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作為重要的飲品之一,深受人民群眾的廣泛歡迎。在目前茶葉種植的過程中,由于缺乏科學的栽培技術且管理方式比較粗放,導致茶葉品質及產量下降。本文分析了中國山區茶葉種植技術及管理措施,以期提高中國山區茶葉質量及產量,促進茶農增收。
1山區茶葉種植技術
1.1選擇優質品種
首先應根據實際環境選擇優質的品種,例如雙峰山云霧茶及龍劍茶,這是確保產量及品質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還應優化種植環境,通過對當地的氣候因素、土壤因素及光照條件進行研究,選擇合適的種植基地。還應盡量遠離污染地帶,從而避免環境對于茶葉生長產生不良影響。
1.2改良土壤與種植其他植物
在茶樹種植過程中,應及時改良土壤結構及地形地貌,確保茶樹在生產過程中能夠汲取到充足的養分。除此之外,種植者也可選擇種植一些保護茶樹的植物,通過適量種植其他植物既能夠改善周圍的生態環境,同時也能確保茶葉的香味,例如種植桂花樹,桂花樹在生長的過程中吸收養分較少,不會對茶葉生長產生威脅。種植人員也可以種植百喜草,不僅能確保茶樹的穩定生長,同時也可改變茶園的環境,提高茶園的抗逆性。
1.3監督生長過程
在茶樹生產管理過程中,還應當做好各個時期的監督管理工作,包括土壤管理、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在茶樹生長過程中,地質、土壤、濕度、溫度等都會影響到茶葉生長。一般來說,應以酸性土壤為主,并且需要保持良好的排水、防澇、固肥條件。此外,為了方便后期養護及運輸工作,需加強對園地的道路設計。為了能夠確保茶樹健康生長,應當定期對土壤翻新、清理雜草,確保茶樹獲得充足的光照。在施肥過后需要進行灌溉,以此來保證土壤含水量。在茶樹生長初期也應當確保土壤疏松,可以利用秸稈覆蓋的方式來控制雜草,施用磷肥、鉀肥等復合肥。在成長期需保證土壤的通透性來提高茶樹產量和質量,加強病蟲害的監測及防治。工作人員應對病蟲害的傳播方式及主要來源進行檢測。創新檢測方式和手段,加強構建病蟲害防治網絡體系,探究茶樹生長范圍內可能存在的病蟲害,掌握病蟲害最新發展動態,并且建立與之相對應的檢測體系。在早期,及時灌溉能夠避免茶樹在成長的過程中出現蚜蟲,在芽苗期也可以對其進行中耕培土,施加鉀肥和磷肥。在茶樹生長期間,也應當做好人工除草及除蟲工作,避免出現病蟲害。除此之外,還應避免出現病蟲害交叉感染的問題,避免在同一地塊長時間種植單一品種的茶樹,不僅會消耗土壤的營養成分,同時也會增加致病源數量,導致病蟲害發生。
(湖北省孝感市孝昌縣周巷鎮社區湖北孟宗生態茶葉有限公司周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