”“小便不禁”范疇。因此,治療應以溫陽利水、益氣升陽為主[8-9]。補中益氣湯及真武湯分別出自《脾胃論》與《傷寒論》中,兩種湯劑加減有益氣、溫陽、利水作用[10]。研究結果顯示,兩組MCC、Qmax、MUCP較治療前高、且觀察組更高,Pdet較治療前低、且觀察組更低,表明中藥與膀胱功能訓練結合治療脊髓損傷后尿失禁可有效改善排尿功能。補中益氣湯合真武湯藥方中黃芪利尿、補氣固表,黨參、陳皮、白術、蒸附片、陳皮溫陽益氣健脾,茯苓利水滲濕,當歸補氣活血,炒白芍養血斂陰,柴胡、升麻升舉陽氣,桂枝助陽化氣,續斷補肝腎,金櫻子收澀固脫,肉桂補火助陽,甘草調和諸藥[11-12]。諸藥合用,共奏溫陽利水、補中益氣之功。此外,兩組MBI評分較治療前均較高、且觀察組更高,提示聯合治療還有助于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其原因可能與排尿功能得到顯著改善,身體逐漸恢復存在一定關聯。
綜上所述,中藥結合膀胱功能訓練治療脊髓損傷后遺癥尿失禁效果較好,可有效改善排尿功能,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