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生產技術是通過覆蓋塑料薄膜來控制蔬菜種植地的溫度、濕度等條件,這種種植形式能保證蔬菜的產量和質量,滿足蔬菜市場供應量,有效提高農戶的經濟收入。但是,大棚蔬菜在種植的過程中容易發生病蟲害,深入探究大棚蔬菜種植技術,加強病蟲害的防治,可以有效提升大棚蔬菜的質量和產量。
1大棚蔬菜種植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概述
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提高了農業土地利用率及蔬菜產量,還可以控制由于天氣等自然因素造成的蔬菜短缺等問題。通過大棚種植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供應市場,蔬菜種類齊全,品種多樣,價格合理,深受市場歡迎。但是大棚種植過程中也會遇到許多問題,例如病蟲害防治問題等,嚴重影響蔬菜產量,降低蔬菜質量,因此,需要提高大棚蔬菜種植技術水平,有效防治大棚蔬菜病蟲害。
2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方式
2.1生態防治
隨著大棚蔬菜種植面積的不斷擴大,各種種植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其中病蟲害是影響蔬菜產量和質量的重要原因。以往,農戶通常采取噴灑化學農藥來防治病蟲害,雖然防治效果較好,但對環境危害較大,導致種植成本增加,因此,應推廣使用生態防治方式,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采用無污染、無公害的防治措施。
2.2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技術是應對農業病蟲害的有效措施,目前大棚蔬菜在種植過程中過度依賴農藥化肥,為了推廣綠色無公害防治方式,可施用經高溫殺毒、沼氣殺毒、施腐熟農家肥的物理防治手段。
2.3農業防治
農業防治是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的基本手段。目前看來,大棚蔬菜種植過度依賴種子、化肥、農藥,沒有從根本上清除病蟲害源頭。因此,需嚴格篩選種子,剔除病種、爛種,合理補充土地肥力,方可進行后續種植。
3大棚蔬菜病蟲害防治措施
3.1利用生態防治手段提高蔬菜大棚種植效率
生態調控是大棚蔬菜綠色防控技術的首選。加強種植區的病蟲檢疫,形成完善的病蟲檢疫體系,檢疫方法先進。檢疫藥水可提高大棚蔬菜自身免疫力,增強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不會產生農藥殘留等問題。選取顆粒飽滿、生長旺盛的種子,在播種前可先用免疫藥水浸泡。有關部門可設立檢測站點,按時到大棚蔬菜生產地檢測,對蔬菜生長的不良狀況進行分析,尤其針對蔬菜葉泛黃、潰爛等問題進行檢查,在病蟲害嚴重前找到有效的解決措施。此外,還要強化運輸過程中的檢查,如果缺少監管,更容易在運輸途中導致病蟲害加重,因此,需要做好裝車檢查,防止病蟲害面積繼續擴大。
例如,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農戶可以主動聯系檢疫站人員或將產品抽樣送到站點,可以了解大棚蔬菜的生長狀況,隨機選擇營養性春梢,對其營養元素進行測定,分析是否需要追加營養元素,根據蔬菜自身的生長情況,判斷是否存在生長不良等潛在病害。還可提前預防病蟲害問題,防患于未然。在大棚蔬菜種植過程中還要防止外來病蟲,若缺乏這些病蟲的天敵且疏于管理,很可能造成大面積的蔬菜潰爛甚至病死。
3.2利用物理防治手段提高大棚蔬菜種植質量
物理防治手段是指調節大棚內部溫度和土壤條件。大棚蔬菜種植主要在密閉的空間通過對小范圍的生態環境進行管控,將生長環境調控到適宜蔬菜生長的溫度及濕度,同時還可調控大棚內環境條件,避免感染病蟲害。在播種前對土壤進行殺菌消毒,種植蔬菜后的土壤中很有可能已經殘留病灶,高溫可將部分病蟲殺滅。將塑料薄膜掀開,利用陽光照射,長時間暴曬和紫外線照射可以消滅土壤中的大部分病蟲卵。之后再進行第二輪殺菌消毒,將沼氣渣均勻鋪灑在棚內,隨著渣滓進一步發酵會產生大量的沼氣,棚內沼氣濃度過高,缺少氧氣,在這種情況下,2~3 d棚內生物就會因缺乏氧氣而自然死亡,另外沼氣渣滓還可以作為大棚蔬菜生長的肥料。另外,還可利用室內穩定智能監控系統對棚內的溫濕度進行精確掌控。
例如,蔬菜大棚在春季適宜種植娃娃菜,可在晴朗天氣先撤去棚膜,根據當天的紫外線強度和陽光直射時間選擇適當的晾曬時間,為強化消毒殺菌效果,可先對土地進行翻耕再播種。選擇粒大飽滿的種子,去掉干癟的種子。選擇長勢旺盛的種苗,首先種植深綠色、黝黑的幼苗,以期提高幼苗成活率。還可以在棚內安裝智能溫度監控系統,隨時掌握棚內的溫度和濕度,詳細了解氧氣含量,判斷是否需要通風換氣等。還可以對棚內的有毒氣體進行檢測,防止出現棚內中毒的狀況。
3.3利用農業防治手段提高大棚蔬菜種植質量
農業防治手段主要是指休耕輪作制度。在大面積農場中經常會運用到休耕輪作制度,在剛剛收獲過的土地上不會緊接著進行下一輪耕種,這片土地會閑置1個季度或1年,任其雜草自然生長,恢復地力后再進行第二輪耕種。經過輪休之后的土地肥力更強,農作物長勢更好。經過一輪蔬菜種植后,大棚土壤肥力已經消耗殆盡,土壤自身的生長能力受到限制,緊接著進行第二輪蔬菜種植就會因肥力較差導致蔬菜長勢不好,產量不佳。過分依賴人工肥料還會造成蔬菜種植成本上漲,直接影響農戶收入。因此,在第一輪大棚蔬菜收獲后,可種植一些生育期短的蔬菜,這些蔬菜對肥力及土壤條件要求不高,以便充分對土地進行休耕輪作。根據蔬菜生長特點挑選合適的土地環境。另外,灌溉也是影響蔬菜產量的重要因素,灌溉技術會直接影響到蔬菜長勢,要根據蔬菜對水的需求選擇合適的灌溉技術。種植人員應及時觀察蔬菜生長情況,根據苗情準確判斷土壤水分,并給予相應措施。
例如,在種植馬鈴薯后,土壤肥力會顯著下降,這時土地就可進行翻晾,增加土壤中的氧氣含量,還可以放置一些蚯蚓增加土壤的松軟度。有些大棚在種植香椿后,還可以種植一些小青菜,既不需要大量追肥,也可以達到棚內土地輪耕的作用。一般而言在播種之前需要大量水分,種植之后的補水就以小型噴灌為主,噴霧式灌溉就可滿足蔬菜的生長需求。在蔬菜生長后期,蔬菜生長速度加快,對水資源的需求會上漲,此時需要大量灌溉。若種植需水量較大的農作物,需要在溝渠進行漫灌,保持溝渠中水分流通,滿足農作物對水資源的需求。
目前,大棚蔬菜種植是中國蔬菜種植主要方式,大棚蔬菜品質好、產量高、收益高,可周年供應蔬菜市場,另外,大棚也是生產有機蔬菜的主要途徑。因此,要合理使用大棚蔬菜種植技術,保證蔬菜健康生長,及時、定期地防治病蟲害,保障蔬菜質量。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現代農學院孫洪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