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 忠
(湖南省藍山縣中心醫院中醫內科,湖南 藍山 425800)
原發性高血壓最常見的并發癥就是高血壓腎病,是終末期腎病最主要的病發原因[1],早期對高血壓腎病進行干預可明顯緩解病情。本研究用參芪地黃湯加減輔治高血壓腎病效果較好,現報道如下。
共100例,均為2018年2月至2019年5月我院診治的高血壓腎病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50例。對照組男26例,女24例;年齡50~74歲,平均(63.4±6.9)歲;病程4~10年,平均(8.1±1.1)年。實驗組男27例,女23例;年齡51~74歲,平均(63.6±6.5)歲;病程5~10年,平均(8.2±1.2)年。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符合高血壓腎病診斷標準[2];②尿微量白蛋白大于20μg/min。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嚴重臟器疾病;②合并惡性腫瘤;③精神、認知功能障礙。
兩組均口服卡托普利25mg,8h1次;口服硝苯地平20mg,日1次,連續治療3個月。
實驗組加用參芪地黃湯加減治療。藥用熟地黃24g,黨參15g,牡蠣15g,丹參12g,黃芪12g,山藥12g,山茱萸12g,枸杞12g,茯苓9g,澤瀉9g,丹皮9g。水煎,取汁300mL,分早晚兩次各150mL溫服,連續治療3個月。
腎功能指標肌酐、尿素氮、血漿胱抑素以及腎小球濾過率。
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血壓恢復正常,血清肌酐下降大于30%。有效:臨床癥狀有所改善,血壓基本恢復正常,血清肌酐下降小于30%。無效:臨床癥狀和血壓水平及血清肌酐均未改善。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后腎功能各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后腎功能各指標比較 (±s)

表2 兩組治療后腎功能各指標比較 (±s)
組別 例 肌酐(μmol/L)尿素氮(mmol/L) 血漿胱抑素腎小球濾過率對照組 50 109.4±13.4 9.5±2.5 0.8±0.3 65.9±8.2實驗組 50 91.3±12.7 8.2±2.4 0.5±0.2 73.1±8.8 t 6.932 2.653 5.883 4.233 P <0.05 <0.05 <0.05 <0.05
高血壓腎病屬中醫“虛勞”、“水腫”等范疇[3]。高血壓腎病發生大多和正虛邪實、寒熱錯雜、毒濁血瘀有關[4]。應以補肝益腎、生津益氣、活血化瘀等為主治療[5]。參芪地黃湯具有補肝益腎、生津益氣、活血化瘀等作用。研究表示[6],參芪地黃湯可調節腎功能,改善腎小管重吸收功能[7]。
綜上所述,參芪地黃湯加減輔治高血壓腎病可提高臨床療效,改善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