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是中國經濟基礎性產業,農產品是人類生活的主要來源,而環境是保障人類生活的基礎。因此,在農業發展過程中,需與環境和諧發展[1]。農村是發展農業的重要基地,同時農業也是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前提條件,在推進現代化農業生產建設的過程中,應將農村環境保護作為首要發展任務,推進農業走集約化生產道路。為改善西雙版納州空氣質量、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西雙版納州農業生產應在綜合利用農作物秸稈的基礎上,強化農作物秸稈焚燒管理措施,實現農業秸稈的有效管控,將秸稈資源最大化利用。在保護農業農村環境的基礎上,著力發展農業現代化生產,提高農村環境質量,提高農業發展水平。
1農業現代化生產過程中的環境問題
1.1受農藥與化肥污染
一部分農民在使用農藥的過程中,無視農藥的使用規范與標準,農藥雖然對農作物病蟲害有著良好的防治作用,但同時也加大了對空氣、水源、土地等自然資源的污染,農藥殘留還會威脅農作物生產質量,影響人們的身體健康。此外,施加化肥雖然可有效提高農作物產量,但會造成土壤退化等現象,加快土壤內部養分的流失。
1.2受養殖業污染
大部分農村在養殖牲畜的過程中,均使用小規模或散養方式,受到農村養殖條件的限制,一些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將直接影響農村環境質量。此外,一些水產養殖業大范圍投放飼料,加大了水體的污染程度,導致飼料在水中溶解,引發區域性水源污染現象[2]。
1.3受工業污染
隨著工業化水平的提升,人們在工業生產和運輸環節中均會產生廢水、廢氣等污染物,嚴重影響農村的生態環境,再加上部分農村地區污染治理水平較低,無法有效落實環境管理措施。
1.4受生活廢棄物污染
現如今,農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漸提高,在其生活中會產生大量污水、垃圾等廢棄物,再加上農村基礎設施有限,其治理措施也存在局限性,進而加大了農村農業生產環境污染程度。
1.5受農業秸稈焚燒污染
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西雙版納每年收購的甘蔗秸稈較多,在焚燒甘蔗秸稈的過程中,不僅會嚴重污染當地的空氣質量,還會影響人類生存[3]。
2提高農村環境質量的對策
2.1發展生態化農業
在發展生態化農業的過程中,應重點考慮生物品種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系,通過灌溉、施肥、土壤改良等綜合措施,進一步提高環境對生物的適應力。此外,通過優化種植結構、改良種植品種,提高環境對生物的適應力。即在傳統養殖模式的基礎上,按照生態學原理,實現農業集約化生產,并為其建立綜合多樣的集約化生產體系,有效優化農業生態結構,促進生物能利用率循環轉化,合理控制自然資源,最大限度上避免農業生態環境受到污染[4]。
在發展生態化農業的過程中,應禁止使用任何改良基因農作物、化肥農藥、輻射技術、受污染的農產品用作飼料、激素等。應在保護自然的基礎上,最大限度降低其它資源對農產品的污染率,銷售環保、健康的農產品。
2.2發展產業化農業
首先,應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現如今,產業化經營已成為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應以高產、高質、高效為主要生產目標,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在實行農業產業化經營的進程中,應以環境和經濟效益為主要核心,將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生產環節有效結合,形成一體化的經營模式。此外,還應為其配備科研、技術、信息服務,從而滿足農業市場的技術需求。
2.3加強農村環境保護,加速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要想在保護農村環境的基礎上,開展現代化農業生產,就需做到以下幾點:第一,應對各個農村開展環境大普查,綜合了解各農村地區環境的發展狀況,并根據農村環境情況,有針對性的為其制定農業產業化發展策略;第二,應為農村建立環境保護機制,完善農村環境保護體系,使農民清楚認識到環境保護與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根本關系;第三,受到農村基礎設施的影響,一些廢水、廢棄物無法有效排出,因此,應在鄉鎮建設污水和垃圾處理設備,從而使一些廢棄物得到有效處理,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有毒物質對農村環境的污染,進而為農村農業環境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第四,需在農村建設農業示范基地,并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及人才,使生態農業建設得到保障,同時還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生產經營者的環保理念及技術能力;第五,應建立完善的品牌監測體系,對于一些進入市場的綠色產品應建立市場準入機制,堅決抵制以次充好的商品流入市場,在保障生產者利益的基礎上,為廣大消費者提供安全、健康的農產品;第六,積極探索農業秸稈綜合利用的方法,引進西雙版納勐鰲畜牧有限公司,在與黎明農場簽訂合同后,最初擬定的養殖規模在1 000頭左右,到養殖中后期,其養殖數量可高達5 000頭,平均每年秸稈消耗量就有2萬t,相關企業通過收購秸稈,用作青貯飼料和有機肥料的生產,各大企業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對強化甘蔗秸稈資源的利用率起到了積極性作用,并引導養殖人員養殖大牲畜,從而使西雙版納州每年所產甘蔗秸稈得以有效利用[5]。
綜上所述,農村環境保護與農村農業現代化發展息息相關,因此,相關部門應認真分析農村環境問題,因地制宜地為農業現代化開辟多樣化的發展道路,這既可為優化農村環境及人類生存空間提供強有力的支持,也可為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瑞雪.淺析我國農業環境保護的現狀及問題[J].廣東蠶業,2019,53(12):41-42.
[2]孫炳彥.我國四十年農業農村環境保護的回顧與思考[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20,45(1):106-111.
[3]韓冬梅,劉靜,金書秦.中國農業農村環境保護政策四十年回顧與展望[J].環境與可持續發展,2019,44(2):16-21.
[4]王琳,葉珊.新農村建設中的生態農業與環保農村[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9(6):244.
[5]沈耀明,馬國勝.鄉村振興戰略下蘇州農業農村環境保護問題與對策探析[J].現代農業科技,2019,756(22):271-273.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農業農村環境保護站羅承彬,董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