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平
【摘? 要】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是現代服裝行業中的重要構成主體,伴隨社會的快速發展,服裝行業迎來全新發展契機。隨著時間的推移,該專業的建設圍繞地方產業逐步深入,如今以此為支柱的產業園區規模正在迅速擴大。因此,論文以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建設的核心要素為切入點,結合其建設目標和內容,對該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提升路徑進行研究與闡述。
【Abstract】The cloth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major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dern clothing industr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clothing industry ushers in a new opportunity of development. As time goes by, the construction of this major is gradually deepening around local industries. Nowadays, the scale of industrial parks with this as the pillar is rapidly expanding. Therefore, the paper takes the core elements of the cloth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major construc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combines its construction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and studies and expounds the improvement paths of the service industry development capability of this major.
【關鍵詞】服裝設計制作;發展;服務產業;策略
【Keywords】clothing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development; service industry; strategies
【中圖分類號】TS941.2;F426?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673-1069(2021)06-0027-02
1 引言
服務產業社會發展是我國高等院校肩負的一項重任,也是高水準院校價值的重要表現形式,更是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效果的重要尺度。日前,在我國教育體制改革推進之后,高等院校在學生教育模式研究方面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但是之于服務產業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加強。長期以來,各高等院校一直都在不斷探索服裝行業的設計方向和服務趨勢,但是能夠在真正意義上接觸到核心內容的學生卻寥寥無幾。服裝設計制作行業對于學生在天賦、創新、溝通等方面均具有較高的要求,而其之于服務產業能力的合作空間卻比較廣泛。并且及時創收的效益也是可觀的,因此,本文就服裝設計專業建設以及強化產業服務方面進行詳細探討。
2 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建設的核心要素
2.1 堅持服務和發展相結合
專業建設必須立足于服務之上,決不能只重視服裝設備的引進和校內指標的完成而輕視服裝產業服務能力、區域經濟發展以及人才的培養。應發揮專業的影響能力,輻射專業群和促進高校內部整體的提升[1]。以服裝設計專業為例,應有效搭建全產業鏈人才培養體系,如服裝工藝、制版、營銷等所有服務方面,在人才培養上打破空間壁壘,做出改革表率,以市場實際需求為風向標,強化服裝行業之于社會的服務能力。
2.2 堅持學校主體和社會多方參與相結合
堅持以學校為主導,通過和當地政府的協調合作,與區域企業積極建設專業聯動機制,以此為服裝設計制造行業帶來發展契機,以企業為基礎,多方聯系社會力量,激發服裝行業人才在實踐工作中的就業積極性。并且要統籌規劃,進行合理布局,利用服裝設計行業的固有優勢,積極延伸和拓展社會市場的服務渠道和途徑,一舉攻克限制服裝行業發展的壁壘,獲得產權并提升工作效益,最終取得累累碩果。
3 服裝設計與制作專業建設的目標與內容
3.1 建設目標
以學校為發起人,聯合政府扶持,增加企業聯動,共同架建出合理的人才培養方案,例如,技術共享、就業平臺等,形成培養人才的合力,創新內部人才的管理機制和結構,以此達成服裝設計專業和產業企業的深度融合,將目標落實在發展服務產業之上[2]。并且可以利用此次合作,重點落實服裝設計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細節之處,并且可以構建校中企業等校企合作新模式。以企業職業崗位的任職模式為基礎,制定“雙主體”的人才培養方案,用企業的實際需求帶動高校服裝專業的實際發展,用具體的工作內容為專業學生制定學習內容,用專業的工作標準要求專業學生執行,以企業中切實的工作任務為教學驅動,依據現代發展需求對傳統教育模式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把以項目為導向的教學模式落實到人才的培養之上,并且逐漸推向全國的其他高校[3]。在師資團隊上也要充分把握,要打造出一支專業能力強、專業素質過硬的教師團隊,并且要將其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的教師分開選擇,以此組建雙師型的教育隊伍,保證學生在課堂之上的教育成效。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質量為核心目標,構建公平公正的人才評價體系,配合高校和企業雙重開展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進行衡量,形成獨具特色的品牌效應。將學工一體的模式推廣出去,并強勢帶動服裝專業其他學生的共同發展,使得專業建設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對同類院校也可以起到示范作用,對于促進服務產業發展來說更是事半功倍。
