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征
(河南省永煤集團總醫院甲乳外科,河南 商丘 476600)
乳腺癌是女性多發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高達7%~10%[1]。目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是主要治療手段,術中需施行腋窩淋巴結清掃,易造成淋巴回流障礙,增加上肢淋巴水腫風險。上肢淋巴水腫是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可造成不同程度疼痛及患肢功能障礙等,影響生活質量。本研究觀察參芪利水湯聯合淋巴按摩對乳腺癌上肢淋巴水腫的防治效果,報道如下。
共94例,均為2017年2月至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7例。觀察組年齡36~78歲,平均(58.68±4.11)歲;臨床分期為Ⅰ期27例,Ⅱ期20例;病理分期為浸潤性小葉癌25例,浸潤性導管癌22例;合并癥高血壓10例,糖尿病7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例。對照組年齡38~83歲,平均(59.53±4.36)歲;臨床分期為Ⅰ期25例,Ⅱ期22例;病理分期為浸潤性小葉癌27例,浸潤性導管癌20例;合并癥高血壓11例,糖尿病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兩組年齡、臨床分期、病理分期、合并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經病理檢查確診為乳腺癌,接受乳腺癌改良根治術治療;②積極參與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手術或麻醉禁忌;②凝血功能障礙;③腫瘤遠處轉移;④局部潰爛或有出血傾向;⑤治療依從性差;⑥其他原因所致上肢淋巴水腫;⑦妊娠或哺乳期;⑧存在自身免疫性疾病;⑨合并變態反應性疾病;⑩合并心血管疾病;?合并其他急慢性嚴重疾病;?本研究相關藥物過敏。
剔除標準:①未嚴格根據實驗方案用藥,治療過程中采取其他治療方案,或換用其他藥物,無法準確評估療效者;②治療過程中因不良反應而終止。
兩組均術后肢體功能鍛煉,并避免壓迫患肢。淋巴按摩取仰臥位,外展患肢,顯露肩頸;滑石粉涂抹按摩區域,中環指緩慢輕柔環形按揉頸部淋巴結群處、鎖骨區皮膚,15~20次;患肢內至外側,前臂至上臂,做L型按揉,15~20次;從患肢遠端雙手推至鎖骨區,15~20次,按摩時需避開腋窩處敏感部位,每周5次。共4周。
觀察組加用參芪利水湯。藥用黃芪30g,土茯苓30g,薏苡仁30g,黨參20g,雞血藤15g,半枝蓮15g,紅花10g,當歸10g,赤芍10g,豬苓10g,路路通10g,川芎10g,延胡索10g,桂枝10g,桑枝10g,木瓜9g。日1劑,水煎2次,各取汁250mL,混合均勻后早晚分服。連續用藥4周。
上肢淋巴水腫發生率,根據腫脹程度分為3級,輕度水腫為患肢上臂周徑比健側長大3cm之內,中度水腫為患肢上臂周徑比健側長3~6cm,重度水腫為患肢上臂周徑比健側大大于6cm。
中醫證候積分。癥狀包括肢體沉重感、肢體麻木、肢體疼痛,根據癥狀輕重程度計分0~3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
上肢功能和生命質量變化。用上肢功能評定表(DASH)測評上肢功能,共0~100分,分值越高表示功能恢復越差;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質量測定量表(FACT-B)測評生命質量,共0~144分,評分越高表示生命質量越高。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兩組上肢淋巴水腫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上肢淋巴水腫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肢體沉重感 肢體麻木 肢體疼痛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 2.46±0.21 0.58±0.10 2.52±0.31 0.47±0.11 2.38±0.34 0.47±0.14對照組 47 2.49±0.23 1.12±0.22 2.48±0.34 1.20±0.28 2.40±0.36 1.31±0.22 t 0.660 15.319 0.596 16.636 0.277 22.084 P 0.511 <0.001 0.553 <0.001 0.783 <0.001
