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晨
19歲的杭州男孩阿明為了保持家里纖塵不染,不僅不允許他人上門,甚至嚴格限制父母待在家中的時間,稍有不如意,就渾身難受、大發雷霆。每天給家里噴灑消毒劑,拖地、擦拭家具等各種清潔工作至少要花4小時。他甚至無法專注于學業,被診斷為強迫癥后只能暫時休學接受心理治療。
潔癖其實是強迫癥的一種表現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精神衛生科副主任心理治療師胡健波表示:“潔癖”不是心理學中的診斷名詞,而是強迫癥的一種表現形式。強迫癥的表現包括“消除”感知恐懼的活動,可能包括清潔、檢查、整理、洗滌、寫作和計數。其中最常見的癥狀是反復清潔(即潔癖),還有完美主義、迂腐、抽搐障礙、強迫性賭博、拔毛發癖等與強迫癥相關的行為特征。
在胡健波的門診中,行為看起來難以理解的強迫癥患者有很多,有的人睡前脫衣服解扣子都要按順序,錯了順序就重新扣上,從頭再解;有的人洗澡有嚴格的步驟,中間錯了哪一步,都要從頭再洗一遍。阿明是他眾多接診患者中的一位。
通過詳細的問詢,胡健波了解了阿明的成長經歷:獨生子,家庭環境良好,但是父母對他有較高的要求和期望。從小父母就要求他力爭上游,但成績一般的阿明有心無力,在做除了學習之外的其他事情都認真細致、盡善盡美,以求獲得父母的認可。疫情期間與父母朝夕相處,更讓阿明感到“壓力山大”卻無處宣泄,所以阿明遇到任何傷口、污漬等刺激都會引發強烈的焦慮和恐懼,只能通過強迫行為來緩解,繼而逐漸陷入惡性循環中。
醫生給阿明開出了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和心理治療“三張清單”。通過服用抗抑郁藥物、重復經顱磁刺激技術(rTMS)和認知行為心理治療等聯合治療,阿明的潔癖等癥狀已經有所緩解。
以潔癖為代表的強迫癥需要治療嗎?
“雖然有癥狀,但是自己不感到難受和痛苦,可以不去處理。但是如果有無法控制的潔癖,導致工作、學業和生活都受到嚴重影響,則要考慮治療。”在精神疾病領域,強迫癥屬于焦慮障礙的一種。
“強迫癥是很復雜的現象,建議患者來面診,只通過一個行為、一種癥狀,是不能輕易下判斷的,很多人都說自己有潔癖卻不一定是強迫癥,只有嚴重的潔癖才可能是一種心理疾病。”專家強調,強迫癥必須經過專業醫生的診斷,抽絲剝繭、問清原因后,才能對癥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