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 濤,武海英
(河南省人民醫院/鄭州大學人民醫院,河南 鄭州 450003)
產后出血是產后血性惡露持續數天不凈,由多種因素誘發,若繼發感染可出現寒戰、低熱等臨床癥狀[1],若不能及時給予有效救治,可導致循環血容量不足,從而引發低血容量休克、多臟器功能障礙等[2-3]。中醫認為產后出血的發生與血熱、氣虛、血瘀密切相關,由沖任受損,氣血運行失常,以致惡露不盡[4]。治療應以補氣養血、活血化瘀、滋陰清熱為主,同時輔以活血涼血和清熱解毒。本研究用補氣涼血湯輔治產后出血血熱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70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治療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5例。研究組年齡21~37歲,平均(28.35±2.12)歲;孕周38~41周,平均(39.16±0.43)周;陰道分娩 25例,剖宮產10例;初產婦22例,經產婦13例。對照組年齡20~38歲,平均(28.41±0.45)歲;孕周37~40周,平均(39.21±0.41)周;陰道分娩 23例,剖宮產12例;初產婦23例,經產婦12例。兩組年齡、孕周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診斷標準:西醫參照《中華婦產科學》[5]中相關標準,子宮復舊不全,血性惡露持續淋漓不盡或反復間隙性惡露、產后腹痛。中醫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6]中相關標準,辨證診斷患者臨床癥狀,確定血熱證型。主要癥狀為產后3周以上惡露不絕,量多,血色紫紅,有臭味,苔薄,舌質紅,脈虛數,煩躁不安,口苦咽干,面色潮紅或見盜汗。
納入標準:①經明確診斷,符合中、西醫診斷標準,超聲檢查無宮腔積液和宮腔光斑;②年齡18~40周歲;③對所用藥物無過敏史;④意識清晰,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妊娠合并子宮肌瘤、胎盤早剝等;②因凝血功能障礙或胎盤原因等導致的產后出血;③中度及以上貧血;④陰道分娩難產;⑤48小時內使用過抑宮縮藥物治療;⑥合并急性盆腔炎、肝功能異常以及血液系統等疾病。
兩組均給予給予米索前列醇片(華潤紫竹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668)0.6mg,日2次;頭孢拉定膠囊(蘇州第三制藥廠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32021144)1.0g,日2次;益母草片(浙江維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90890)1.6g,日3次,連續治療2周。
觀察組加用補氣涼血湯治療。藥用黃芪20g,枸杞子20g,阿膠20g(烊化),生地黃15g,牡丹皮15g,側柏葉炭15g,赤芍15g,蒲公英10g,地榆炭15g。水煎,每天1劑,分早晚服用,連續5天為一療程。若5d后陰道停止流血則停止服用,若仍有出血或B超提示宮腔內回聲異常,則繼續服用2~3個療程。
根據《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進行中醫證候積分評定,包括:出血、神疲乏力、頭暈目眩、面色?白,設0~3分,分值越高代表癥狀越嚴重。②盆腔B超檢查子宮三徑,記錄對比治療前后變化情況。③記錄治療后不同時間點(治療后6h、治療后24h)的失血量,計算公式為失血量=(帶血敷料重-干敷料重)/1.05,④采集治療前、治療后空腹靜脈血5mL,應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血清C反應蛋白(CRP)、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6)水平進行檢測。⑤記錄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情況。
參考《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7]。子宮收縮強度顯著增強,無陰道出血,且臨床癥狀消失為治愈。出血量減少2/3以上,子宮收縮明顯,臨床癥狀明顯改善為顯效。子宮收縮良好,出血量有所減少1/3以上為有效。陰道出血以及子宮收縮均無改善為無效。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出血 神疲乏力 頭暈目眩 面色?白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2.25±0.13 1.01±0.03* 2.43±0.28 0.84±0.17* 2.31±0.26 1.02±0.11* 2.42±0.28 0.95±0.15*對照組 35 2.28±0.20 1.35±0.15* 2.41±0.31 1.25±0.18* 2.40±0.30 1.55±0.28* 2.40±0.21 1.35±0.21*t 0.016 13.149 0.283 9.797 1.341 10.423 0.338 9.169 P 0.987 <0.01 0.778 <0.01 0.184 <0.01 0.736 <0.01
