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蔬菜種植技術是一項重要的現代化農業生產技術,設施蔬菜種植技術能夠為蔬菜營造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更好地滿足蔬菜生長發育需求,保證蔬菜一年四季均可上市銷售,滿足消費者對高品質蔬菜的需求。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指從綠色生態安全角度出發,綜合運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農業防治等技術對設施蔬菜病蟲害進行針對性預防和控制,降低多種病蟲害對蔬菜生長造成的不良影響。本文分析了設施蔬菜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以期有效防治蔬菜病蟲害。
1農業防治措施
1.1科學輪作,合理施肥
在設施蔬菜栽培過程中,應避免連續在同一地塊種植同一種類的蔬菜,應對種植地實行2~3年的輪作制度,這樣能夠減少土傳病害的發生流行及田間病蟲數量。在播種設施蔬菜前,應進行全面的翻耕處理,利用翻耕處理殺滅土壤中的致病原,同時清除田間的患病植株、患病殘體及雜草,消滅致病原,阻斷蟲害傳播途徑,減少或減輕病蟲害發生程度。整地時還需做好基肥施加工作,堅持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原則,根據蔬菜不同生長發育階段對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需求,做到科學施肥、科學搭配,嚴格控制氮肥使用量,增施磷肥和鉀肥,注重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和營養狀況,促進蔬菜健康生長,提高蔬菜抗病性能。
1.2科學選擇蔬菜品種
不同蔬菜品種的抗病能力存在一定差異,要結合種植地情況,選擇高產穩產、生產潛力較大、抗病能力優良的優質蔬菜品種,顯著提高蔬菜生長發育階段的抗病能力和適應能力。另外,還應結合蔬菜生產周期,選擇適宜的播種期。確保蔬菜幼苗階段和抗性較差的生長階段可錯過病蟲害高發期,降低田間病蟲害發生率。針對某些土傳病害較為嚴重的大棚,應采用高抗或免疫砧木進行嫁接處理,提高蔬菜幼苗的抗病能力,有效抑制土傳病害的發生。嫁接技術在預防某些瓜果類枯萎病及黃萎病等方面有著很好的效果。
1.3合理密植,深耕曬田
合理密植能夠確保農作物具備適當的單株營養面積和較好的通風透光條件,確保植物在良好的環境當中健壯生長,增強植株病蟲害抵御能力,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應根據不同蔬菜品種確定不同的定植密度,避免盲目提高定植密度而導致大棚通風透光率下降、光照不足、植株養分供給不足、生長瘦弱、加速病蟲害的發生流行等問題。另外,在蔬菜種植前,通過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挖出土壤深部的各種細菌,利用陽光直射將其殺死。
1.4推廣應用先進的栽培模式
在設施蔬菜栽培過程中,通過推廣運用寬窄行栽培模式,可有效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寬窄行種植模式與傳統種植模式相比,不會改變種植數量,但可營造適宜的種植環境,有利于溫室大棚進行通風換氣,增強溫室大棚通風透光能力,促進蔬菜根系生長,防止田間積水,減少病蟲害發生。另外,通過積極推廣應用地膜覆蓋技術,能夠提高土壤墑情,減少地表土壤水分蒸發,降低溫室大棚濕度,促進蔬菜根系生長發育,提高蔬菜產量和品質,抑制雜草生長。
2物理防治
2.1種子處理
在播種前一周選擇晴朗天氣將種子充分晾曬2~3 d,利用陽光直射殺滅種子表面的致病原,同時提高種子的吸水能力,減少苗期病蟲害發生率。對于瓜果類蔬菜和茄果類蔬菜,在播種前可使用55℃的熱水充分浸種10~15 min。豆科類和十字花科類蔬菜種子可使用40~45℃溫水浸種15min,這樣能夠起到很好的消毒殺菌作用,預防苗期病害發生[1]。結合田間病蟲害發生情況,在播種前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藥劑拌種。
2.2高溫堆肥滅菌殺蟲
在設施蔬菜施肥過程中,應堅持以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的方針。有機肥品質將直接影響病蟲害發生流行態勢,從現階段來看,很多種植戶所選擇的有機肥會攜帶大量的致病原,害蟲蟲卵沒有完全殺死,無法釋放有機肥中的營養物質。為了降低病蟲害發生率,在使用有機肥前1~2個月,應適當進行堆積發酵處理,通過堆積發酵殺滅糞便中的各種蟲卵和致病原微生物,這樣在施肥后不會出現燒根現象,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揮發。
2.3高溫悶棚處理
由于外界溫度較高,光照強度較大,對土壤進行深翻處理后,將地面整平,鋪上地膜,密閉通風口,使設施內部溫度達到60~70℃,土壤表層溫度達到40~50℃,可殺滅土壤中的各種病原和害蟲。一般在夏秋季節扦插,在收獲蔬菜后,將土壤翻耕30 cm,連續暴曬3~5 d,隨后密閉悶棚5~7 d,確保溫室大棚溫度升高到70℃,殺滅土壤層中的各種病菌和害蟲。
2.4光誘殺、色板誘殺、食物誘殺
充分利用害蟲趨光性、趨色性和趨食性等特征,利用光誘殺、色板誘殺或食物誘殺等多種方式,充分降低大棚害蟲成蟲數量,減少害蟲成蟲產卵量。另外,還可以在蔬菜上方加蓋一層防蟲網,利用防蟲網的隔絕作用抵御害蟲成蟲的飛入,這樣也可達到很好的物理防控效果。
3生物防治
在設施蔬菜種植過程中,通過積極推廣生物防治措施,能夠保護好害蟲天敵,減少對種植環境造成的污染。有條件的種植戶可向溫室大棚中釋放害蟲天敵,利用害蟲天敵控制害蟲,減少對蔬菜作物造成的不良危害。另外,還應積極推廣細菌病毒、抗生素等生物制劑,防治蔬菜病蟲害[2]。
4化學防治
現階段,在設施蔬菜栽培過程中,化學防治手段仍然是最常用的防治措施[3]。在防治設施蔬菜病蟲害過程中,應始終堅持綠色蔬菜生產技術規范,保證所選擇的農藥符合規范要求,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的農藥。在具體防治工作過程中,應針對當前設施蔬菜病蟲害流行動態、發生特點及防治對象,根據不同氣候環境針對性選擇農藥防治,形成一套完善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在陰雨天氣,可選擇煙霧劑或粉塵劑進行熏蒸消毒。
參考文獻
[1]王俊偉,賈峰勇,周春江,等.北京市推進蔬菜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實踐與思考[J].中國植保導刊,2017,37(2):80-82.
[2]陳俐,呂克非.拉薩市設施蔬菜病蟲害發生情況與綠色防控技術研究[J].西藏科技,2011(11):6-8.
[3]趙中華,尹哲,楊普.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應用概況[J].植物保護,2011,37(3):29-32.
(1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經濟作物工作站張小軍,劉婷璐;2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農牧業科學研究院史學芬;3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農畜產品質量安全中心趙杰;4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農業技術推廣站張雙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