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偉
(河南省鎮平縣中醫院腦病科,河南 鎮平 474250)
腦梗死是以腦血管狹窄、閉塞為主要特征的臨床常見腦血管疾病,可阻斷腦局部正常血流,使腦組織處于嚴重缺血缺氧狀態,甚至出現壞死,進而引起意識障礙、偏癱等[1-2]。治療急性期腦梗死多用營養腦神經、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腦循環、穩定斑塊等[3]。腦梗死屬中醫“中風”范疇,多由正氣虛弱、臟腑氣機功能失調引發,治療應以補氣行氣、祛瘀化痰為主[4]。本研究用中西醫結合方法治療急性期腦梗死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145例,均為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我院診治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研究組73例和對照組72例。研究組男44例,女29例;年齡45~74歲,平均(60.08±6.92)歲;發病時間6~18h,平均(12.42±2.75)h;梗死病灶面積5~16cm2,平均(9.81±2.33)cm2;合并高血壓22例,糖尿病15例,高血脂10例;體質量指數(BMI)19.7~27.1kg/m2,平均(23.16±1.70)kg/m2。對照組男41例,女31例;年齡46~75歲,平均(60.66±6.80)歲;發病時間7~20h,平均(13.01±2.83)h;梗死病灶面積4~15cm2,平均(9.24±2.29)cm2;合并高血壓25例,糖尿病13例,高血脂12例;BMI 19.2~27.0kg/m2,平均(23.33±1.74)kg/m2。兩組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符合急性期腦梗死西醫診斷標準[5]。具有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等危險因素,于活動或安靜狀態下發病,肢體、語言功能障礙等發展迅速,查體存在神經系統定位,顱腦CT等影像學檢查可見低密度病灶。符合氣虛痰瘀型中風中醫診斷標準[6]。半身不遂,舌強語謇,肢體軟弱,偏身麻木,氣短乏力,頭暈目眩,手足腫脹,舌質暗淡,舌苔白滑,脈沉細或弦滑。
納入標準:①符合診斷標準;②無法行溶栓治療;③各項基本生命體征穩定,可配合治療及臨床檢查;④為首次發病;⑤簽署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腦出血;②合并意識障礙、精神類疾病;③心、肝、肺等器官功能衰竭;④合并嚴重傳染性疾病;⑤血液系統疾病;⑥既往神經功能異常史;⑦對本研究所用治療方案存在使用禁忌證。⑧大面積腦梗死;⑨合并嚴重并發癥。
予以低氧流吸氧,維持酸堿、水電解質平衡、營養腦神經,對合并慢性疾病者予以血壓、血糖、血脂調控等基礎對癥治療。用依達拉奉(吉林省輝南長龍生化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0592)30mg加至100mL注射用生理鹽水中,于30min內靜脈滴注完畢,1日2次;阿司匹林(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40236),首劑量為300mg/d,后改為100mg/d長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鈣(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1407)20mg/d口服。
研究組加用小續命湯。炙麻黃6g,防己10g,黨參15g,黃芩10g,生姜6g,桂枝10g,甘草10g,赤芍10g,制附子10g,川芎10g,炒杏仁10g,防風12g。水煎2次取汁約200mL,分早晚2次溫服。
兩組均治療14天后進行效果評定。
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評分評估神經功能,總分0~42分,評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越差。
中醫證候積分,包括頭暈目眩、偏身麻木、氣短乏力3項,根據癥狀無、輕、中、重分別記作0分、2分、4分、6分,即評分越高表示癥狀越嚴重。
放射免疫法測定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神經膠質原纖維酸性蛋白(GFAP)水平。
用SPSS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基本治愈:NIHSS評分降低90%以上。顯效:NIHSS評分降低46%~90%。有效:NIHSS評分降低18%~45%。無效:NIHSS評分降低不及18%或有所升高。
兩組療效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例(%)
兩組NIHSS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見表2。
表2 兩組NIHSS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NIHSS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時間 組別 例 NIHSS評分 頭暈目眩 偏身麻木 氣短乏力治療前研究組 73 15.86±2.03 4.77±0.68 4.53±0.64 4.68±0.65對照組 72 15.37±2.08 4.82±0.61 4.62±0.63 4.76±0.66 t 1.436 0.466 0.853 0.735 P 0.153 0.642 0.395 0.463治療14d后研究組 73 5.34±1.41*2.19±0.42*2.70±0.50*2.42±0.51*對照組 72 7.89±1.78*2.83±0.49*3.38±0.54*3.57±0.56*t 9.569 9.569 7.870 12.932 P<0.001 <0.001 <0.001 <0.001
兩組血清NSE、S100B蛋白、GFAP水平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血清NSE、S100B蛋白水平比較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
組別 例 NSE(ng/mL) S100B蛋白(ng/L) GFAP(ng/ml)治療前 治療14d后 治療前 治療14d后 治療前 治療14d后研究組 73 32.76±3.42 13.81±2.17* 35.15±3.24 19.86±2.17* 9.52±1.30 4.87±0.91*對照組 72 31.91±3.55 18.26±2.64* 35.63±3.30 23.49±2.61* 9.64±1.36 6.14±1.03*t 1.468 11.095 0.884 9.112 0.543 7.871 P 0.144 <0.001 0.378 <0.001 0.588 <0.001
急性期腦梗死屬中醫“中風”范疇[7]。風痰、濕痰阻塞經絡,氣血逆亂,上犯于腦竅,導致神匿竅閉,神機離亂[8]。小續命湯方中黨參健脾補肺、益氣生津,芎芍養血,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赤芍清熱涼血、活血祛瘀,防風、桂枝溫經通脈、解表祛風、勝濕止痙,附子補火助陽、祛風除濕,炙麻黃發汗解表、利水消腫,炒杏仁祛痰止咳,防己、黃芩清熱利濕,甘草調和諸藥。全方有益氣通絡、化痰行瘀之功[9-10]。藥理研究證明,小續命湯可通過多組分、多靶點途徑發揮藥理作用。其中麻黃中麻黃堿、偽麻黃堿等有效成分可興奮大腦皮層及皮層下中樞,黃酮類成分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抗氧自由基損傷等作用,生物堿類成分可擴張血管,抑制缺血再灌注損傷。芍藥苷還可改善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腦局部血流量,其他類型有效成分還有抗氧化損傷、保護內源性抗氧化系統等作用[12]。
小續命湯輔助治療急性期腦梗死療效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