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亞瑩
17歲的小張體形略胖,腹股溝部瘙癢3年余,外用皮炎平和達克寧等藥膏時好時壞,未予以重視。近一個月來用藥無效,皮損甚至擴大,瘙癢感加劇,嚴重影響學習,遂來醫院就診。醫生經過詳細詢問病史以及真菌鏡檢后,診斷為股癬,予以外用抗真菌藥物對癥治療后痊愈。
股癬是一種夏季常見的皮膚病,指發生在腹股溝、會陰、肛門周圍和臀部的皮膚癬菌感染,主要由絮狀表皮癬菌、紅色毛癬菌等引起,也可由白色念珠菌侵犯股內側而致,病變處為紅斑脫屑性斑片,其邊緣可有丘皰疹。股癬通過直接接觸患者皮損或接觸被污染的個人用品引起,也可通過自身的手足癬、甲癬、體癬等感染蔓延而來。
本病在溫暖潮濕的季節易發生,男性多汗者,經常穿緊身衣物及肥胖者尤易發病,長期坐位者如學生、司機也易發病。本病發病與機體抵抗力低密切相關,糖尿病等消耗性疾病患者較易患本病。
本病常發生于股內側的皮膚,一側或雙側,多呈環狀或半環狀斑片,中央部位可自愈,有色素沉著或脫屑,邊緣清楚,歷久則于局部皮膚發生浸潤增厚。嚴重者常擴展波及股內側、會陰或肛門周圍,其下緣多甚清晰。有時尚可波及陰囊、陰莖根部等處。由于患部透氣性差而潮濕多汗,又常易被摩擦,皮損容易發生糜爛或發生濕疹性變化,出現明顯的瘙癢。
本病通過臨床檢查及真菌學檢查常可確診。但有時應與紅癬、脂溢性皮炎、銀屑病等相鑒別。
股癬預防的關鍵在于對患者原有的真菌感染性疾病進行積極治療,要盡量避免和其他患者,包括有癬病的動物密切接觸。要避免接觸患者用過的浴盆、毛巾等。肥胖者應該常洗澡并敷以爽身粉等,保持患處干燥。
因為股部皮膚嬌嫩,治療時應注意勿用過于刺激的癬藥水,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咪唑類和丙烯胺類藥物,如咪康唑、特比奈芬等。堅持使用2周以上或皮損消退后繼續使用1~2周,以防止復發。如果皮損廣泛分布、皮損較嚴重或反復發作,以及外用藥物療效不佳時,可考慮口服抗真菌藥物治療,如特比奈芬、伊曲康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