兩組治療前后DASH、FACT-B評分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DASH、FACT-B評分比較 (分,±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DASH、FACT-B評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DASH FACT-B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47 86.12±5.10 35.74±4.33 68.96±6.14 112.35±8.10對照組 47 85.24±5.33 52.47±4.85 70.01±6.32 93.24±7.57 t 0.818 17.641 0.817 11.817 P 0.416 <0.001 0.416 <0.001
觀察組用藥期間未出現不良反應情況。有2例因中藥湯劑苦,出現惡心反應,之后通過調整藥物服用方式(多次小口服用),逐漸適應,順利服用。
乳腺癌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是乳腺癌術后常見并發癥,術中切除原發病灶同時需在患側進行淋巴結清掃,可有效預防術后復發和轉移,但同時也破壞了淋巴組織,造成富含高蛋白的淋巴液異常停聚,引發上肢淋巴水腫并伴有僵硬、疼痛、沉重感和麻木等癥狀。
目前,針對術后上肢淋巴水腫,西醫主要采取藥物及物理療法方式防治,其中西藥雖能有效緩解癥狀,但藥物治療會產生一系列并發癥及藥物副作用,而物理療法中,淋巴按摩是防治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上肢淋巴水腫有效方式,通過手法按摩能促進淋巴循環,減輕腫脹程度,但該療法起效慢,部分患者仍存在上肢淋巴水腫風險[2]。
上肢淋巴水腫屬中醫“脈痹”“水腫”范疇。手術后氣血虧虛和脈絡損傷,機體運化水濕功能失調,津液循經不暢,積聚于患處致水腫,故防治當以活血通絡、扶正益氣為原則[3]。參芪利水湯通絡除濕、利水。方中黃芪益氣升陽、補肺健脾,薏苡仁清熱除痹、健脾滲濕,土茯苓通利經脈、除濕解毒,黨參祛痰止咳、補中益氣,雞血藤通絡舒筋、補血活血,半枝蓮化瘀利尿、清熱解毒,紅花、延胡索去瘀止痛、活血通經,當歸調經止痛、補血活血,赤芍散瘀止痛、清熱涼血,豬苓利水除濕,路路通、川芎祛風止痛、利水通經、活血行氣,桂枝平沖降氣、助陽化氣。諸藥合用,共奏通絡除濕、調暢氣機、散瘀止痛之效[4-6]。藥理研究證實,黃芪主要成分包括多糖、皂巧類、黃醜類、脂肪酸、維生素、類固醇及微量元素等,黃芪有效成分可通過利尿擴張周圍阻力血管,降低肺動脈壓,改善心肺功能;同時黃芪可通過抗氧化作用產生自由基抑制作用,從而清除體內過剩自由基,進一步延緩脂類過氧化,延長細胞壽命,進而達到抗衰老作用;此外黃芪可減輕化療所致造血功能細胞損傷。土茯苓具有抗癌、增強免疫作用,并可促進血液循環,減輕腫脹程度。半枝蓮具有抑菌、抑瘤、免疫調節等作用。川芎具有鎮痛鎮靜作用,同時可促進腎臟血流,增強機體排水功能,降低局部水腫[7-8]。研究發現,觀察組上肢淋巴水腫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證候積分、腫脹程度低于對照組,提示參芪利水湯結合淋巴按摩能降低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上肢淋巴水腫風險,降低腫脹程度。此外,上肢功能障礙是上肢淋巴水腫主要表現之一,研究發現,治療后觀察組FACT-B評分高于對照組,DASH評分低于對照組,表明參芪利水湯聯合淋巴按摩改善上肢功能、提升生命質量具有突出效果。此外,觀察組在淋巴按摩基礎上加用參芪利水湯并未出現不良反應,提示參芪利水湯用藥安全性高。
綜上所述,參芪利水湯聯合淋巴按摩治療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上肢淋巴水腫可減輕患肢腫脹程度,緩解臨床癥狀,促進上肢功能恢復,改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