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飛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0)
消化性潰瘍是常見的消化性系統疾病,節律性腹痛、反復發作是該病癥的臨床特點,因胃酸分泌過多造成胃黏膜表層發生潰爛,常伴有噯氣、反酸、灼熱等癥狀,病情嚴重時可出現嘔血、惡心、便血等現象,隨著病情發展,可導致胃穿孔、胃出血等并發癥[1]。質子泵抑制劑四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愈合潰瘍的作用,但易引發正常菌群紊亂,影響效果[2-3]。中醫認為,在氣血運行不暢、臟腑功能失調導致的脾胃受損、脾失健運,治療以增強機體抵抗力及免疫力,增加胃黏膜血流量,促進潰瘍面愈合為目的[4]。本研究用黃芪建中湯聯合西藥四聯療法治療消化性潰瘍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92例,均為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幽門螺桿菌(Hp)感染消化性潰瘍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46例。研究組女20例,男26例;年齡24~63歲,平均(43.71±3.82)歲;病程7~14d,平均(10.58±2.34)d;潰瘍直徑3~11mm,平均(6.50±1.12)mm;十二指腸潰瘍20例,胃潰瘍26例。對照組女21例,男25例;年齡23~65歲,平均(43.16±3.90)歲;病程6~15d,平均(10.63±2.41)d;潰瘍直徑3~10mm,平均(6.48±1.07)mm;十二指腸潰瘍18例,胃潰瘍28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診斷標準:①西醫符合《內科學》[5]相關診斷標準。經內鏡檢查可見胃體處出現橢圓形、線形或不規則形狀潰瘍,潰瘍底部平整,覆蓋有白色或灰白色苔,未見明顯結節,邊界清晰,潰瘍周圍黏膜存在明顯充血征象等。②中醫符合《中醫臨床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脾胃虛寒型辨證標準。臨床表現為胃部隱痛,遇寒或勞累時加重,空腹疼痛加劇,得食后癥狀減輕,食后腹脹,舌質淡舌苔薄白,脈沉細。
納入標準:符合診斷標準,無藥物禁忌證,經14C呼氣試驗檢測Hp檢驗為陽性,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伴有其他全身性疾病,不屬于脾胃虛寒,存在肝、腎、心、肺功能障礙,對研究藥物過敏,妊娠及哺乳期,依從性差,無法完成本研究。
兩組均用西藥四聯療法。奧美拉唑腸溶膠囊(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H20181234)40mg,日1次,于清晨服用;阿莫西林膠囊(四川峨嵋山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99)1.0g,日1次,分2次餐后服用。連續服用5天后改為奧美拉唑腸溶膠囊(AstraZeneca AB,國藥準字H20181234)40mg,日1次,于清晨服用;膠體果膠鉍膠囊(河北扁鵲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4484)150mg,日3次;克拉霉素片(ABBOTT LABORATORIES LIMITED,國藥準字J20171070)0.25g,日3次。
研究組聯合黃芪建中湯治療。藥用桂枝10g,白芍15g,大棗10個,黃芪15g,生姜10g,飴糖50g,甘草10g。日1劑,用冷水煎煮藥物,取汁200mL,日服2次。
兩組均連續用藥3個月。
中醫證候積分包括胃部隱痛、遇寒或勞累時加重、空腹疼痛加劇、得食后緩解、食后腹脹等癥狀改善情況,依據癥狀無、輕度、中度、重度賦予0、1、2、3分,癥狀越嚴重,總評分越高。采集清晨空腹肘靜脈血3mL,離心處理后留取上層血清,采用ELISE法檢測血清中MMP-3及ghrelin,操作均嚴格遵循試劑盒要求進行。行14C呼氣試驗,統計Hp清除率。
胃鏡檢查消化性潰瘍愈合,周圍炎癥消失為痊愈。胃鏡檢查消化性潰瘍愈合面積大于等于75%,周圍炎癥明顯減輕為顯效。消化性潰瘍面積縮小50%~75%,潰瘍數量明顯減少為有效;潰瘍面積縮小小于50%,周圍炎癥未減輕,或潰瘍數量無變化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治療前 治療后 t P研究組 46 10.58±1.94 3.06±0.57 25.224 0.000對照組 46 10.49±1.87 5.78±0.59 16.291 0.000 t 0.227 22.488 P 0.821 0.000
兩組治療前后MMP-3及ghrelin表達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MMP-3及ghrelin表達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MMP-3及ghrelin表達水平比較 (±s)
組別 例 MMP-3 ghrelin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46 1.20±0.34 2.78±0.53 1.80±0.26 1.01±0.18對照組 46 1.21±0.35 2.14±0.34 1.81±0.27 1.29±0.33 t 0.139 6.894 0.181 5.052 P 0.890 0.000 0.857 0.000
兩組治療后Hp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后Hp比較 例(%)
消化性潰瘍屬中醫“胃脘痛”范疇。為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外感邪氣所致,病機為胃氣阻滯、脾胃受損、橫逆犯胃、不通則痛[7]。《醫學真傳》記載:“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調氣以和血,調血以和氣,通也,虛者助之使通,寒者溫之使通,無非通之之法也……”治療以溫中健脾、補血益氣為基本原則。
黃芪建中湯始載于《傷寒雜病論》,由小建中湯加黃芪而成,具有健脾益胃、補中益氣、和胃止痛之效。方中桂枝發汗解表、溫經通陽,白芍養血柔肝、緩中止痛,黃芪固表益氣,生姜溫中止嘔,大棗養血安神、健脾養胃,飴糖益氣養陰,甘草調和諸藥[8]。
黃芪建中湯聯合西藥治療Hp感染消化性潰瘍可提高MMP-3水平,降低ghrelin表達,改善臨床癥狀,提高Hp清除率,縮小潰瘍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