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顏嫣,李雪飛,王偉偉
(河南省直第三人民醫院康復醫學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膝關節急性滑膜炎是目前臨床上一種常見的骨科疾病[1]。膝關節是機體滑膜數量最多的部分,也是人體關節面最大并且結構最復雜的部分。當膝關節滑膜受到急性創傷或慢性勞損等刺激時將會導致滑膜充血水腫、血漿外滲、關節腔積液等非特異性炎癥反應,稱為膝關節滑膜炎[2]。該病嚴重影響膝關節的正常活動,對患者的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造成嚴重的影響,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容易導致膝關節功能障礙[3]。我們用祛風化瘀湯輔治風寒濕阻夾瘀型膝關節急性滑膜炎療效較好,報道如下。
共87例,均為2018年7月至2020年8月我院就診的膝關節急性滑膜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43例和觀察組44例。對照組男24例,女19例;年齡35~75歲,平均(45.87±5.98)歲;病程0.5~5天,平均(3.25±1.01)d;左膝21例,右膝22例。觀察組男23例,女21例;年齡33~76歲,平均(46.22±6.38)歲;病程0.5~4天,平均(2.85±0.78)天;左膝21例,右膝23例。兩組別、年齡、滑膜炎病程、病情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參照胥少汀等主編的《實用骨科學》[4]以及《成人膝關節滑膜炎診斷與臨床療效評價專家共識》[5]中有關膝關節滑膜炎的診斷標準。膝關節局部腫脹、疼痛,屈伸時疼痛加重,浮髕試驗陽性或 X線或MRI檢查提示膝關節有積液,關節穿刺液為黃色或淡黃色。中醫診斷參照《中醫診斷學》中辨證標準,屬風寒濕阻證兼有氣血瘀阻證。證見氣血瘀阻、寒痹、濕痹,膝關節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活動受限,按之波動,局部皮溫升高,舌紫黯苔薄白,脈澀。
納入標準:①X線、CT檢查或MRI檢查確診為膝關節滑膜炎;②中醫診斷屬于風寒濕阻證兼有氣血瘀阻證;③知情同意并愿意接受本研究相關的檢查及治療方案;④3天內無滑膜炎相關治療;⑤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排除標準:①孕婦、哺乳期婦女;②并發類風濕性關節炎和膝關節骨折等疾病;③各種惡性腫瘤;④中途退出者或者病歷資料不完整;⑤不符合研究條件。
兩組均給予西醫常規治療。在無菌的條件下抽取患肢的關節腔積液,并注入2%的鹽酸利多卡因和醋酸曲安奈德抗炎止痛對癥治療,同時飯后口服艾瑞昔布片,每日2次,每次1片。
觀察組加用祛風化瘀湯治療。藥用天麻9g,陳皮12g,羌活9g,紅花6g,炒土鱉蟲9g,牛膝10g,丹參12g,半夏6g,當歸12g,僵蠶6g,茯苓15g,三七3g。日1劑,水煎服早晚各1次,每次180mL,連續服用2周。
兩組均2周為一療程。
治療前后膝關節癥狀及運動功能康復情況。膝關節癥狀主要包括關節腫脹、疼痛兩方面。膝關節腫脹程度通過與另一側健康的關節進行比較。0分為無腫脹,1分為周徑增加小于等于5%,2分為周徑增加5%~10%,3分為周徑增加大于10%。
膝關節疼痛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分:分值為0~9分,0分為感覺不到疼痛,9分為疼痛程度最高。
膝關節運動功能康復通過Lysholm評分對治療前后的膝關節運動功能進行評價,總分為100分,分數越高則膝關節功能越好。
采用酶聯免疫吸附(ELISA)測定血清中腫瘤壞死因子-a(TNF-a)、白細胞介素-6(IL-6)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散射濁度法測定血清中C 反應蛋白水平(CRP)水平。
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愈:關節腫脹及疼痛消失,活動功能完全恢復正常,關節積液消失,浮髕試驗陰性。有效:關節疼痛及腫脹有所好轉,腫脹度評分及疼痛評分下降1分及以上,關節積液顯著減少,活動功能基本正常。無效:關節疼痛及腫脹沒有改善或加重,關節積液沒有減少或增加。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癥狀和運動功能評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癥狀和運動功能評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關節癥狀和運動功能評分比較 (分,±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疼痛評分 腫脹評分 運動功能評分(Lysholm)對照組 43 治療前 6.58±0.87 2.05±0.21 33.45±6.58治療后 4.89±0.71* 1.54±0.18* 75.12±5.72*觀察組 44 治療前 6.75±0.79 2.12±0.19 34.21±6.91治療后 3.01±0.65*△ 1.02±0.14*△ 83.02±5.87*△
兩組治療前后TNF-a、IL-6和CRP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TNF-a、IL-6和CRP水平比較 (±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TNF-a、IL-6和CRP水平比較 (±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例 時間 TNF-a(IU/mL) CRP(mg/L) IL-6(ng/L)對照組 43治療前91.23±8.95 31.02±2.24 225.22±14.01治療后54.29±8.17* 14.05±1.89*164.29±13.28*觀察組 44治療前92.52±8.08 32.28±2.31 227.47±13.47治療后39.85±7.91*△ 9.01±1.92*△138.75±12.99*△
膝關節滑膜炎是一種無菌性炎癥,多因暴力外傷、膝關節扭傷及醫源性因素等所導致[6]。目前西醫對于膝關節急性滑膜炎的治療以減少滲出、緩解疼痛和改善膝關節功能為治療目的[7]。
膝關節急性滑膜炎屬中醫“筋傷”、“痹證”等范疇。病機在為風寒濕邪入侵,經絡阻滯,血瘀氣滯,不通則痛,風寒濕阻證兼有氣血瘀阻證是膝關節急性滑膜炎的主要中醫證型[8-9]。Lysholm膝關節評分是Lysholm等1982年制定的膝關節活動功能的一種評價方法[10],該評分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已被臨床實踐所證實,Lysholm評分小于70分表明膝關節活動已經明顯受到影響。對照組膝關節Lysholm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治療后兩組的運動功能得到了恢復,觀察組恢復效果優于對照組。研究結果表明,中藥聯合非甾體類抗炎藥等西藥治療膝關節急性滑膜炎可以增加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效果[11-12]。TNF-a、IL-6水平和CRP水平是反應機體炎癥反應重要的指標,治療后兩組TNF-a、IL-6和CRP水平均顯著下降,表明兩組炎癥情況均有所改善。
祛風化瘀湯輔治風寒濕阻夾瘀型膝關節急性滑膜炎臨床療效較好,可改善關節疼痛、腫脹等癥狀,促進運動功能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