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優質高產高效栽培技術旨在通過關鍵技術集成,不斷提高春玉米產量和效益,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益。宜君縣地處渭北丘陵溝壑區,全縣轄1鄉6鎮1個辦事處,117個行政村,總人口1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7萬人。耕地總面積38720 hm2,年降雨量709.3 mm,年均氣溫8.9℃,宜君縣為傳統的農業縣,糧食生產主要以玉米為主。2020年全縣春玉米種植面積26 053 hm2,總產量216 100 t,整體密度達5000~5500株,通過春玉米“一增三改一防”技術模式推廣應用,最高單產達到13.65 t/hm2,為旱地春玉米提高單產和效益奠定了基礎。
1選地
春玉米高產高效栽培對地塊選擇尤為重要,關系到后續能否順利進行全程機械化作業。宜君縣地形復雜多樣,在種植時,應選擇地勢平坦、便于機械化作業的地區種植春玉米。春玉米根系較深,對土層要求嚴格,種植地塊需土層深厚、肥力較高、保水保肥性能好,一般土層厚度達到60 cm以上,中等以上肥力標準均可。前茬作物以小麥、豆類、薯類為主,土壤最好沒有施用長效除草劑,以確保春玉米生長發育。
2深松改土,蓄水保墑
在春玉米種植前,要進行秸稈粉碎還田,為高質量播種奠定基礎。秸稈還田采用秸稈專用粉碎機進行還田滅茬,還田時每公頃均勻撒施60 kg尿素,使土壤碳氮比達到20:1或30:1,有利于微生物活動分解,若多年持續還田,有利于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在秸稈還田時,機手應提高還田機轉速,將秸稈粉碎成2~5 cm以下小段或粉末,達到滅茬效果,提高播種質量。
宜君縣作為雨養旱作農業縣,可科學利用天然降雨,采取深松保墑技術措施,保證旱作春玉米高產。深松有利于提高土壤耕層,為春玉米根系下扎提供必要條件。在深松時,選用大馬力拖拉機進行深松,打破犁底層,有利于蓄水保墑,深松深度一般需達到30~35 cm,然后淺旋10~15 cm。通過試驗,宜君縣為實現春玉米高產,可采取第一年深松,第二年、第三年進行旋耕作業的方式,循環往復,保持土壤耕層適中,旱地蓄水保墑性好,生產成本明顯降低。
3選種
選用經國家審定或陜西省審定的適宜機械化收獲的優質、高產、抗病蟲害、脫水快、站稈時間長、莖稈彈性好、抗倒伏強的春播品種。所選種子應色澤光亮,籽粒飽滿,大小一致,無蟲損,種子純度需達到96%,凈度需達到98%,發芽率需大于85%,含水率需小于13%,選用經過精選、分級、獨立包裝、適宜單粒播種的春玉米良種。在選種后,仔細閱讀包裝袋上的標識和說明,按照規定的密度種植。
4科學施肥
根據不同地力標準,結合當地氣候條件和栽培特征,按照有機肥與無機肥相結合、微量元素配施的原則實行平衡施肥,推廣化肥減量措施,分期施肥,科學搭配,提高肥料利用率。
有機肥施用方法采取深施,結合深松,每公頃施用優質發酵腐熟農家肥30~45 t,在30~35 cm耕層內均勻施入;若沒有施用優質農家肥,每公頃可施用優質高效生物菌肥1.5 t,結合整地均勻深施。長期施用有機肥后,土壤疏松,有機質含量增加,可為微生物活動創造條件,改良土壤結構,保水保肥性好。
科學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每公頃施用五氧化二磷90~120 kg、氧化鉀75~90 kg、鋅肥15 kg及硼肥15 kg,結合旋地做底肥或種肥一次施入;氮肥實行分期施肥,每公頃施純氮105~150 kg,其中40%做底肥,剩余肥料在玉米12~14葉期進行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5適期播種,一播全苗
