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慶順
“天然”這個詞現在幾乎已經等同于“騙你傻乎乎”了。
到底需不需要吃維生素?曾經有位朋友當面問我這個問題。他平日公務繁忙,所以夫人要他每天吃維生素補身體。雖然他自己認為沒必要,可是一來不忍拒絕夫人好意,二來他也說不出個拒絕的理由,所以詢問我的意見。以下是我整理多篇科學論文,綜合給他和讀者的建議。
維生素共有13種,而它們都是“微營養素”。“微”的意思是說,一點點就夠。要攝取這一點點,平日三餐的均衡飲食也就夠了。“微”的另外一個意思是,很容易被超過。既然平日三餐就夠了,再吃藥丸補充當然就超過了。
可是很多人以為吃得越多越好,所以維生素過量是一個很普遍的問題。美國每年有6萬個維生素中毒的案例。
2012年發表的一篇報告,總共分析了78個隨機臨床試驗,其中接受調査的人數近30萬。結果發現,維生素E和胡蘿卜素(維生素A)補充劑會增加5%的死亡率。而維生素C則既沒有好處,也沒有壞處。
2018年6月有一篇正式發表的研究論文,標題是《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用于心血管疾病之預防和治療》。這篇論文是由來自世界各國的39位醫生、營養師和科學家共同撰寫的。他們分析了2012年到2017年間發表的所有有關補充劑與心血管疾病以及死亡率之間關系的研究報告(共179篇),結論是:維生素和礦物質補充劑非但無益于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或治療,而且在某些情況下反而有害。例如,維生素A、維生素C和維生素E都與死亡風險的增加有關。
對于這樣的結論,媒體當然會征詢專家的意見,而他們都異口同聲地說這是“意料中事”。既然專家們都知道補充劑非但無益反而有害,為什么大眾還照樣在花大筆的錢吃這些可能有害健康的藥呢?
有位讀者曾經對我說:“我吃的是天然的綜合維生素,而非合成的。”我問:“天然的綜合維生素是什么,是從動植物中萃取出來的,還是罐子上寫著‘天然的人工藥片?”其實,大多數讀者對“天然”兩字有很大的誤解。
從這個例子就可看出,“天然”這個詞現在幾乎已經等同于“騙你傻乎乎”了。
嚴格來說,所有天然的維生素只存在于食物里(維生素D是在陽光照射下,人體可以自己合成的),而它們一旦被萃取出來,就再也不是天然的了。所以,您如果相信“合成的”不好,那您也就只能從食物和陽光中來攝取維生素。
好消息是,對絕大多數人(99%)而言,食物和陽光的確就可以提供足夠的維生素。壞消息是,對同樣的這些人額外補充維生素,卻可能會增加死亡率。
所以,維生素是否天然,并不是一個問題,問題是“到底需不需要補充”。真的需要補充維生素的人不多,大約只有1%。很不幸的是,在美國有三分之一的人濫用維生素,而其他國家和地區濫用維生素的人也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