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

生活習慣是大部分癌癥的主要風險因素,而生活習慣受家庭影響巨大,因此,家庭防癌尤為重要。
哪些不良生活方式易致癌
一家人在一起生活,會有共同的生活方式,如果都存在不良的生活方式,就容易導致癌癥的發生。
比如,在廚房中,切菜用的砧板有些潮濕,可能會導致霉菌感染,如果再有吃生拌菜的習慣,就可能會把霉菌吃進去,導致肝癌的發生。日常生活中,放筷子的筷籠也要注意防潮,可以將筷子頭朝上擺放。
還有的老人比較節儉,有吃剩菜的習慣,而剩菜里亞硝酸鹽的含量比較高,容易導致消化道腫瘤。還有一些家庭喜好油炸、煙熏、燒烤、腌制的食品,容易接觸到更多的致癌物質。像腌菜里的亞硝酸鹽,吃進人體以后,如果和血液中的胺類結合,就會產生亞硝胺,是一種強烈的致癌物質。
家庭裝修也會隱藏風險,有的家里鋪的大理石地板里面含有放射性物質,孩子長期處于這樣的環境中,就容易出現基因突變,導致患上白血病等。還有的家具材質是黏合板,通風換氣幾個月后,拉開抽屜還是有一股刺鼻的氣味,可能也含有致癌物質。
還有的病菌會通過家族傳播,如幽門螺桿菌呈現家庭聚集性,有時一家人檢查全部是幽門螺桿菌陽性。雖然幽門螺桿菌陽性不一定會患上腫瘤,但是幽門螺桿菌陽性的病人,多數患有并發癥,如胃炎、胃潰瘍、胃十二指腸反流病等,這些容易引發腫瘤。所以建議家庭內實行分餐制。
三類癌癥會“隱藏”
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中心科主任醫師張明智介紹,任何事物都會經歷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不良的生活習慣,如熬夜、缺乏運動、不良飲食習慣,這些因素累積到一定量以后,就容易導致腫瘤。特殊情況下,有三類腫瘤發現時可能已經是晚期。
第一類腫瘤是血液系統類疾病,發病時帶有全身播散性,如白血病、淋巴瘤合并骨髓及外周血侵犯。
第二類腫瘤早期病變比較隱匿,等到對機體產生嚴重損害時,忽然出現臨床癥狀,比如發生在縱膈的胸腺瘤或淋巴瘤。
第三類腫瘤的病變會與一些常見疾病相混淆,如胃癌,常常與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出現食欲降低、泛酸、噯氣等癥狀,常被誤認為是一般的良性消化道疾病,等到出現比較突出的癥狀時,腫瘤可能已經發展為晚期。
早期控制炎癥,1/3癌癥或可預防
“很多腫瘤與炎癥有關,如鼻腔內的慢性炎癥,可能會導致發生鼻腔淋巴瘤。腸道的多發性息肉,有轉化成結腸癌的可能。結腸疾病還可能引起并發癥,產生一些基因突變,也會導致結腸癌,同時可能伴有胃癌、卵巢癌等的發生,呈現家族式發病。”張明智提醒,有1/3的腫瘤是可以預防的,如果早期控制炎癥,或許能避免發生癌變。對于體內的任何炎癥,都要去積極治療,不能等它轉變成慢性炎癥再引起重視,否則很可能錯過治療的最佳時期,導致腫瘤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