當5~10 cm耕層處地溫為10℃時即可播種。以墑情確定播期,土壤含水量需達到13%以上,適墑播種,靈活掌握播種時間。宜君縣春玉米需在4月15日~5月15日前播種完畢,最遲不超過5月20日。在種植方式上,采取寬窄行種植,也可選用等行距種植,播種前機手需認真調試好相應播種機具,配套種植。選用精量播種機播種。播種機手需采用二擋勻速行駛播種,做到深淺一致,覆土均勻,鎮壓后播種深度為3~5 cm,確保一播全苗。種植密度根據品種特性、地力標準、土壤墑情等因素確定,密植時種植密度為75000~82500株/hm2,合理增加密度,提高單位產量。
6加強田間管理,開展綠色防控
春玉米田間綜合管理尤為重要。播種后,及時開展化學除草。苗前除草時間應在播種后,選用玉米苗前除草劑進行土壤封閉噴霧,土壞封閉后1周內減少田間作業。苗后除草應選擇在玉米3~5葉期進行,根據田間雜草類型確定噴施時間,一般禾本科雜草在3~5葉時噴施,闊葉雜草在2~4葉時噴施,選用相應的玉米苗后除草劑在雜草莖葉處噴霧。應在噴頭上套保護罩進行定向噴施,禁止噴灑到玉米莖葉上。
一般在玉米幼苗3~4葉期進行間苗,在5~6葉期按留苗密度定苗。除去弱苗、小苗、病苗,每孔留1株健壯苗。若發現缺株,可在相鄰孔中留雙株來補缺,其效果優于移栽或補種。在存在倒伏風險的地塊,選用植物生長調節劑于玉米7葉~9葉期進行化控防倒。
開展春玉米病蟲草害綠色防控時,應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原則,在病蟲害預測預報的基礎上,科學實施農業、生態、生物、物理綠色防控措施,減少化學農藥用量。化學防治時應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在病害防治時,應密切監測玉米莖腐病、穗腐病、小斑病、大班病,在玉米大喇叭口期至抽雄前,選用立桿式噴霧器或無人機進行綠色防控。選用氟環唑、嘧菌酯、吡唑醚菌酯生物農藥于上午9時~11時、下午16時~18時進行交替噴霧防控。嚴格按照藥劑說明配制藥液。
科學設置測報點,密切關注蟲害發生發展態勢,根據防治指標,堅持綠色高效防控。玉米螟是春玉米的主要蟲害,在宜君縣境內可以越冬,一般在雜草及玉米秸稈內產卵越冬。在防治時,推行農藥減量行動,以生物農藥防治為重點,在玉米螟產卵初期至產卵盛期釋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當玉米心葉末期發生玉米螟幼蟲時,選用蘇云桿菌(BT)均勻噴霧防治;成蟲期采取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綜合誘捕防治。
玉米粘蟲在宜君縣時有發生,屬遷飛性玉米害蟲,在當地難以越冬。在幼蟲發生初期,選用蘇云桿菌(BT)進行噴防。選用5%甲維鹽、氰戊菊酯化學農藥交替噴霧防治。成蟲期選用太陽能殺蟲燈、性誘劑進行誘捕。
在玉米苗期,需科學監測蚜蟲,密切關注蚜蟲發展態勢。一般選用吡蟲啉、氯氰菊酯、啶蟲脒、聯苯菊酯等藥劑進行交替噴霧防治。
7推廣機械化收獲,降低生產成本
春玉米需適時收獲,以便提高產量。應在子粒乳線消失時收獲。當玉米籽粒乳線消失至2/3時,采用收獲機械收獲果穗。一般采取機械化收獲果穗或機械化籽粒收獲2種形式。
當收獲前玉米子粒水分大于25%時,采用機械收獲果穗,收獲后進行晾曬、脫粒,在子粒含水量小于13%時入庫。
當玉米籽粒含水量降到25%以下時進行機械籽粒收獲。機械籽粒收獲田間籽粒損失率不超過5%,籽粒破損率不超過5%,收獲的籽粒雜質率不超過3%。當收獲的籽粒含水量降到14%以下時,需及時晾曬或烘干。
在玉米收獲后,于11月選用秸稈打捆機撿拾秸稈或采用秸稈機械還田,機械還田時,秸稈應粉碎成5cm小段,確保秸稈還田質量。
通過春玉米優質高產高效示范推廣,宜君縣春玉米種植密度比過去增加4500株~7500株/hm2,優質高產耐密春玉米品種得到推廣,春玉米種植實現了全程機械化,通過深松改土培肥地力,土壤蓄水保墑性能得到提高,機械收獲面積達到10 000 hm2。春玉米市場價格為2.6元/kg,效益為32 696元/hm2,物化投資額為3300元/hm2,耕作機械成本為2925元/hm2,增產 1020 kg/hm2。宜君縣春玉米高產高效技術的推廣應用,減少了農戶在儲藏過程中的發霉和鼠害損失,共節約糧食10 200 t。
(陜西省宜君縣農業技術服務中心楊邦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