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陳

無錫市人民醫院心臟中心副主任醫師陳茂華介紹說,相比一些硬撐的心臟不適患者,有一些年輕患者由于重視4個時刻的胸痛而逃過一劫。這4個時刻分別是:活動后、勞累后、飽餐后、激動后。對于這4個時刻的胸痛,千萬要警惕。
一位40歲的民警,近一年來多次在這4個時刻發生胸悶,連續3次做了心電圖。但是由于胸悶呈一過性,到醫院就診時做了心電圖卻未顯示為冠心病。多虧細心的他保存好每次的心電圖報告,醫生綜合每次就診情況,在第三次檢查后確診為冠心病。經過進一步造影檢查,證實了這一診斷結果,使他及時接受了正規的藥物治療。“如果患者沒有這么重視,很可能下一次發作就是心梗。”
網上熱傳療法不靠譜
陳醫生說,她手機里就收到過近來網上熱傳的《心肌梗死十秒自救法》,稱“獨自一人時若突發心肌梗死,不停用力咳嗽可以自救”,因為“深呼吸可以把氧氣吸進肺部,咳嗽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回復正常脈搏”。
作為專業人士,陳醫生覺得此微信會誤導很多人。因為深呼吸和咳嗽會明顯增加體力消耗,造成耗氧量增加,加重心肌缺血和壞死,增加心跳驟停的風險。她指出,在出現胸痛、放散性疼痛、出大汗等急性心肌缺血癥狀時,這種方法無任何救治意義。
對于普通百姓,一旦出現心梗,患者要取半臥位,家人第一時間撥打“120”,有條件的家庭可先給患者吸氧,嚼服阿司匹林。有些患者身邊會常備一些硝酸甘油,對此,陳醫生不建議,因為有的患者本身出現低血壓的話,服用硝酸甘油會加劇休克。可備一些速效救心丸或丹參滴丸。
高危人群定期檢查
多數心梗會有胸痛胸悶癥狀,但是也有例外。陳醫生說,有一名年輕男子吃湯圓后出現不舒服,消化科醫生考慮是消化道疾病,給他服用了相關藥物后癥狀減輕了,但是第二天卻因心梗失去了搶救機會。如今,消化科的醫生總是免不了要讓此類患者做個心電圖,以免造成難以挽回的遺憾。
陳醫生說,少數心梗患者胸悶、胸痛、心悸的癥狀不明顯,甚至幾乎沒有這些癥狀,僅表現為嘔吐、拉肚子、胃里難受等類似急性胃腸炎的癥狀。由于這些癥狀極容易給醫生的判斷帶來干擾,因此容易延誤心梗病情的診治。對于患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癥等基礎疾病或有家族史的人群,由于他們是冠心病的高危人群,因此突發心梗的可能性也高,平時要定期做好心臟檢查。如果出現了嘔吐等胃腸不適癥狀,即使沒有出現胸痛,也要警惕是否為心梗。