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樹作為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最重要的標志樹種,自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并引起中國后受到高度重視。西雙版納望天樹景區生態旅游開發一直受到外界的廣泛關注。自開設旅游業后,景區持續對望天樹進行監測,以減少旅游活動帶來的不良影響。本文通過在景區內外分別采集望天樹種群進行統計調查和對比研究,探討旅游開發對望天樹種群的影響,并為保護望天樹提出相應建議。
望天樹(Shorea wantianshuea)為龍腦香科(Dipterocarpaceae)高大喬木,是中國重要的珍稀瀕危植物,屬國家一級保護植物,為國家珍稀瀕危植物,也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標志樹種之一[1]。望天樹在20世紀70年代初發現并引起中國,現分布于西雙版納、廣西西南部的巴馬、田陽及龍州等地。在西雙版納主要分布于勐臘縣東南部的南沙河、南臘河和灰陰河等6條河谷的兩側及山坡下部,并形成望天樹林[2]。為了解和掌握生境破碎化后望天樹不同斑塊的種群數量、密度、年齡結構等變化規律,本研究選擇不同個體大小、處在不同干擾方式下的望天樹斑塊,分析望天樹種群密度和結構組成,初步探討人為活動干擾對望天樹種群密度及結構的影響。
1研究區域概況
望天樹景區是云南省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規劃的生態旅游重點建設項目,位于保護區勐臘片區實驗區,規劃總面積864 hm2,其中保護區面積127 hm2,望天樹群落是景區生態旅游的核心資源。望天樹景區始建于1990年,初始功能為科普宣教[3]。2008年,以體驗式為主的望天樹景區正式對外開放營業。據不完全統計,2009~2018年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85.28萬人次。通過日常監測和管理,采用植物樣方法來評估望天樹景區內與保護區內的望天樹種群差異。
2望天樹群落分布與景區的關系
勐臘縣望天樹林主要分布于東南部南沙河、白沙河、灰陰河、灰庚河、回都河和南杭河兩側山體下部較為陡峭的地方[4]。南貢山海拔約2000 m,不僅阻擋了來自西伯利亞地區的寒冷氣流,而且對來自孟加拉灣的暖濕氣流也起到了一定的阻擋作用。望天樹分布區域三面環山,河流蜿蜒縱橫,氣候條件極適于熱帶雨林的發育[5]。已有研究表明,西雙版納望天樹林主要分布在海拔700~900 m的范圍內,在南杭河部分地段也分布在海拔1100 m左右的山頂處,并以大小不同的22個斑塊呈條狀和塊片狀分布,最小斑塊約為0.45 hm2,最大斑塊約為350 hm2,西雙版納望天樹景區主要為白沙河斑塊,具體為白沙河流進南臘河入口附近的部分望天樹群落。
3調查方法
為了較為全面地了解和掌握望天樹景區旅游開發對望天樹種群的數量及其組成結構的影響,對望天樹景區內分布的望天樹種群進行調查,并與保護區內分布的望天樹種群進行比較分析,評估旅游開發對望天樹種群的影響[6]。
2019年9月,在望天樹景區內和保護區內分別各選取5個面積為20 m×20 m的Ⅰ級樣方,在選定Ⅰ級樣方內,隨機選取3個1 m×1 m的Ⅱ級樣方,用樣方線和PVC管標定選定的Ⅰ級、Ⅱ級樣方的邊界和界樁。將胸徑(DBH)≥1 cm的望天樹個體定義為喬木,DBH1 cm的望天樹個體定義為幼苗個體[7]。在標定好的Ⅰ級樣方內,使用胸徑尺(規格:2 m)在1.3m高度處測量DBH≥1 cm望天樹個體的胸圍;在Ⅱ級樣方內,使用卷尺(規格:5 m)測量DBH1 cm的望天樹幼苗的基部到頂芽的高度。
將調查得到的望天樹胸徑劃分等級為:ⅰ級(1 cm≤DBH≥5 cm)、ⅱ級(5 cmDBH≥10cm)、ⅲ級(10 cm
3.1調查結果
通過對選取的樣方進行調查后,在望天樹景區內DBH≥1 cm的望天樹個體有142棵(710棵/hm2),在保護區內DBH≥1 cm的望天樹個體有112棵(560棵/hm2)。
對望天樹種群不同等級胸徑所占百分比比較得出,保護區內由高到低依次是ⅰ級、ⅱ級、ⅲ級、ⅳ級,望天樹景區由高到底依次是ⅰ級、ⅲ級、ⅱ級、ⅳ級。望天樹景區望天樹種群中ⅱ級、ⅲ級所占比例高于保護區。
在選取的兩個取樣區域內,通過對選取的1 m×1 m的小樣內DBH小于1 cm的望天樹幼苗進行調查得到,望天樹景區內望天樹幼苗數量為878株(59株/m2),保護區內望天樹幼苗數量為500株(34株/m2)。
在選取的兩個調查區域內,比較望天樹喬木和幼苗的組成得出:隨著樣方內喬木個體的增加,幼苗個體也隨之增加[8]。在望天樹景區選取的樣方內,每個樣方內的幼苗所占比例變化趨勢不顯著;而在保護區選取的樣方內,隨著喬木個體的增加,幼苗個體在相應樣方內所占比例顯著增加。
