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岢
(河南省平頂山市中醫(yī)醫(yī)院心內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冠心病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引發(fā)的血管腔狹窄所致,或因功能性改變造成心肌缺血、缺氧或壞死性心臟病。心絞痛是冠心病常見的急癥,現(xiàn)代醫(yī)學對于冠心病心絞痛的給予抗炎、吸氧等基礎治療,并采用硝酸酯類藥物擴張血管,雖可緩解病情,但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各臨床癥狀,病情易反復,遠期效果不佳[1-2]。冠心病穩(wěn)定性心絞痛屬中醫(yī)“胸痹”范疇。氣滯血瘀證是常見證型,治療以行氣活血化瘀為主,佐以補益藥物,祛邪不傷正[3]。本研究以中西藥合用治療冠心病穩(wěn)定性心絞痛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80例,均為我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0例。研究組女19例,男21例;年齡40~79歲,平均年齡(61.17±3.02)歲;病史9個月~5年,平均病史(2.61±0.74)年。對照組女17例,男23例;年齡43~80歲,平均年齡(61.02±3.14)歲;病史8個月~5年,平均病史(2.65±0.80)年。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西醫(yī)符合《內科學》[4]中疾病相關診斷標準。存在典型心絞痛發(fā)作癥狀,發(fā)作時心電圖示出缺血性改變,或平板運動實驗呈陽性,冠狀動脈造影顯示分支血管管腔狹窄程度大于50%。中醫(yī)符合《中醫(y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氣滯血瘀證辨證標準。表現(xiàn)為胸部疼痛,胸脅脹滿,心悸,善太息,脘痞噯氣,舌質紫暗,脈弦澀。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前3個月內未服用影響研究結果的藥物,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不符合氣滯血瘀證診斷標準,伴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肝腎功能障礙,存在其他系統(tǒng)嚴重腫瘤,存在藥物禁忌證,依從性差,無法按時服藥。
兩組均用口服硝酸甘油片(山西振東安特生物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4020584)0.5mg,1日1次;阿司匹林腸溶片(靈源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5021527)50mg,1日1次;阿托伐他汀鈣片(Pfizer Inc.,國藥準字H20170215)10mg,1日1次;美托洛爾緩釋片(仁和堂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3964)0.1g,1日1次。
研究組加用宣痹消痛方。冰片3g,人參、三七各6g,郁金、川芎各9g,延胡索10g,丹參24g。水煎取汁300mL,早晚餐后服用,1日1劑。
兩組均用藥14天。
觀察心絞痛持續(xù)時間、心絞痛發(fā)作頻率及硝酸甘油使用量變化情況。
中醫(yī)證候積分評估胸部疼痛,胸脅脹滿,心悸,善太息,脘痞噯氣癥狀改善情況,依據(jù)癥狀無、輕度、中度、重度賦予0、2、4、6分,癥狀越嚴重,評分越高。
血液流變學檢測全血低切黏度、全血高切黏度、血漿黏度。
臨床癥狀療效: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明顯好轉,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幅度大于90%,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70%~90%為顯效。癥狀及體征較治療前好轉,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90%,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下降30%~70%為有效。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幅度小于50%,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幅度小于30%為無效。
心電圖療效。心電圖檢查可見ST段回升至正常水平,或倒置T波轉為直立曲線為顯效。心電圖檢查可見ST段回升幅度大于等于0.05mV,未達正常,主要導聯(lián)倒置T波變淺幅度大于等于50%為有效。心電圖表現(xiàn)無任何改變?yōu)闊o效。
兩組癥狀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癥狀療效比較 例(%)
兩組心電圖療效見表2。

表2 兩組心電圖療效比較 例(%)
兩組臨床指標見表3。
表3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s)

表3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s)
每周硝酸甘油使用量(片/d)治療前研究組40 8.52±0.74 3.22±0.74 4.36±1.25對照組40 8.60±0.71 3.23±0.72 4.34±1.27 t 0.493 0.061 0.071 P 0.623 0.951 0.944治療后研究組40 2.23±0.78 1.04±0.48 1.08±0.27對照組40 4.16±0.95 1.89±0.87 1.89±0.75 t 9.931 5.410 6.427 P 0.000 0.000 0.000時間 組別 例心絞痛持續(xù)時間(min)心絞痛發(fā)作頻率(次/d)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時間 組別 例 胸部疼痛 胸脅脹滿 心悸 善太息 脘痞噯氣治療前 研究組 40 3.58±0.74 3.61±0.85 3.70±0.88 2.97±0.62 2.80±0.76對照組 40 3.60±0.72 3.66±0.82 3.69±0.87 2.98±0.63 2.75±0.70 t 0.123 0.268 0.051 0.072 0.306 P 0.903 0.790 0.959 0.943 0.760治療后 研究組 40 0.98±0.05 0.91±0.04 0.84±0.03 0.72±0.02 0.49±0.03對照組 40 1.26±0.14 1.35±0.16 1.31±0.18 1.14±0.19 1.26±0.11 t 11.912 16.873 16.289 13.904 42.712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見表5。
表5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表5 兩組血液流變學指標比較 (±s)
血漿黏度(mPa·s)治療前 研究組 40 10.81±1.95 4.45±0.73 1.93±0.14對照組 40 10.92±1.94 4.51±0.80 1.90±0.16 t 0.253 0.350 0.892 P 0.801 0.727 0.375治療后 研究組 40 9.01±1.32 3.62±0.52 1.21±0.16對照組 40 9.98±1.37 4.13±0.79 1.57±0.18 t 3.225 3.410 9.454 P 0.002 0.001 0.000時間 組別 例 全血低切黏度(mPa·s)全血高切黏度(mPa·s)
中醫(yī)認為,外邪侵襲心脈,閉阻于內,津液不通,血液流動阻塞,瘀痹于內,脈道攣急,從而引發(fā)胸膺部疼痛及滿悶不適;或臟腑功能失常,心失所養(yǎng),心脈攣急,不榮則痛[6]。治療當行氣活血、化瘀止痛。
冠心病穩(wěn)定性心絞痛治療中以預防心肌梗死、猝死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為原則,采用抗血小板藥物、抗缺血治療、β受體阻滯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脂調節(jié)藥物等,在緩解患者病情的同時,可穩(wěn)定斑塊,實現(xiàn)減少心絞痛發(fā)作頻率的目的,但長時間服藥易產(chǎn)生副作用,影響服藥依從性[7]。宣痹消痛方中冰片辛苦微寒,具有散氣、散火、散血、通竅、辟惡之功,可開心竅、止痹痛;人參補脾益肺養(yǎng)心氣,不僅可補氣生血,促進氣旺血生,又可固護正氣;三七化瘀活血定痛,并可祛瘀生新,化瘀不傷正;郁金活血行氣、行氣解郁;川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使氣行血調;延胡索活血行氣止痛,可行血中之氣滯,氣中之血滯;丹參活血祛瘀。諸藥合用,可奏行氣化瘀止痛之效[8-9]。藥理研究表明[10],丹參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減少紅細胞聚集,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冠脈血流量,促進微循環(huán)改善,降低心肌耗氧量,避免心肌細胞損傷,有助于心肌細胞功能的恢復。
中西藥合用治療冠心病穩(wěn)定性心絞痛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