3.2 建設內容
3.2.1 建立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模式
由高校和企業共同發起,共同承擔學生的教育工作,但是其具有明確的教育任務,高校的服裝專業教師負責為學生提供理論知識的普及和傳授,而企業負責學生在工作技能方面的提升,以此為同時完成不同板塊的設計和制造任務。學生通過實際理論知識的學習,并在企業課堂上可以直接檢驗,也可以說企業的實踐課堂建立于產業的生產一線之上,學生可以充分地感知未來就業的工作氛圍和實際內容。按照具體的實施步驟將課本上生硬的知識運用到操作當中,使得知識可以更加多元化,把教學過程與一線生產相融合,使得以往虛擬化的教育課堂變得觸手可及。這對于教師的授課手法和教學內容都可以變得更加直觀,以此在教學上實現了教學成果產品化的教育目標。
3.2.2 加強教學條件建設
以校中企業為形式,對企業與學校的培養模式進行定位,重點建設研發中心、服裝設計中心以及網絡化銷售中心等,企業對學校進行專業設備的投放,為學校的硬件設施應用提供專業指導,可以切實利用校內空間進行技術服務,以此體現出校中企業的具體思路和實施目標,將教和學落實到一體化的教學環境中。企業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服裝訂單,創建真實的崗位實習情境,使該專業的學生在校內就可以清晰地體會到職場的工作氛圍和企業文化環境。在硬件設施一應俱全之后,通過軟件的輔助加持,從而凸顯出示范作用,改變當前服裝人才缺口大的現狀。
3.2.3 落實第三方評價機制
具體明確第三方評價機制的建設思想和原則,對教師的教學活動和學生的管理實現信息化和高效化,分析學生和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信息數據,以此查漏補缺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管理水平,并且將其依附于網絡化統籌方式,搭建信息平臺,并和企業單位、行業協會共同形成第三方人才培養質量評價體系。根據信息平臺的搭建,將服裝專業畢業生的就業方向、就業質量記錄在冊,在日后的發展軌跡中及時跟蹤,以此為基礎,建立人才數據庫,將該學生在行業內的行為記錄分析出來,其具體的數據就是日后專業人才培養改革的輔助依據。
4 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的路徑
根據目前服裝行業的發展局勢來說,真正限制行業發展的主要原因還是人才的短缺,生產成本較高、研發技術落后等現象都說明了人才的供不應求。以此為實際問題根源,切實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和內容,這對于人才培養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以此深化工學結合模式,開展校企聯合都是為了發展服務行業,提升產業產值。
4.1 與企業共同制訂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該方案既要滿足學生的學制要求,還要實現行業崗位的實際對接,以此推行雙體制度,實現書本知識和職業標準的精準銜接,企業為學校學生引進設備資源和前沿的服裝工藝。落實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讓學生盡早地融入產業中來,為學生日后進入企業工作做好準備。并且企業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定向培養學生,就是希望專業的學生能夠深入企業發展中去,所以在享受企業定向培養的同時,要和企業簽訂就業合約,其合約時限可根據學校、學生、企業三方的實際條件擬定,以此提升服務產業的發展能力。
4.2 學生參與訂單制作
在實際學習過程中,學校教師會將設計方法和操作方法等盡數教給學生,例如,產業一線的工程技術、服裝CAD設計軟件的應用等,在學生實際掌握之后,可以在企業訂單中挑選自身可以勝任的服裝設計工作或者制作工作等,幫助企業完成訂單的進度,可以通過這種實際的應用工作,發揮出定向學生服務產業的功能。這種做法不但能夠幫助企業解決燃眉之急,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強化知識記憶,還可以增加收入進而強化從事本行業的信心和決心。這種教育起點高的學生通過良好的培養機制,日后就是幫助產業發展的主力軍,并且根據自身實力也可以在企業之內完成行業認證證書的獲取。
5 結語
各大高校應該主動提升專業服務產業能力,滿足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堅持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大力發展雙師型教育團隊,以此全面提升各大高校服裝設計與制造專業的服務產業發展水平,為社會和企業輸送更多的優秀人才,以此推動服裝行業的良性發展,為地方產業的發展帶來更多人才資源的助力。完善社會服務功能,更好地為社會和國家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劉艷,李月麗,王林玉.文化傳承理念下服裝課程教學改革中的實踐探索——以《服飾電腦刺繡設計與制作》課程為例[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12):147-148.
【2】高磊.多元面料拼接下的藏式針織服裝設計與制作[J].紡織報告,2020,39(11):51-52+58.
【3】陳天.面料再造在話劇服裝設計與制作中的運用——以原創話劇《藝海豐碑》為例[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6):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