4討論與結論
種群大小與種群數量和密度密切相關,通常小的種群趨向于較低的密度。種子需要部分蔭蔽以利其萌發和生存,幼苗則需要增加光照來滿足幼苗生長需求[9];望天樹種群分布區域幼苗數量要高于人為干擾較小的保護區;望天樹喬木中幼樹(DBH為ⅱ級、ⅲ級)所占比例較高的地區也是望天樹景區內人為干擾較小的保護區。
幼苗庫是植物種群更新的重要組成部分,做好望天樹幼苗庫的保護工作,對望天樹種群的更新具有重要價值和生物學意義[10]。望天樹景區作為旅游景點,人為活動干擾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景區需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普及望天樹的保護知識,使人們充分認識到保護瀕危植物的重要意義。相關部門要加強法律法規建設,對一些破壞性大的項目進行管理,限制破壞性標本采集,實行有償使用制度,提倡節約資源。規范管理旅游項目的開發和經營,合理開發和利用望天樹資源。
參考文獻
[1]Cao M, Zhang JH. Tree species diversity of tropical forest vegetation in Xishuangbanna, SW China [J]. Bio‐diversity and Conservation, 1997(6):995- 1006.
[2]望天樹協作組.云南發現稀有珍貴樹種——望天樹[J].植物分類學報,1977(15):10-21.
[3]李佳.西雙版納當地少數民族社區參與生態旅游初探——以望天樹景區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19,47(9):131-134.
[4]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建設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西雙版納望天樹旅游開發有限公司.西雙版納熱帶雨林國象公園望天樹景區詳細規劃(修編)(內部資料),2010(8).
[5]朱華.西雙版納望天樹林的群落生態學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2,14(3):237- 258.
[6]唐建維,施濟普,張光明,等.西雙版納不同斑塊望天樹種群的密度、結構和生物量[ J].植物生態學報,2008,32(1):40-54.
[7]Rossum FV, Echchgadda G, Szabadi I. Commonness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fragmented habitats: Primula elatior as a study case[J]. Conservation Biology,2002(16):1286- 1295
[8]AshtonMS. Seedling ecology of mixed-dipterocarp forest. In: Appanah S, Turnbull JM eds. AReview of Dip‐terocarps-Tax-onomy, Ecology and Silviculture. Center‐for International Forestry Research(CIFOR), Bogor, In‐donesia, 1998(8):89- 98.
[9]殷壽華,帥建國.望天樹種子散布、萌發及其種群齡級配備的關系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0,12(4):415- 420.
[10]趙學農,曹敏,和愛軍.望天樹種群動態的初步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90,12(4):405- 414.
【1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云南省西雙版納森林生態系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袁盛東,張文富,董金龍,鄧曉保;2云南省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旅游管理所沈慶仲(通訊作者);3云南省西雙版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勐臘管護所許海龍,蘇啟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