兩組治療后不同時間點出血量及治療前后子宮三徑線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后不同時間點出血量及治療前后子宮三徑線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后不同時間點出血量及治療前后子宮三徑線比較 (±s)
組別 例 失血量(mL) 子宮三徑線(cm3)治療后6h 治療后24h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259.62±14.38 305.81±23.57 302.89±148.08 160.29±50.88對照組 35 348.57±19.64 394.69±32.05 300.30±145.12 200.29±80.75 t 21.619 13.217 0.074 2.479 P<0.01 <0.01 0.941 0.016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IL-8、TNF-α水平比較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IL-8、TNF-α水平比較 (±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血清CRP、IL-8、TNF-α水平比較 (±s)
分組 例 IL-8(μg/L) t P TNF-α(ng/L) t P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35 89.75±9.42 38.79±5.26 27.943 <0.01 35.95±8.36 12.76±3.29 15.271 <0.01對照組 35 89.67±9.49 51.83±7.75 18.271 <0.01 35.89±8.41 21.38±5.96 8.328 <0.01 t 0.035 8.236 0.03 7.491 P 0.972 <0.01 0.977 <0.01

續表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觀察組出現惡心1例,對照組出現發熱1例、潮紅2例,但均為輕度,經臨床觀察及對癥處理未影響治療。
產后出血發病機制復雜,若不進行及時有效治療或控制病癥,可導致失血性休克,并且存在危及患者生命風險。子宮復舊不良、蛻膜殘留、宮腔感染等因素均與產后出血有密切關系,西醫認為也為其主要影響因素相關[8-9],并根據患者的病因病機進行對癥治療,如子宮復舊不全出血者多行抗炎和促進子宮收縮為主藥物治療,但臨床報道見效慢、子宮復舊不佳[10]。另外,對嚴重患者采取清宮術治療,風險大且有可能需多次清宮術,分析產婦產后子宮未復舊,且仍有殘留物,子宮壁與其粘連緊密,故很難進行,這同時增加不良結局風險,同時也給剛分娩完產婦身心造成創傷[11]。研究稱[12],產后出血可引起應激反應,全身炎癥反應導致炎性細胞因子激活,可致血清CRP、IL-8、TNF-α呈高表達水平,從而使組織細胞遭受破壞。
產后出血屬中醫“產后惡露不絕”范疇。《胎產心法》載“產后惡露不止……由于產時損其氣血,虛損不足,不能收攝,或惡血不盡,則好血難安,相并而下,日久不止”,認為產后惡露不絕多為虛損、氣血不調所致。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歷代醫家對其各有見解,并對其進行了辨證分型,如血瘀證、氣虛證、血熱證,三證型又時常相互影響、相互滲透,病因病機多為[13-14]虛實兩端,陰血流失過多而引起虛弱,離經之血則為瘀,瘀血阻滯,外邪乘虛而入;另患者失血較多,陰液虧虛,陰虛生內熱,熱入血室,惡露淋漓不盡。即沖任為病,氣血運行失常。應以補氣攝血、活血化瘀、清熱養陰止血為治則。補氣涼血湯方中黃芪性微溫,可固表補氣,補腎護腎。牡丹皮性微寒,具有清熱涼血和活血化瘀功效;生地黃性寒,可生津清熱,養血滋陰;赤芍性微寒,可止血散瘀、補血養陰,三藥合用可增強其清熱涼血效果。枸杞子可養陰、平補肝腎,與生地黃配伍可增強其清陰虛內熱的效果。側柏葉炭、地榆炭具有涼血止血,消腫斂瘡功效,蒲公英可清熱解毒,消癰散結;阿膠可補血止血。諸藥合用,共奏清熱散瘀、補氣活血之功。藥理研究表明[15],益母草中益母草堿具有興奮子宮平滑肌、促進子宮復舊的作用,發揮活血化瘀、調經利水等功效。
補氣涼血湯輔治產后出血血熱型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